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可能性说课稿.doc

等可能性说课稿.doc

ID:52059124

大小:2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22

等可能性说课稿.doc_第1页
等可能性说课稿.doc_第2页
等可能性说课稿.doc_第3页
等可能性说课稿.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等可能性说课稿.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等可能性》说课稿一.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1.本课内容的地位本节内容属“统计与概率”领域,是在已经学习了统计概率的基础上,再一次进入该范畴,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统计与概率的内涵,并感受在日常生活、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中,需确定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即确定事件的概率的重要性。2.本课知识与前后知识的联系通过上学期统计与概率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什么是概率,知道了概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统计与概率,通过生活的事例,引导学生感受概率是刻画世界中数量关系的一种数学模型,本节引用了现实世界中许多实际问题,专门安排这节课来说明概率的应用,一方面说明在现实世界概率应用的存在

2、,另一方面说明如何用概率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验概率的重要性,提高灵活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二.目标的设定和重难点的确立1.目标的设定根据本课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依照教材的编排意图,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确定本节课的目标为:(1)知识目标:会列出一些类型的随机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2)能力目标: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和理解等可能的意义,会根据随机试验结果的对称性或均衡性判断试验结果是否具有等可能性。(3)情感目标:初步具有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锻炼其寻求问题过程和结果完善解决的意志品质。2.重、

3、难点的确立及依据(1)重点:会列出一些类型的随机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确立依据:概率是一种反映现实世界特定数量关系的数学模型,利用概率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是新课标中规定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的重要知识技能,是中考比考知识点之一。(2)难点:会根据随机试验结果的对称性或均衡性判断试验结果是否具有等可能性。确立依据:学生对用概率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基本能掌握,但对于较复杂或者需综合知识解决问题时,能力还不强,因此将其综合应用设定为难点。三.教学设计1.教学结构及教学基本思路情景导入——独立探索——合作交流——例题选讲——解题小结——综合训练——归纳总结2教学过程设计(1

4、)设计情境,引入新课(2)独立探索,揭示内涵(3)合作交流,形成方法(4)例题选讲,加深认识(5)解题小结,强化思想(6)布置作业,加强巩固下面就从以上六个方面作出介绍:(1)设计情境,引入新课掷一枚质量均匀的硬币,它落地后正面朝上与反面朝上的可能性一样吗?(2)独立探索,揭示内涵设一个试验的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有n个,它们都是随机事件,每次试验有且只有其中的一个结果出现。如果每个结果出现的机会均等,那么我们说这n个事件的发生是等可能的,也称这个试验的结果具有等可能性。(3)合作交流,形成方法讨论:一只不透明的袋子中装有10个小球,分别标有0、1、2、…、9

5、这10个号码。这些球除号码外都相同,搅匀后从袋中任意取出1个球,取出1号球与9好球的可能性一样吗(4)例题选讲,加深认识?例:一只不透明的袋子中装有1个白球和2个红球,这些球除号码外都相同,搅匀后从袋中任意取出1个球,会出现那些可能的结果?(5)解题小结,强化思想根据学生的特点,师生共同小结:无论是试验的所有可能产生结果是有限个,还是无限个,只有具备哪几个特征的试验结果才具有等可能性?①在试验中发生的事件都是随机事件②在每一次试验中有且只有一个结果出现③每个结果出现机会均等(6)布置作业,加强巩固(3)3.重点突出,难点的突破方法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

6、的数学知识,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通过让学生主动经历知识发生、发展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通过对例题,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纠正,通过各种形式的习题训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本节课的重点通过设计问题情境,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实现学生间的合作交流,进一步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突破难点。四.学法设计1.学生学习本课应采用的方法本课从问题情境入手,鼓励学生进行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合作交流,并且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逐步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学生在主动参与一系列活动的过程中获得对知识的更深的认识,通过加强训练,找到问题,及时补标,达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7、2.培养学生能力应采用的方法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为了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能力,本节课上能让学生说的就让学生说,能让学生做的就让学生做,把课堂放手给学生,教师只是引导者、合作者,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热情,还能培养学生的思考习惯与学习能力。3.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学生为本,设计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设计有效的数学活动,如:“填一填”“练一练”“想一想”“议一议”等,为学生搭建一个有效的从事数学活动的平台。五.作业设计根据不同层次学生设计各层次作业,作业要体现梯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