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诗歌鉴赏答题误区语言形象表达技巧.ppt

常见诗歌鉴赏答题误区语言形象表达技巧.ppt

ID:52121674

大小:396.50 KB

页数:28页

时间:2020-04-01

常见诗歌鉴赏答题误区语言形象表达技巧.ppt_第1页
常见诗歌鉴赏答题误区语言形象表达技巧.ppt_第2页
常见诗歌鉴赏答题误区语言形象表达技巧.ppt_第3页
常见诗歌鉴赏答题误区语言形象表达技巧.ppt_第4页
常见诗歌鉴赏答题误区语言形象表达技巧.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常见诗歌鉴赏答题误区语言形象表达技巧.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二、常见诗歌鉴赏答题误区在诗歌鉴赏中,主要存在以下六个误区:1.张冠李戴,答非所问。2.以译代析,没有鉴赏。3.笼而统之,以空对空。4.筛选不全,漏答要点。5.望文生义,牵强附会。6.抛开文本,乱箭齐发。下面以2009年高考福建卷为例,分别对六个误区的病因进行分析。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江  行[宋]严羽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miao行。离家今几宿,厌听棹歌①声。【注】①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参考答题】诗人离家日久,思乡情切,厌倦了长期的漂泊生活,所以听到棹歌声便心生厌倦。(1)诗人为什么“厌听棹歌声”?【参考答题】诗歌颔联妙在融

2、情于景。诗中描写了雪“残”、雁“断”、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2)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病例1:(第一问回答)表现了诗人的思乡之情。病因分析:张冠李戴,答非所问。问题问的是为什么,回答时要从原因入手,分析“厌听”的原因,而非直接套入表示情感的句子。病例2:(第二问回答)微残的云霞挂在天边,孤独的大雁声声悲鸣,潮水上涨,一轮新月不知我的心情,竟然已经升起,让人不由得心碎。病因分析:以译代析,没有鉴赏。题目要求赏析,其实是要考查表达技巧中情景交融这一知识点,回答时应该紧扣融情于景的技巧展开,分析融什么情于什么景,而不是单纯翻译。

3、病例3:(第二问回答)作者用凄凉的景色描写出一幅独自一人、孤独在外的画面,抒发自己的幽幽离愁,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病因分析:笼而统之,以空对空。题目要求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而不是随便套入一些术语来应付,答题内容显得很空洞。病例4:(第一问回答)诗人一人在外,放眼望去,到处一片寂寥孤独,不由萌生思乡之念,所以厌听棹歌声。病因分析:筛选不全,漏答要点。为什么会触景生情?为什么会思乡心切?这些都是由于对长期漂泊生活的厌倦所致,所以重要原因和信息不能漏答。病例5:(第一问回答)冬天快要到了,大雁飞往南边,只剩下孤零零一只大雁在声声哀鸣,云将尽,夜晚又至,孤独的诗人不知今晚借宿何方,心中烦闷,偏偏船

4、工又唱起了歌,心中更加烦闷,于是便更加厌烦棹歌声。病因之五:望文生义,牵强附会。如果不能抓住主要内涵来答题,只凭借诗歌表面词语展开,难免牵强,不得诗歌要领。病例6:(第二问回答)本诗颔联情景交融、融情于景、借景抒情、虚实相生、动静结合,把诗人的情和自然界的景十分完美地统一在一起,景中含情,情中有景,令人感动。病因分析:抛开文本,乱箭齐发。不能紧扣文本,把有关的内容全部写出来,这是考试之大忌,这样的答案得分率十分低,且根本没有结合诗句,体现不出真实的鉴赏水平。鉴赏包括理解、分析、综合、鉴别、评价,考查的切入点可以各不相同,但往往是“考查一点,关涉全篇”。要走出诗歌鉴赏答题误区,就要注意紧扣

5、文本,读懂诗歌,看它写什么,怎么写的;题目问什么,怎么问;要我们回答什么,该怎么回答。唯有如此,才能准确把握诗歌鉴赏的方法与技巧,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组织答案,要因题而异。不同题型有不同的规则和套路,需要在训练中细致揣摩、认真总结。答题要做到准确、规范,具体来说,就是要:①紧扣要求,②吃透提示,③表述准确,④要点齐全,⑤分析具体,⑥组织有序,⑦语言流畅。1.词的下阕用回答的方式写出了使人忧伤昏暗的境况和要去追求光明和自由的理想境界的决心,刻画了不满现状、追求理想的诗人自我形象。2.(1)“憔悴”二字运用拟人化的修辞手法,写出荷花、荷叶随时光一同凋零一同残破的惨景。同时用语双关,表面上写荷

6、花的凋零,荷叶的残破,写“菡萏”随岁月而“憔悴”,实际上是写南唐的内忧外患以及面临衰亡的国运。2.(2)荷花的清香已经消尽,翠绿的荷叶已经枯败,荷塘绿水间又吹起了秋风。此两句融情于景,并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了一幅荷塘秋残图,意境衰败、凄清。3.(1)“一枝开”是诗的画龙点睛之笔。梅花开于百花之前,是谓“早”;而这“一枝”又先于众梅,悄然“早”开,生机乍泄,更是早中之早。突显此梅之不同寻常。从音韵来看,“一”字读起来也更清脆响亮,诗味更浓。3.(2)颈联“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运用拟人化的修辞手法,从侧面写梅花的姿色和风韵。“风递”,突出梅花内蕴幽香,随风轻轻四溢;“禽窥”写梅花的素

7、艳外貌,形象地描绘了禽鸟发现早梅时那种惊奇的情态,刻画了梅花芳香四溢、素雅芳洁的品性,并以此寄托自己的理想。4.以乐景写哀情。①一、二两句写出洛阳满城春色、花香阵阵,是以乐景写哀情;②诗人借助“游丝”“垂柳”这两个代表别离的意象和“孤馆”“月”这两个表现孤独与寂寞的意象,将旅途的春光与离愁结合起来,含蓄地表现出主人公的依依难舍。5.(1)作者用了两个奇特的比喻:“飞花”之“轻”似“梦”,“丝雨”之“细”如“愁”。将“梦”与“愁”这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