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非正式组织.ppt

大学生的非正式组织.ppt

ID:52196666

大小:1.68 MB

页数:14页

时间:2020-04-02

大学生的非正式组织.ppt_第1页
大学生的非正式组织.ppt_第2页
大学生的非正式组织.ppt_第3页
大学生的非正式组织.ppt_第4页
大学生的非正式组织.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学生的非正式组织.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大学生的非正式组织大学生参与非正式组织的类型类型人数占调查总体的比率社团或小组娱乐、兴趣型8630.6%亲缘型(老乡、室友、熟人关系等)7828.8%志愿、实践型5518.6%网络虚拟群体3311.7%学术科研型207.1%其他93.2%强化型补偿型颠覆型对抗型消极型参考文献:《高校学生非正式组织管理类型及管理策略研究》王婕《非正式组织对大学生心理疏导工作的影响研究》程振凯大学非正式组织形成的特点(一)自发性形成(二)不稳定性结构(三)多元化交流(四)组织的凝聚力强(五)核心人物作用大(一)自发性形

2、成高校学生非正式组织是在学生相互交往过程中自发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采用相互了解、相互认同、自愿结的方式组成,不需要上级批准,不受组织或上级机关的干预。共同的兴趣、爱好、志向、经历、价值取向和来源地,是把他们凝聚到一起的根本原因。组织内部没有成文的规章制度,具有不成文的自觉约定的组织规范,组织关系的维系和成员思想与行为的统一主要依赖于成员间的默契。(二)不稳定性结构学生非正式组织的存在主要依赖于成员的个人兴趣责任心和感情,没有严格的规范约束和纪律限制。当其成员的个人兴趣、责任心和感情彼此冲突时,就容易

3、造成组织的解体。(三)多元化交流在大学生非正式组织中,成员间可以自由地交流思想、观点和见闻。这种交流信息量大,内容多,给成员的思想和生活带来深刻的影响。非正式组织往往是社会信息传播的“热线”,小道消息也容易在这里传播。成员间的相互信任和自由的组织氛围为信息畅通、迅速传播提供了条件。组织内的信息传递是及时的、随意的、多向的网状交流,没有很严格的规定。(四)组织的凝聚力强大学生非正式组织以共同的兴趣爱好、志向、特长、生活习惯方式等因素为基础和纽带,成员共同语言多,在频繁的交往中坦诚相待,相互帮助,具有很

4、强的心理相容性。成员间相互依赖,相互信任,情感密切,非常“抱团”。(五)核心人物作用大大学生非正式组织内部一般都具有核心人物,他们常常是非正式组织的“龙头”和“精神领袖”,具有榜样的力量,在组织中起着重要的指挥协调作用。他们的这种特殊地位和作用与组织本身一样具有自发性,是在组织成员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中自发形成的。他们知识丰富,能力强,善于关心、团结和影响他人,对非正式组织有很大贡献。非正式组织在大学生活中的功能(一)可以增加信息沟通(二)控制约束成员行为(三)满足成员心理需要,增强组织内聚力(四)促

5、进组织绩效高校非正式组织案例分析1社团是一个很典型的非正式组织,当我们问到学生们为什么想加入社团?A答道“培养个人爱好、提高各方面能力”说明大学生思维活跃、精力旺盛,具有较强的群体要求,有强烈的学习欲望。B认为“情感需要”满足成员心理需要,寻找社会归属,满足自尊的需求,他们在相同爱好或背景的群体中,能相互倾诉、交谈、共享快乐、发泄苦闷,以求理解和心理平衡等。C说“适应社会需要”显示大学生为了能尽快适应社会、能够就业,自愿结成各种类型的非正式组织。高校非正式组织案例分析2A加入了学校的虫虫吉他社,在学

6、长学姐的每周开课指导下,技术越来越成熟。某天下午同社的学姐告诉A(希望考公务员)今天学校在厚学有一场关于考公务员的宣讲会,A因此参与了宣讲会并受益匪浅。增加信息沟通,非正式沟通可不受正式组织层级结构限制而进行快速、面广、及时沟通,在正式组织(如班集体)中,组织成员如果无法经由校方正式渠道获得涉及组织及其利益的信息,就会借助非正式组织这一渠道来快速获取信息。这种非正式沟通成为大学生信息沟通的一种有效方式和渠道,弥补了正式沟通的不足。工程管理并入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工程管理经济与管理学院冲突如何

7、化解合并时非正式组织的冲突1.以人为本,以情感人,注重感情投资,营造一种互相尊重、平等相待的宽松心理氛围,使学生置身其间能有一种安全感,听取非正式组织的意见,吸收可取的部分。2.构建通畅的正式沟通渠道组织中的信息沟通,能降低因管理沟通带来的满意度水平低下的问题,提高组织沟通效率,提高大学生的满意度。3.培训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队伍,通过对学生干部的培训,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提高他们对非正式组织的认识,引导非正式组织的舆论向好的方向发展。参考文献汇总《高校学生非正式组织管理类型及管理策略研究》王婕

8、《非正式组织对大学生心理疏导工作的影响研究》程振凯《非正式组织:特征、作用与管理——基于中国文化情境的视角》赵德志《大学生非正式组织功能及管理——基于四省21所高校的实证分析》潘从义《企业非正式组织流言的成因及对策研究》房继茹《高校学生非正式组织探析的功能研究》曹国杰《高职学生中非正式组织的识别》张建伟马莹《非正式组织识别实证研究——基于中国文化背景的探索性分析》徐碧琳刘昕《中国企业非正式组织的特征》赵德先《论我国企业文明中的两大方面——人性与非正式组织》刘中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