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品德与社会”教学走进生活

让“品德与社会”教学走进生活

ID:5199629

大小:3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2-06

让“品德与社会”教学走进生活_第1页
让“品德与社会”教学走进生活_第2页
让“品德与社会”教学走进生活_第3页
让“品德与社会”教学走进生活_第4页
让“品德与社会”教学走进生活_第5页
资源描述:

《让“品德与社会”教学走进生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让“品德与社会”教学走进生活【摘要】《品德与社会》这门课不是单纯的知识课,而是一门生活的实践课,教育者该如何进行教学呢?笔者认为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学校已有资源,让儿童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关键词】品德与社会;精神世界;价值;珍爱生命;课程标准“品德与社会”课程在课改后的新课程体系中是一门活动型的综合课程,课程目标的达成主要是通过儿童直接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与行为实践实现的。具体到新课程“品德与社会”教学,在师生关系上的一个重要理念表现为民主参与。在这样一门课程中,教师不单是知识的直接传授者,不是“教”教材的人,而是儿童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参与者和指导者。一、教育

2、内容贴近生活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也是一个广阔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我们用最质朴的方式表达我们的情感,而儿童,更是如此。他们的许多言语与经验、行动都来自自己的生活。正如“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我们的课程教学,要选取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把生活中的感受与体验真诚地表达出来。品德来源于社会生活,是“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教育。品德的内化不是凭空实现的,要以一定的内容作为载体。实践证明:教学内容越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道德观念越易被学生认同、接受。教育家赞科夫

3、说:“如果真正的、广阔的生活冲进教室的门而来到课堂上,教室的天地就开阔了”。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我们要真正做到不脱离课标、不拘泥教材,让德育走进社会生活,让社会生活走进课堂。在教育内容的选择应注意五点:(一)与国家和本地区的实际相结合,充分体现“品德与社会”教学的现实性与社会性如围绕热点时事新闻,进行专题讨论,加强爱心教育、爱国教育、奉献精神教育等。在这项专题讨论活动中,根据不同时期选择不同内容,如2008年我选择了大家共同关注的“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和“北京举办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两个问题,作为教学内容。果然,由于这两个话题是当前社会生活的焦点,学生谈兴

4、高涨,各抒己见。我又将学生分为两组展开辩论,允许不同看法的存在,增强了学生分析时事的能力,使课堂得到延伸。(二)增加符合学生特点、来自学生生活的教学内容因为德育不仅仅在课堂上,它蕴藏在学生多彩多姿的生活中。有这样一件事令我不能忘怀。那是一个星期二的早上,我来到学校,看见四五个学生正在我办公室门口扫地,开始我并没在意,因为我们有早上打扫卫生的传统。过了很久,我忙完办公室的事准备出去看看教师到岗情况时,发现那几位同学还在我办公室门口“认真”地打扫着。我感到十分纳闷,认真地打量他们,几位都是教师心中学习较差的学生,难道是他们老师在体罚他们吗?我走上前去,询问他们为什么一直

5、在这儿扫地,他们没人回答,一窝蜂地跑掉了。这时,旁边的一位学生说,他们想得到我的表扬。我突然想起在星期一的学校集会上,我夸奖了所教班级的小雨同学虽然学习成绩落后,但清洁卫生做得好。我忽视了学生为得到表扬,会这样“作秀”,表扬不是故意做作而换得来的。事后我认识到这就是活生生的教育内容,便利用学校“评星”活动告诉大家,不仅仅要争做劳动之星,也要争做学习之星、爱心之星、遵纪守法之星,做事不仅仅是为了得到表扬,更是让自己养成良好品行,学得扎实,增长才干,为今后的生活打好坚实基础。(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教材看作一种资源一天,我发现一位学生看到花台里的花开得很漂亮,就用手不

6、停地抚摸、玩弄,直到看到没人注意他,就悄悄地摘了一朵到手里。正好那天有“品德与社会”课,我就把“珍爱生命”一课提前来上,并引导学生知道植物、动物跟我们人一样,都是有生命的,我们要像爱惜自己生命一样去爱护和善待他们。课上,我请那位“偷”采花的同学说说他的理解,他红着脸,说出了他“偷”采花朵的事,承认了错误,并保证以后要和大家一起爱护和善待植物、动物。通过此事,既教育了学生,又让学生没有对立情绪地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四)将学生的“知”转化为“行”针对学生在学习生活、思想等方面的种种现象,适当增补认知或行为实践的练习,就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毕竟认知和推理并非道德的全部甚

7、至不是道德的本质成分,而我们“品德与社会”的教育目的归根结底是行为的改善而非推理的改善。只有将学生的“知”转化为“行”,才能让“行”在学生心中扎下根,从而为学生的有效学习行为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教育结果指导生活当然,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学生已有的经验上,教学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以促进儿童发展,要不断地丰富和深化学生的生活经验。而丰富与深化学生的经验也不能离开社会生活实践。在课堂上学习与活动中养成的道德行为习惯、处理信息的能力、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总是要通过实践的检验的。(一)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学生的品德形成,往往不是从品德概念开始的,而是从实践中体验和训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