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水相萃取结合液相色谱法分离蛋白质.pdf

双水相萃取结合液相色谱法分离蛋白质.pdf

ID:52100461

大小:274.11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22

双水相萃取结合液相色谱法分离蛋白质.pdf_第1页
双水相萃取结合液相色谱法分离蛋白质.pdf_第2页
双水相萃取结合液相色谱法分离蛋白质.pdf_第3页
双水相萃取结合液相色谱法分离蛋白质.pdf_第4页
双水相萃取结合液相色谱法分离蛋白质.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双水相萃取结合液相色谱法分离蛋白质.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4O卷分析化学(FENXIHUAXUE)特约来稿第1期2012年1月ChineseJournalofAnalyticalChemistry38~42双水相萃取结合液相色谱法分离蛋白质赵新颖lJ屈锋董敏陈凡罗爱芹张经华(北京理工大学生命学院,北京100081)(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北京100089)摘要建立了PEG/(NH)SO双水相体系萃取富集,结合液相色谱分离分析多种蛋白质的方法。考察了无机盐种类和浓度、PEG分子量、pH值和温度等因素对双水相形成以及对细胞色素C、肌红蛋白、牛血清白蛋白、溶

2、菌酶、胰蛋白酶分配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上述5种蛋白在室温、pH3.5~9.0范围内,可在15%PEG-4000/10%(NH)SO双水相体系中得到富集,且主要集中在下相。同样条件下,血清中的高丰度蛋白在上下相均有分配,下相分配量较大。通过双水相萃取分离蛋白质及对液相色谱一定时间段的色谱峰收集,可初步实现血清中高丰度蛋白质的分离去除。关键词双水相萃取;蛋白质分离;血清1引言复杂生物体系中蛋白质组分的高效分离是生物、医药、化工等领域研究和生产的基础。盐析法、等电点沉淀法和有机溶剂沉淀法等传统分析方法普

3、遍存在萃取效率较低、操作步骤繁琐、分离过程中容易发生蛋白质变性等不足。双水相萃取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易于放大、条件温和、保持蛋白质活性等优势,在生物大分子分离中得到广泛关注_l~,在蛋白质组学研究中也有应用。目前,双水相萃取主要用于单一组分蛋白质的分离富集,由于选择性分离和检测方法的限制,多组分蛋白质的相关报道较少。本研究在前期工作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影响PEG/无机盐双水相体系形成的因素,并结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细胞色素c、肌红蛋白、牛血清白蛋白、溶菌酶、胰蛋白酶和血清样品在双水相体系中的分配行

4、为,初步实现了多种蛋白质的分离分级。本方法可用于血清样品的萃取分离,是一种简便、低成本的样品预处理方法。2实验部分2.1实验试剂细胞色素C、肌红蛋白、溶菌酶、牛血清白蛋白、胰蛋白酶、人血清白蛋白、聚乙二醇系列(PEG一2000至PEG一20000,分析纯,北京拜尔迪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乙腈(色谱纯,北京迈瑞达科技有限公司);三氟乙酸(TFA,分析纯,北京蓝弋化工产品有限责任公司);NaHPO,NailPO,(NH):SO,H。PO,H:SO,NaOH,NaC1等均为分析纯试剂;人血清来源于北京血液中

5、心;实验用水为去离子水。2.2色谱条件LC一20A高效液相色谱仪配有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日本Shimazu公司);Zorbax300SB—C反相色谱柱(250mm×4.6mm,5mm,300A,美国Agilent公司)。流动相A:乙腈一0.1%TFA,B:水一0.1%TFA。梯度洗脱:0~30min,30%~60%A。检测波长214nm,进样量10uL。2.3溶液的配制及萃取2.3.1储备液配制配制质量比为40%(NH):SO溶液及5g/L细胞色素c、溶菌酶、胰蛋白酶、牛血清白蛋白、肌红蛋白溶液,4℃

6、保存。2.3.2双水相蛋白质溶液配制依次加入0.375gPEG,0.625g40%(NH)SO,分别加入100gL细胞色素C、溶菌酶、肌红蛋白、牛血清白蛋白溶液,5300gL胰蛋白酶溶液,以去离子水定量至2.500g。201卜06-23收稿;201卜07-29接受本文系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No.2007CB914101)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20875009)资助项目E-mail:qufengqu@bit.edu.cn第1期赵新颖等:双水相萃取结合液相色谱法分离蛋白质392.3.3双水相血

7、清样品配制依次加入0.150gPEG,0.250g40%(NH4)2SO4,200L血清,以去离子水定量至1.000g。2.3.4血清对照样品配制200¨L血清,以去离子水定量至1.000g。将上述双水相溶液分别在4000r/min下离心10min,静置分相后标记分相界面。分别取上下两相进行液相色谱检测,根据蛋白质峰面积和相比计算蛋白质质量。3结果与讨论形成稳定的高聚物/无机盐双水相是蛋白质萃取分离的基础。PEG/无机盐双水相体系中,上相为富PEG相,下相为富盐相。无机盐的种类及浓度、PEG的分子量

8、以及溶液温度均影响双水相的形成。因蛋白质等电点存在差异,溶液pH值也影响双水相的形成和蛋白质分配。3.1无机盐种类的影响在15%PEGt条件下,考察了硫酸盐、磷酸盐、硝酸盐对双水相成相的影响。实验表明,PEG均可与这些无机盐形成双水相。因Na:HPO-Nail:PO和(NH)SO具有成本低、用量少、溶解速度快、易成相且分相快速等优点,被经常使用。3.2pH值的影响对形成的双水相体系,调节pH值考察酸度对双水相体系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EG/NaHPO一Nail:P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