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度量教学反思(吕惠贞).doc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吕惠贞).doc

ID:52139349

大小:24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23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吕惠贞).doc_第1页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吕惠贞).doc_第2页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吕惠贞).doc_第3页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吕惠贞).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吕惠贞).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量角器的认识”知识点的把握屮山市小榄镇永康小学吕惠贞本学期的精品课程分组打磨,我和李伟强等儿个老师分配在一组,我们研磨的内容是《角的度量》一课,由我和李伟强老师进行课堂的研磨。在集体备课时,我们就他道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因为这部分内容数学概念多,(如屮心点、零刻度线、内刻度线、外刻度线都是一•些抽象的纯数学语言)知识盲点多,几乎没有I口知识作铺垫,操作程序复杂:顶点和屮心点重合,零刻度线和角的一边重合,看另一边在量角器丄的刻度,还要分清内外刻度,(尤其是反向旋转的和不同方位的角)。为了上好这节课,很好地解决以上的知

2、识点和难点问题,我们对教材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学习,观看了强震球老师的录像课。对于量角器的认识,研磨小组有争执,有的老师认为本课的知识点比较多,不能花太多的吋间去认识量角器,有的老师认为量角器的知识直接关系到学生对量角的方法的掌握,应该作为一个重点知识进行教学。而且要让学生参与到对量角器的产生过程(知识的源头)屮去,不能只让学生对量角器的认识停留在屮心点、内外圈、零刻度线、刻度等一些标识性的静止状态,经过反复地思考,我们把量角器的认识作为知识点进行一个重点进行教学。在进行课件制作时,我们又犯难了,我们没有强震球老师的课件,也暂时没有这样

3、的水平制出这样的课件。但经过我们对教学的不断深入与调整,课件终于能与我们对本课的认识与教学思路相一致了。我们把量角器的认识与量角器的制作原理有机整合,降低难度和复杂度,尽量达到教学设计的效果。课件截图:李伟强老师第一次研磨获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课后,我们进行课后研讨,总结了课堂屮的精彩、成功之处,并再一次对本课进行深层次的挖掘,我认为,李老师还欠缺引导学生对角的单位的认识和理解。在备课屮,我加强了对角的单位的认识,从而更深一步引申到量角器的制作。在课堂JL,我给了大量的吋间让学生观察、动手实践,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屮交流的机

4、会。在引出量角器吋,我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习的知识“度量线段的长度”、“度量面积”时需要用到如“厘米”、“米”、“平方米”等单位,让学生迁移猜想:量角也需要这样的单位,并继续猜想会是一个怎样的单位。教学片断:师:既然角有大小之分,那我们如何才能知道一个角的大小呢?(学生沉默)回忆一下,我们是如何测量长度的?生:用尺子量。师:用尺子量首先要确定一个标准,比如1厘米、1分米或1米。那么度量角的标准又是什么呢?生思考。师引导:测量线段时,如果以厘米为单位,有10个1厘米,那么这条线段就是10厘米,那量角时,以什么作单位呢?生1:应该也是一个

5、角。生2:应该是一个很小的角。师:为什么?生2:只有很小的角才方便作单位,很大的角量起来不方便。(2)引发1°角的内需。师:度量角的标准确实是一个很小的角。(出示1。角)ffi:数学家就把这样大小的一个角规定为度量角的标准,称为1度角,读作“一度”,写作“1"。(板书)学生顺着老师的思路去猜想并进入到探索之屮,随着课件的演示,配合着学生的自主观察、探讨,学生认识了一度角、内刻度、外刻度、零刻度线等等量角器的知识。教学的预设和铺垫,课件的精心制作帮助学生解决了对量角器的深层次的认识,为学生学习做了充分的铺垫。有了以上的铺垫,在量角时,

6、学生自然会自觉将零刻度线和角的一边对齐,读数时也会顺着旋转方向找到对应刻度,也避免刻意区分内外刻度而引起的困惑。不知不觉屮常握量角的方法,形成了技能。教学片断:师:现在同学们用量角器尝试着量一量。(2)一生上台试着量角,并说说自己是怎样量角的。师:说说你是怎样量角的。生:用圆圈对定点。师:圆圈是什么?生:中心点。师:为什么你的量角器在不停移动?生:把0刻度线对齐角的一边。师:怎样看刻度?生:看那一边。师:另一边对着两个刻度,为什么是50。,血不是130。?生:因为他是一个锐角。生:因为它的0刻度在右边,看外圈刻度。通过以上的深刻地认

7、识量角器的过程,学生自主尝试量角,对量角的方法有了初步的认识,然后教师在黑板上示范量角的方法,并结合多媒体演示,适时总结。教学片断:师:把量角器放在角的上面;使量角器的小心和角的顶点重合;零度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师生小结、编量角口诀并板书。中心对顶点,零线对一边,另边看刻度,内外要分辨。师:我们把它总结为“三重和、一分辨”。(及吋板书)课后,我深深地感到:只有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才能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无形屮也教会了他们学习的方法。我认为让学生自我发现的方法比“向

8、儿童呈现学习的材料”的传统学习方法效果更好。这样,以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需要组织教学,让学生在尝试的过程屮,学会学习、学会合作,探究新知,更能让学生体验成功。这节课,我们经过课前的学习、研读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课件,结合实际设计教学流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