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灾后青少年心理重建的研究综述.doc

汶川地震灾后青少年心理重建的研究综述.doc

ID:52189999

大小:95.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20-03-24

汶川地震灾后青少年心理重建的研究综述.doc_第1页
汶川地震灾后青少年心理重建的研究综述.doc_第2页
汶川地震灾后青少年心理重建的研究综述.doc_第3页
汶川地震灾后青少年心理重建的研究综述.doc_第4页
汶川地震灾后青少年心理重建的研究综述.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汶川地震灾后青少年心理重建的研究综述.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汶川地震灾后青少年心理重建的研究综述汉川地震灾后青少年心理重建的研究综述茨川地震灾后青♦年比理重建的研究综述•刘斌志摘耍:汶川地震已经过去了两年多时间,在灾后住房及生计重建的同时,针对青少年心理重建的理论研究及服务实践也不断深入•通过屮国知网(CNKI)模糊检索中选取关于灾后青少年cx.W_重建的专业论文103篇,通过对这些研究进行主题性总结与分析,把握目前研究现状并总结相关经验,以期引导更加成熟和深入的研究和服务拓展.关键词:汶川地震;青少年心理重建;研究综述中图分类号:D4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78()(2011)02一()081-05汶川地震中部分青少年不但遭

2、受身体上的严重损伤,还在t2,理,精神以及社会关系上也受到巨大创伤.有研究表明,儿童青少年期的精神创伤可引起诸多心理变化,甚至可能导致成年期一系列的心理障碍.因此,我们在提供长期的青少年心理重建的过程中有必要不断总结经验得失,并用于指导具体实践•考虑到文献收集的限制,笔者通过中国知网模糊检索自2008年5月至2009年12月以来关于灾后青少年心理重建的103篇文献进行分析,并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论文进行综述•试图对近两年来灾后青少年心理重建的相关经验做一个回顾与总结.,灾后青少年心理的基本特征汶川地震造成儿童不同程度的心理创伤,带来创伤性压力,并在身心,精神,认知以及行为等方面均有所

3、表现•根据儿童个性及所经历的事件不同,受创伤者恢复止常的时间也不同,部分儿童会随着时间推移无需治疗而逐渐恢复,但也有个体会因多种因素而延迟康复,发展成为”创伤后应激障碍,,(简称IYrSD),并主要表现为以下症状:1•反复重现创伤性的体验,即对创伤事件的重复体验或梦魇2回避与创伤事件有关的活动3持续的警觉性增高・日常生活中表现为:吋常从噩梦中惊醒,在梦中尖叫,也可主诉头痛,胃肠不适等幕体症状,并且根据地震灾后青少年的年龄和心理创伤症状的阶段而各有不同的特征(刘贵浩,2008;刘斌志,2009)•地震灾后使用SDQ(长处与困难问卷)学生版对地震后1个月灾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的

4、结果发现,其屮74.6%的人报告自己在情绪,品行,多动,同伴关系等不同方面存在主观困难,22.8%的青少年其家庭关系,朋友关系,上课学习,课余活动等社会功能受到的影响达到异常范同,若再考虑边缘范围者,则有40.4%的人需要早期干预(司徒明镜等,2009)应用症状口评量表(SCL—90)与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儿童版)对地震灾区20天后137例学生进行心理测评的结果也发现,灾区青少年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率为31.3%,其中较明显的有:强迫为35.8%,人际关系敏感为30.7%,焦虑为24.1%,抑郁为22.6%,敌意为20%,恐惧为153%•灾区学生心理问题主耍表现为恐怖,焦虑,精神病症状

5、,有心婵问题的灾区青少年具有内向,情绪不稳定的人格特征(杨艳杰等,2008).另外,采用儿童自评的抑郁障碍口评量表(DSRSC)对1,923名来自于7个汶川地震极重灾区以及受地震影响地区的青少年进行的抑郁情绪现况调查,发现地震后4周存在抑郁心境的青少年占29.7%,显着高于国内常模(张毅等,2009),而地震后丧亲的青少年的主要表现为口卑感加深,情感迟钝,消极情绪的扩展以及行为出现偏差等方面(张学伟,2009).在行为偏差方面,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对汶川地震灾区400名10〜13岁儿童的测评结果也发现,地震灾区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38.2%,显着高于全国及其他地区,并且他

6、们的行为问题主要表现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09CSH039)研究成果之一.作者简介:刘斌志,重庆师范大学社会工作实验室主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社会工作本土化及其实务.81《青年探索》青年现象与问题研究2011年第2期•总第164期出严重性,全面性和普遍性的特点(陈彩琦等,2009).二,灾后青少年心理的影响因索影响灾后青少年心理状况的因素包括以下儿个方面.(一)创伤暴露程度创伤暴露程度对PTSD的影响最大,具体包括地震级别和地理位置,震时经历和震后损失等•一方面,地震级别越高,离震中越近,患FFSD的可能性就越大;另一方面,客观经历影响了儿童的主观体验,自己受伤

7、或目睹他人伤亡严重的儿童对地震的体验更加强烈,损失严重的儿童震后经常遇到压力事件,更容易回忆起创份1生经历,表现出再体验和回避的应激症状以及并发的焦虑,抑郁等.(二)年龄,性别和认知因素等个体特征年龄,性别和认知因素等个体特征对PTSD程度的影响也很大•面对灾难带来的创伤,年幼儿童可能比年长儿童表现出更多的症状;大多数研究发现女孩表现出更多的心理问题,更倾向于表达恐惧和焦虑情绪;创伤暴露后对口身和世界的负面评价也可以预测PTSD症状.(三)家庭和学校等支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