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地下水排泄及其对近海无机碳循环的影响.pdf

海底地下水排泄及其对近海无机碳循环的影响.pdf

ID:51990524

大小:18.13 MB

页数:231页

时间:2020-03-21

海底地下水排泄及其对近海无机碳循环的影响.pdf_第1页
海底地下水排泄及其对近海无机碳循环的影响.pdf_第2页
海底地下水排泄及其对近海无机碳循环的影响.pdf_第3页
海底地下水排泄及其对近海无机碳循环的影响.pdf_第4页
海底地下水排泄及其对近海无机碳循环的影响.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海底地下水排泄及其对近海无机碳循环的影响.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SubmarinegroundwaterdischargeanditsimpactonthecoastaloceaninorganiccarboncycleByQianLiuSupervisedbyDr.MinhanDaiDr.MatthewA.CharetteADissertationSubmittedtotheGraduateSchoolofXiamenUniversityfortheDegreeDoctorofPhilosophyCollegeofEnvironmentandEcologyXiamen,FujianOctober2012答辩委员

2、会主席:WillardMoore教授(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答辩委员会委员:MatthewA.Charette教授(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蔡平河教授(厦门大学)焦赳赳教授(香港大学)李海龙教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论文评审人:杜金洲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扈治安研究员(台湾中央研究院)李海龙教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士论文指导教师:戴民汉教授(厦门大学)MatthewA.Charette教授(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日期:2堡垒:!旦!兰臣厦门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本人在论文写作中参考其他个人或

3、集体已经发表的研究成果,均在文中以适当方式明确标明,并符合法律规范和《厦门大学研究生学术活动规范(试行)》。另外,该学位论文为(厦门大学海洋碳循环)课题(组)的研究成果,获得(厦门大学海洋碳循环和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CoastalGroundwaterGeochemistry)课题(组)经费或实验室的资助,在(厦门大学海洋碳循环和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CoastalGroundwaterGeochemistry)实验室完成。(请在以上括号内填写课题或课题组负责人或实验室名称,未有此项声明内容的,可以不作特别声明。)声明人(签名).妄7高)o睑年』2

4、月JP日’厦门大学学位论文著作权使用声明本人同意厦门大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等规定保留和使用此学位论文,并向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学位论文(包括纸质版和电子版),允许学位论文进入厦门大学图书馆及其数据库被查阅、借阅。本人同意厦门大学将学位论文加入全国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共建单位数据库进行检索,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采用影印、缩印或者其它方式合理复制学位论文。本学位论文属于:()1.经厦门大学保密委员会审查核定的保密学位论文,于年月日解密,解密后适用上述授权。(√)2.不保密,适用上述授权。(请在以上相应括号内打“√”或

5、填上相应内容。保密学位论文应是已经厦门大学保密委员会审定过的学位论文,未经厦门大学保密委员会审定的学位论文均为公开学位论文。此声明栏不填写的,默认为公开学位论文,均适用上述授权。)声明人(签名):型oP.m/2-只18日寅】函目录摘要⋯⋯⋯⋯⋯⋯⋯⋯⋯⋯⋯⋯⋯⋯⋯⋯⋯⋯⋯⋯⋯⋯⋯⋯⋯⋯⋯⋯⋯⋯⋯⋯.IAbstract⋯⋯⋯⋯⋯⋯⋯⋯⋯⋯⋯⋯⋯⋯.⋯⋯⋯⋯.⋯⋯⋯⋯⋯⋯⋯⋯⋯⋯⋯⋯⋯⋯⋯⋯⋯⋯⋯⋯⋯⋯V缩略语表⋯⋯⋯⋯⋯⋯⋯⋯⋯⋯⋯⋯⋯⋯⋯⋯⋯⋯⋯⋯⋯⋯⋯⋯⋯⋯⋯⋯⋯⋯X图标目录⋯⋯⋯⋯⋯⋯⋯⋯⋯⋯⋯⋯⋯⋯⋯⋯⋯⋯⋯⋯⋯⋯⋯⋯⋯⋯⋯⋯⋯..XI第1章绪

6、论⋯⋯⋯⋯⋯⋯⋯⋯⋯⋯⋯⋯⋯⋯⋯⋯⋯⋯⋯⋯⋯⋯⋯⋯⋯⋯⋯⋯⋯11.1海底地下水排泄(SGD)相关概念⋯⋯⋯⋯⋯⋯⋯⋯⋯⋯⋯⋯⋯⋯⋯⋯⋯⋯⋯⋯⋯21.2SGD入海通量研究方法⋯⋯⋯⋯⋯⋯⋯⋯⋯⋯⋯⋯⋯⋯⋯⋯⋯⋯⋯⋯⋯⋯⋯⋯⋯..51.3SGD研究历史、现状和意义⋯⋯⋯⋯⋯⋯⋯⋯⋯⋯⋯⋯⋯⋯⋯⋯⋯⋯⋯⋯⋯⋯⋯一81.3.1SGD研究历史和现状⋯⋯⋯⋯⋯⋯⋯⋯⋯⋯⋯⋯⋯⋯⋯⋯⋯⋯⋯⋯⋯⋯⋯⋯81.3.2SGD的环境意义⋯⋯⋯⋯⋯⋯⋯⋯⋯⋯⋯⋯⋯⋯⋯⋯⋯⋯⋯⋯⋯⋯⋯⋯⋯⋯ll1.4科学问题及研究目标和内容⋯⋯⋯⋯⋯⋯⋯⋯⋯⋯⋯⋯⋯⋯⋯⋯⋯⋯⋯⋯⋯⋯⋯151.

7、5研究框架⋯⋯⋯⋯⋯⋯⋯⋯⋯⋯⋯⋯⋯⋯⋯⋯⋯⋯⋯⋯⋯⋯⋯⋯⋯⋯⋯⋯⋯⋯⋯l5第2章研究区域和方法⋯⋯⋯⋯⋯⋯⋯⋯⋯⋯⋯⋯⋯⋯⋯⋯⋯⋯⋯⋯⋯⋯⋯.172.1研究区域概况⋯⋯⋯⋯⋯⋯⋯⋯⋯⋯⋯⋯⋯⋯⋯⋯⋯⋯⋯⋯⋯⋯⋯⋯⋯⋯⋯⋯⋯172.1.1中国南海北部陆架区⋯⋯⋯⋯⋯⋯⋯⋯⋯⋯⋯⋯⋯⋯⋯⋯⋯⋯⋯⋯⋯⋯⋯一172.1.2美国佛罗里达西南陆架区⋯⋯⋯⋯⋯⋯⋯⋯⋯⋯⋯⋯⋯⋯⋯⋯⋯⋯⋯⋯⋯一182.1.3美国马萨诸塞州瓦库伊特湾⋯⋯⋯⋯⋯⋯⋯⋯⋯⋯⋯⋯⋯⋯⋯⋯⋯⋯⋯⋯..192.2样品采集⋯⋯⋯⋯⋯⋯⋯⋯⋯⋯⋯⋯⋯⋯⋯⋯⋯⋯⋯⋯⋯⋯⋯⋯⋯⋯⋯⋯⋯⋯⋯2l2.2

8、.1航次与站位⋯⋯⋯⋯⋯⋯⋯⋯⋯⋯⋯⋯⋯⋯⋯⋯⋯⋯⋯⋯⋯⋯⋯⋯⋯⋯⋯..212.2.2近海和地下水样品采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