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北侧中新生代差异构造变形.pdf

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北侧中新生代差异构造变形.pdf

ID:52170367

大小:1.84 MB

页数:10页

时间:2020-03-23

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北侧中新生代差异构造变形.pdf_第1页
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北侧中新生代差异构造变形.pdf_第2页
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北侧中新生代差异构造变形.pdf_第3页
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北侧中新生代差异构造变形.pdf_第4页
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北侧中新生代差异构造变形.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北侧中新生代差异构造变形.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卷(Volume)36,期(Number)2,总(SUM)133页(Pages)176—185,2012,5(May,2012)大地构造与成矿学GeotectonicaetMetallogenia东秦岭一大别造山带北侧中新生代差异构造变形汤济广,胡望水,郭齐军。,黄泽光,翟常博(1.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荆州434023;2.长江大学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荆州434023;3.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100728;4.中国石化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实验地质研究所,江苏无锡214151)摘要:受多期非均衡造山作用以及多构造体制的叠

2、加,东秦岭一大别造山带北侧中新生代发生差异构造变形。基于区域构造动力学机制,将中新生代构造变形分为4个期次:印支期(T一T)、早燕山期(J,)、中燕山期(J一K)和晚燕山一早喜马拉雅期(K,一E)。通过野外地质剖面和地震剖面的构造解析,认为印支期一中燕山期主体变形方式为逆冲推覆作用,变形强度自东向西发生时空迁移;晚燕山一早喜马拉雅期为关键构造变革期,发生区域伸展变形,且以信阳一合肥盆地和灵宝一鲁山一确山一固始一肥东断裂一带伸展作用最强。平衡剖面恢复显示,印支期和中燕山期为东秦岭一大别造山带北侧两期主要逆冲推覆构造发育期,其中印支期强烈的逆冲推覆作用发生

3、于商城一潢川一带以东,而中燕山期则发生于商城一潢川一带以西。中燕山晚期(K),受差异造山作用,研究区东西构造变形分异,东秦岭北侧发生强烈收缩变形,而大别北侧则在热隆作用下发生滑覆。关键词:中新生代;构造变形;逆冲推覆;伸展构造;东秦岭一大别造山带中图分类号:P5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1552(2012)O2-0176—010东秦岭一大别造山带是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俯(孙晓猛等,2004;解东宁等,2006;李创举和包志伟,冲碰撞形成的复合型大陆造山带,其北侧指商丹缝2010;朱清波等,2010)以及地球动力学机制(张国合带以北的造山带分布

4、区和南华北地区,涉及古生伟等,1996;宋传中等,2002;Wangeta1.,2007)等代南华北盆地,以及中一新生代河淮盆地群。印支方面取得了大量成果。但在中新生代构造变形过程期完成板块拼合后,东秦岭一大别造山带北侧进入中,受构造边界(张国伟等,1996;MengandZhang,陆内构造变动时期,由于涉及中央造山带形成演化2000;吴智平等,2007)、基底结构(金听等,1996)、的大陆动力学机制,该带一直为国际地质学界研究构造作用方式和强度(宋传中等,2002;孙晓猛等,的热点区域之一,在造山带构造格局(Mengand2004;Dongeta

5、1.,2011)等影响,东秦岭一大别造山Zhang,2000;张国伟等,2001;Lothareta1.,2003;带北侧发生显著差异构造变形,而对不同构造变形Zhangeta1.,2009;Dongeta1.,2011)、岩石圈结构期差异构造变形规律尚未从时空关系上进行系统地特征(MengandZhang,2000;张国伟等,2001;金昕揭示,进而直接影响到该区中新生代成盆演化、古生等,1996;Zhaoeta1.,2011;Dongeta1.,2011)、高界构造叠加改造的研究。压一超高压变质作用(许志琴等,2005;Lieta1.,复杂变动型地

6、区油气成藏研究,需以重建构造变2005;Zhaoeta1.,2011;Liueta1.,2011)、中新生形序列为先导(赵文智等,2003;Meieta1.,2007)。代盆山耦合时序(李忠等,2002;Lieta1.,2005;孟古生代以来,受多旋回成盆作用,东秦岭一大别造山庆任等,2005;王亚琳等,2007)、逆冲推覆构造结构带北侧具优越的成藏物质基础,北淮阳构造带可燃天收稿日期:2011—07—06;改回日期:2011—11一O1项目资助: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与评价项目(XQ.2007~2)。第一作者简介:汤济广(1978一),男,副教授,

7、主要从事石油构造教学和科研工作。Email:cugtang@126.eom178第36卷冲构造带,其上为侏罗系以角度不整合覆盖(尚冠雄,2中新生代构造演化1997)。信阳以西毛集一带逆冲推覆系统中,卷人推根据构造变形特征(石铨曾,2004;黄泽光等,覆构造的最新地层中下三叠统,推覆体又被后期燕山2005;刘光祥等,2007;Lieta1.,2009;李创举和包中晚期的中酸性岩体侵入(郭华等,2002)。志伟,2010;朱清波等,2010;Dongeta1.,2011)、地物源分析亦显示,大别山东、南缘中侏罗统象山层接触关系(黄泽光等,2005;刘光祥等

8、,2007)以及群中含有三叠纪年龄的碎屑锆石和高si含量的碎构造年代学数据(杨巍然等,200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