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油生产工艺流程.doc

大豆油生产工艺流程.doc

ID:51951428

大小:13.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20

大豆油生产工艺流程.doc_第1页
大豆油生产工艺流程.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大豆油生产工艺流程.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大豆油加工工艺工艺流程1.浸出工艺大豆→清理→破碎→软化→轧坯→入浸料→存料箱→封闭搅笼→浸出器→浓混合油2.混合油处理工艺过滤→混合油贮罐→第一蒸发器→第二蒸发器→汽提塔→毛油3.毛油精练工艺→水化净油→真空脱臭→过滤净油预热→加水水化→静置沉淀→分离→│大豆油脚→加热→盐析→沉淀→回收大豆油工艺要点1.轧坯是预处理的关键,关系到油脂的产量和品质的优劣。轧坯的关键又在于轧坯机的操作。为了保证轧坯质量,要严格控制轧坯前物料的水分和温度。轧坯机上最好设置软化箱,以免软化后其所含水分与温度损失过大。开车前应周密检查轧坯机的工作情况,如发现两端料

2、坯薄厚不均,或未经轧制的油料混入坯内,应停车检查,调整轧距(应两边均衡的调整,并避免调得过紧)。检查刮料板是否紧贴在轧辊表面上,防止发生粘辊现象。注意流量得均匀性,防止空载运转。2.浸出器内每格装料量为80-85%,溶剂温度应掌握在50-55℃大豆坯入浸温度为50-55℃,浸出器温度为50℃。喷淋方式采用大喷淋滴干式较好,喷淋段的液面以高出料面30-50毫米为宜,喷淋新鲜溶剂时不得溢入干段。溶剂比(溶剂重量与浸出料重量之比)1:0.8-1.1。选用无毒性溶剂,要求其对油脂有一定挥发性,化学性质稳定,不易燃、易爆,沸点范围窄,水溶解度小,不腐

3、蚀机械,不与油粕起化学反应。3.掌握好蒸烘机的操作。在粕料进入蒸烘机第一层时,因粕中含溶剂较多,升温不宜过快、过高,以控制在65-75℃为宜;第二层温度控制在85℃左右。第一、二层喷入直接蒸汽,在溶剂蒸发的同时,破坏有害酶类的活性。直接蒸汽喷入量为5-6公斤/吨料。第三层至最后一层,夹层加热,起烘料的作用,温度100-105℃,蒸烘时间约40分钟左右,湿粕经干燥后蒸发出来的水和溶剂混合蒸汽,主要从最高一层顶部的出口管排除,它带有少量的粕末(除去这些粕末有利于溶剂冷凝及回收系统设备安全)。经干燥的干粕,则从烘干机最下层出口排除(排除干粕含水分

4、18-20%),入库温度在40℃以下。4.混合油处理过程应严格控制温度。经气提后,混合油浓度没有达到蒸发操作要求和、时,应将其中的一部分混合油继续循环蒸发。5.精炼是为了使大豆成品油质量复合食用标准。在精炼高温水化处理工序中要注意的是:加水时,预热大豆毛油温度为55-75℃。加水可采用喷直接蒸汽、加热水或汽、水并用三种方法。浸出的大豆毛油中磷脂含量为3-4%,而加水量为磷脂含量的2-3.5倍,水温不得低于油温。加水时,当磷脂胶粒能较持久悬浮于油中,不易集合结成絮状沉淀时,加水快些;反之应慢些。水化时搅拌翼(斜度40-45°)转数,开始时60

5、-70转/分(悬浆式140-180转/分),待磷脂结成后转慢为20-30转/分。水化时油温达到140℃、真空度达到93325帕斯卡(即700毫米汞柱)时算起,保持稳定不变。脱臭后豆油中溶剂含量应低于50毫克/公斤。6.设备信息振动平筛,去石机,永磁滚筒,风力分选器,回转式干燥机,离心式粉碎机,暖豆箱,软化锅,蒸汽搅笼,对辊轧坯机,浸出器,刮板输送机,脱溶烤机,高料层蒸烘机,捕集器,过滤器,混合油罐,第一蒸发器,第二蒸发器,汽提塔,冷凝器,分水器,平衡罐,蒸水罐烘干机:参考价格65万元;清洗机:参考价格65万元;破碎机:参考价格11万元;脱壳

6、机:参考价格554万元;调质机:参考价格11万元;压片机:参考价格32万元;浸出设备:参考价格50万元;脱胶设备:参考价格11万元;输送设备:参考价格15万元;厂房投资产品描述产品特征1.色泽一般呈黄色或棕色;折光指数(20℃)1.4720-1.4770;比重(20℃/4℃)0.9210-0.9250。2.卫生标准油中的溶剂含量不得超过50毫克/公斤。具有大豆油固有的气味和滋味,无异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