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几十几》的教学设计.doc

《认识几十几》的教学设计.doc

ID:52028872

大小:30.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21

《认识几十几》的教学设计.doc_第1页
《认识几十几》的教学设计.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认识几十几》的教学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认识几十几》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初步理解非整十两位数的意义,会按顺序数出100以内的数,会读写并用学具表示这些两位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和看待日常生活,善于与同学合作交流。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回忆旧知。师出示计数器,分别在计数器上拨上30,50,80,100。,要求学生读出、写出以上四个数字。2、听话说数。师:同学们已经学会了100以内的整十数,可是在我们生活中还会遇到另外一些数,仔细听,比一比谁的小耳朵

2、最灵敏?(1)我们班有四十八个学生。你听到什么数了?(2)杨老师今年三十二岁。(3)王伯伯家养了三十九只鸡。(4)齐天大圣孙悟空会七十二变。3、揭示课题。这些数有个共同的名字是“几十几”。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几十几”。(设计意图:数学来自于生活,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中撷取相关的信息引入新课的教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动机,“听话找数”的游戏使学生很自然地注意到这些两位数,也初步观察到它们不同于整十数的表面特征,为进一步学习作好铺垫。)二、操作体验,直观感知。1、摆一摆。(1)从学具盒中的小棒数出23根摆在桌子上,看谁摆得最

3、清楚?学生操作:摆出23根小棒。学生交流摆的方法,得出:2捆加3根的摆法最清楚。板书:23(2)自己摆一个喜欢的数后再跟同桌说一说摆法。(3)刚才你们摆得都很好,下面请你们先按老师的要求摆,再说一说摆的数字是多少?3捆添上4根,是多少?你怎么知道是34根的?板书:34 3捆添上9根呢?你怎么知道的?板书:39讨论:39根再添上1根是多少?你能用小棒摆一摆,并与同桌说一说吗?谁愿意上台摆一摆。39根添上1根是40根,就是几个十,可以怎么表示?2、说一说。小组讨论:49根添上1根是多少?59根呢?99根呢?生交流,师适时评价。3、数一数。练习

4、从49数到100,先自己数,然后全班开火车数。4、拨一拨。(1)小小计数器也能帮助我们认识几十几的数,刚才大家用小棒表示出了23,你能在计数器上表示吗?课件出计数器,指一指个位、十位和百位。(2)拨一拨几十几。请拿出作业纸,在第一个计数器上画一画,表示出23。谁能对照着计数器写出24?一起读出这个数。提问:24中的2表示什么?4呢?24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再拨一拨34和43,同桌说说拨法有什么不同?34和43里面分别包含几个十和几个一?并完成填空,再读一读。(3)写一写。(听写几十几)①3个十和7个一合起来是多少?②多少里面有8个十和5个

5、一?③89的后面一个数是多少?④3个一和5个十合起来是多少?⑤比70少1是多少?(设计意图: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摆一摆,说一说,数一数,拨一拨,写一写等数学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充分感知与体验的基础上逐步认识几十几的数的特征,了解它的读写方法和组成。期间有独立操作,也有同桌交流,有独立思考,也有合作探究,教师对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加上恰到好处地点拨,可以较好地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几十几是由几个十与几个一组成的,知道几十九后面的数是多少。这样的设计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而且也能较好地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三、拓展应用,巩固新

6、知。今天小朋友学得真不错,不仅认识了几十几的数,而且知道了几十九的后面一个数是几,还会在计数器上表示出几十几。那么你们能不能接受新的考验呢?我们来完成“想想做做”的题目。1、数一数有多少个香蕉?你是怎样数的?(师说明数数时有时可以10个10个地数,有时可以5个5个地数,有时可以2个2个地数,要根据物品的特点来确定怎么数既方便又准确。)2、先估一估有多少颗星星,再数一数有多少颗?用你喜欢的方式数一数。交流各自的数法。体会到36可以看作3个十和6个一,36个一,7个五和1个一……3、“想想做做”第5~7题。(机动)学生独立完成,小组检查。(设

7、计意图:在巩固练习阶段,重在检验学生理解新知,应用新知的能力,围绕教材提供的练习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适当给以引导,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发现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四、全课总结,评价收获。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还有哪些要和老师同学讨论交流的?(设计意图: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评价自己的课堂表现,有利于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自信心。向老师和同学质疑则可以很好地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