2016年中考一轮复习 数学(安徽专版)类型四 综合探究.doc

2016年中考一轮复习 数学(安徽专版)类型四 综合探究.doc

ID:51874311

大小:88.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18

2016年中考一轮复习  数学(安徽专版)类型四  综合探究.doc_第1页
2016年中考一轮复习  数学(安徽专版)类型四  综合探究.doc_第2页
2016年中考一轮复习  数学(安徽专版)类型四  综合探究.doc_第3页
2016年中考一轮复习  数学(安徽专版)类型四  综合探究.doc_第4页
2016年中考一轮复习  数学(安徽专版)类型四  综合探究.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6年中考一轮复习 数学(安徽专版)类型四 综合探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类型四 综合探究 (2015·安徽)如图1,在四边形ABCD中,点E、F分别是AB、CD的中点,过点E作AB的垂线,过点F作CD的垂线,两垂线交于点G,连接AG、BG、CG、DG,且∠AGD=∠BGC.(1)求证:AD=BC;(2)求证:△AGD∽△EGF;(3)如图2,若AD、BC所在直线互相垂直,求的值.【思路点拨】 (1)由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到线段相等,进而根据SAS证明三角形全等,得到对应边相等;(2)由线段相等得到成比例线段,再根据等角之间的转化得到夹角相等,从而证得三角形相似;(3)由垂直得到9

2、0°,由(1)的结论得到对应角相等,证得△AGB是直角三角形,再证∠GAB=45°,由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结合特殊角三角函数值求出的值.【解答】 证明:(1)∵E为AB中点,GE⊥AB,∴GE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AG=GB.同理可证GD=GC.在△AGD与△BGC中,∴△AGD≌△BGC(SAS),∴AD=BC.(2)∵∠AGD=∠BGC,∴∠AGB=∠DGC.∵AG=BG,DG=CG,且E、F分别为AB,CD中点,∴∠AGE=∠AGB,∠DGF=∠CGD,∴∠AGE=∠DGF,易证Rt△AGE∽R

3、t△DGF,∴∠AGD=∠EGF,=,∴△AGD∽△EGF.(3)延长AD交BC延长线于点M,∵AD、BC所在的直线互相垂直,∴∠DAB+∠ABC=90°,即∠DAB+∠ABG+∠GBC=90°.∵△AGD≌△BGC,∴∠GAD=∠GBC,∴∠DAB+∠ABG+∠GAD=90°,∠GAB+∠GBA=90°.又∵∠GAB=∠GBA,∴∠GAB=45°.由(2)得△AGD∽△EGF,∴==.(1)证明两条线段相等,通常证明这两条线段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通常需证明这两

4、个三角形的角相等或对应边成比例;(3)求两边的比值,通常方法一是分别求出这两边的值,二是证明这两边所在的三角形相似,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实现线段之比的转换,达到求解的目的.在没有已知线段长度的情况下,通常要考虑与特殊角建立联系.1.(2015·福州)如图1.在锐角△ABC中,D,E分别为AB,BC中点,F为AC上一点,且∠AFE=∠A,DM∥EF交AC于点M.(1)求证:DM=DA;[来源:学优高考网](2)点G在BE上,且∠BDG=∠C,如图2,求证:△DEG∽△ECF;[来源:学优高考网gkstk](3)在

5、图2中,取CE上一点H,使∠CFH=∠B.若BG=1,求EH的长.[来源:学优高考网gkstk][来源:学优高考网]2.(2015·眉山)如图,在矩形ABCD中,E是AB边的中点,沿EC对折矩形ABCD,使B点落在点P处,折痕为EC,连接AP并延长AP交CD于F点.(1)求证:四边形AECF为平行四边形;(2)若△AEP是等边三角形,连接BP,求证:△APB≌△EPC;(3)若矩形ABCD的边AB=6,BC=4,求△CPF的面积.[来源:gkstk.Com]参考答案1.(1)证明:∵DM∥EF,∴∠AMD=∠A

6、FE.∵∠AFE=∠A,∴∠AMD=∠A.∴DM=DA.(2)证明:∵D,E分别为AB,BC中点,∴DE∥AC.∴∠BDE=∠A,∠DEG=∠C.∵∠AFE=∠A,∴∠BDE=∠AFE.∴∠BDG+∠GDE=∠C+∠FEC.∵∠BDG=∠C,∴∠GDE=∠FEC.∴△DEG∽△ECF.(3)∵∠BDG=∠C=∠DEB,∠B=∠B,∴△BDG∽△BED.∴=,即BD2=BG·BE.∵∠AFE=∠A,∠CFH=∠B,∴∠C=180°-∠A-∠B=180°-∠AFE-∠CFH=∠EFH.又∵∠FEH=∠CEF,∴△E

7、FH∽△ECF.∴=,即EF2=EH·EC.又∵DE∥AC,DM∥EF,∴四边形DEFM是平行四边形.∴EF=DM=DA=BD.∴BG·BE=EH·EC.∵BE=EC,∴EH=BG=1. 2.(1)证明:由折叠得到BE=PE,EC⊥PB,∵E为AB的中点,∴AE=EB,即AE=PE.∴∠EBP=∠EPB,∠EAP=∠EPA.∵∠AEP为△EBP的外角,∴∠AEP=2∠EPB.设∠EPB=x,则∠AEP=2x,∠APE==90°-x,∴∠APB=∠APE+∠EPB=90°-x+x=90°,即BP⊥AF,∴AF∥E

8、C.∵AE∥FC,∴四边形AECF为平行四边形;(2)证明:设EC与BP交于点Q,∵△AEP为等边三角形,∴∠BAP=∠AEP=60°,AP=AE=EP=EB.∵∠PEC=∠BEC,∴∠PEC=∠BEC=60°.∵∠BAP+∠ABP=90°,∠ABP+∠BEQ=90°,∴∠BAP=∠BEQ.在△ABP和△EBC中,∴△ABP≌△EBC(AAS).∵△EBC≌△EPC,∴△APB≌△EP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