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调查.pdf

单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调查.pdf

ID:52005755

大小:137.07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21

单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调查.pdf_第1页
单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调查.pdf_第2页
资源描述:

《单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调查.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堕堡旦箜鲞笙塑·427·单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调查孙琼芝【关键词】单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中图分类号】R331.14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587(2014)04—0427—02单采血小板是很安全的献血方式,但在献血过程中献心脏水平以上。静脉穿刺造成的血肿应持续按压至少15血者偶尔会出现不良反应,通过分析发生不良反应献血者min,出血停止后用弹力绷带包扎穿刺点至少4h。动脉穿刺的相关血液指标信息,寻找应对措施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造成的血肿应持续按压至少15min,出血停止后用弹力绷有助于更好地保留献血者,稳定献血队伍。带包扎穿刺点至少6h。嘱献血者

2、24h内应局部冷敷,24h后改为局部热敷。对象与方法3.2全身性反应1对象2012年1月~2014年5月采集血小板9225例3.2.1轻度反应:应立即停止采血,头低脚高位平卧,保暖(男性7359例,女性1866例;初次献血者4168例,重复献血并在空气流通处充分休息,适时提供饮料和点心。者5057例),其中86例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男性46例,女性3.2.2中度献血反应:应立即停止采血,头低脚高位侧卧,4O例),年龄31土8岁。保暖,防止呕吐窒息,监控血压或脉搏。症状减轻后按轻度2献血反应的分类[】献血不良反应处置。2.1局部不良反应:静脉穿刺时因穿透血管和血液渗出血3

3、.2.3严重献血反应:应立即停止采血、头低脚高位侧卧,管而在皮下淤积出现血肿,因误刺动脉致鲜红的动脉血流松开衣领和腰带,脱去紧身衣物,保暖,保持呼吸畅通,监控血压、脉搏。用拇指掐人中或合谷穴,低流量给氧,症状减入血袋。2.2全身不良反应轻后按轻度献血不良反应处置。若上述处置无缓解,必要2.2.1轻度:血管迷走神经症状,仍有知觉;紧张焦虑、呼时给予急救药物或立即转送医院。吸加快、心跳加速、面色苍白并伴有轻度出汗、眩晕/持续呵4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欠、恶心/呕吐。结果2.2.2中度:渐进的轻度反应导致失去知觉;失去知觉、长时间无知觉、脉搏减慢,并因血量减少而难以发现、浅

4、表呼86例献血不良反应采集前的相关数据见表l,女性的吸。体重、总血容量、Hb和HCT显著低于男性,采集前血小板2.2.3重度:除以上症状还伴有惊厥(罕见)。严重献血反计数在不同性别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5、168);重复献血3.1局部不良反应:穿刺局部血肿的处理措施为,停止采者31例(36.05),占重复献血者的6.13‰(31/5o57)。血,拔出针头,用敷料紧压穿刺点,让献血者将手臂抬高至表1全身性反应献血者采集前数据讨论D0I:1o.3969/j.issn.1671—2587.2014.04.037通过对两年多的单采不良反应的分析发现,单采是非作者单位:214021江苏省无锡市红十字中心血站常安全的献血方式,总的反应率为9.3‰,均为轻度反应。本作者简介:孙琼芝(1975一),女,江苏无锡人,主管护师,学士,主要从事血液采集、献血者招募、献血者护理工作,(Te1)

6、次调查的不良反应率低于国内外的一些报道,如Crocco13861838321(E—mail)zmkhjjg—miss16@126.com。等报告4906名献血者参加全血采集和/或成分单采总不·428·JClinTransfusLabMed,0ctober.2014,Vol16,No.4沧州地区合格献血者HBV、HCV和HIV核酸检测结果薛文颖魏超邸鑫磊于桂军【关键词】无偿献血者HBVHCVHIV核酸检测【中图分类号1R193.2R446.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587(2014)04—0428—03输血后病毒感染的主要原因有:病毒感染者“窗口期”2

7、4日共对54296人次2种ELISA试剂检测合格的献血者献血;病毒变异;免疫静默感染;以及人工操作错误,其中病血液进行HBVDNA、HCVRNA、HIVRNA的核酸检测。毒感染者“窗口期”献血是主要原因。目前我国大部分血站现将结果报告如下。采用2个不同厂家ELISA试剂筛查献血者传染病指标。由材料与方法于该检测方法的局限性,使乙肝、丙肝、艾滋“窗口期”造成临床输血传播疾病风险依旧存在。核酸检测(NAT)是对1标本病原体核酸直接检测,病毒感染数天即能检出极微量的病1.1标本来源2012年4月25日~2013年4月24日54毒核酸,不仅能大大缩短“窗口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