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高三语文期中试卷分析.doc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高三语文期中试卷分析.doc

ID:52069860

大小:23.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22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高三语文期中试卷分析.doc_第1页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高三语文期中试卷分析.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高三语文期中试卷分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高三语文期中试卷分析一、语文试题特点:依纲、平实、稳定  严格依据高考《考试大纲》的精神。在学科考查的主体内容、相应学科能力、试卷的结构、题目的类型、题干的表述、试题的难中易及主客观试题的比例等方面体现了“考试说明”的精神。二、试题分析、评价1.语言基础知识  考查内容包括词语读音、词语的字形、词语(包括成语)的运用、标点符号用法、病句修改和句子衔接等。  试题重在导向:试题所选内容紧扣课本,看似不难,做对不易。如第1题考查形近字的读音,A项“绢丝”、B项的“坻石”等都是容易被学生弄错的。第2题考查字形的识记,所选字形均来自课本,不偏不怪。B项的“

2、骄惯”、C项的“食不裹腹”(2001年全国卷)考查过,D项的“压榨”也非常容易被写错(压诈/柞)。  第4题考查成语的运用,前三个成语取材于课文,而“趋之若鹜”是属于常被用错的成语(美轮美奂、炙手可热等)。  第8题,句子衔接题的特点突出:语段、选项表达简洁。一般情况下,做这一类题目,首先应对所有语句进行总体分析,确定其基本内容,主要表达方式,各句之间的时间、空间或逻辑关系,然后抓住关键词语,调动自己关于句群和段式的知识,对句子进行调试。 2.文言阅读考查  题干简洁明了,答案有据可依。  课内语段选自苏轼《赤壁赋》,分别考察了实词、词类活用、句式、文意理解。其中,第9题为送分

3、题;第10题词类活用稍难(可以见出学生对“名词作动词”和“名词作状语”还不太理解,应讲解到位)。  课外语段选材精巧,篇幅短小,有一定的情节,可读性强。选文与2005年江苏高考试卷文言阅读题材相近,题目不同。分别考查了古今异义词、虚词、文意理解。其中,第13题古今异义词的考查题为全卷最难的一道题。第14、15题,答题正常。第14题D项“与”(连词、介词)的考查难倒了不少学生。  文言翻译,第一句出自课内选段,第二句出自课外选段。该题均分2.93(得分率48.8%),答题不理想。不少学生不知道从何入手。见出①学生对课文掌握大而化之,不够准确。文言实词翻译不到位。如:“愀然”、“正

4、襟危坐”的翻译。②学生迁移、根据上下文推断能力较差。如:“或”“哀”“馁”的翻译。启示: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虚词、文言翻译(注意省略成分的补充)仍是教学难点,须多下功夫。3.名句默写的考查(第18题)  默写实实在在想给学生送分。但是,仍有不少试卷该项得分很糟糕。“期功”、“茕茕”、“诵明月之诗”、“似练”等字写错的很多。  建议:认真抓,重点抓,长期抓,做到大纲规定篇目篇篇落实、字字到位。4.诗歌鉴赏题(第17题)  所选诗歌(杜甫《绝句》),主旨易于把握,拟题难度中等,问题设计简洁而明确。  答题情况: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无从下手,答题抓不住要点。(1)绝大多数同学能写出“燃

5、”字体现的景物特点,对其表达效果却说不到点子上,“形象、逼真、动感”等词不知道用。(2)关于景和情的关系问题。很多同学答题罗嗦,分析过于琐细,不能切入景物的特点(热闹、清新、绚烂等)。基本上能抓住诗人情感类型(漂泊、思乡)。表现手法是反衬、乐景写哀,(答出一个给2分)尽管前两次都考到,但仍有不少同学不知道。  启示:精选、精练、精讲,让学生学会使用鉴赏用语。5.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选文(余秋雨《高山流水》)贴近学生生活,命题特点鲜明,考查了文句理解和对文意的总体把握。题目设置强调阅读,力避不读文也能做题的倾向;强调答案不是空穴来风,可以在文中的词语、文句、文意、题目、主旨等显著

6、的或隐含的信息中找到依据。  19-21题(10分)文字表述题,句意概括能力有待提高。6.语言运用  该题(满分4分),得分较不理想。  问题:学生答题不注意审题,如要求句式须基本一致;前后两者是共生和映衬的关系。  参照:雪莲/雪峰;绿洲/沙漠;清泉/岩层;彩虹/淡云;牡丹/绿叶;奇松/峭壁……  启示:①学生积累少,平时注重多督促记诵靓词丽句。②注意审题训练。7.作文  要求学生以“分享”为话题作文。题目的设置,考查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关注了学生的人文情怀。学生易于着手,有利于更好地使考生发挥自己的优势,写出比较理想的作文。  综观全卷:试题设计紧扣大纲,重在基础,注重导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