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地區調結構促發展的思考.doc

對地區調結構促發展的思考.doc

ID:52213309

大小:6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25

對地區調結構促發展的思考.doc_第1页
對地區調結構促發展的思考.doc_第2页
對地區調結構促發展的思考.doc_第3页
對地區調結構促發展的思考.doc_第4页
對地區調結構促發展的思考.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對地區調結構促發展的思考.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對地區調結構促發展的思考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強烈沖擊,保持經濟總量平衡,促進經濟結構優化,實現經濟穩定增長,是國傢宏觀調控的主要任務,不調整就不能繼續前進,不調整就不能健康發展。所有的國傢和地區都在進行經濟結構調整,我國此次的經濟結構調整與過去不同,不是一般意義上的適應性調整,而是戰略性凋整;不是局部的調整,而是全面調整;不是減速調整,而是促發展的調整。對於經濟欠發達的杆地區來說,結構調整更是個值得探討的緊迫而又嚴肅的話題。一、結構經濟調整的背景和現實意義。2009年5月,杆省委書記杯在接受鳳凰衛視電視專訪時提出:2008年决大力實施科學發展觀,推進發展方式轉變,調整經濟

2、結構,推進自主創新,贏得瞭新的發展,所有制結構調整取得大進展。今年5月19日省委工作會議上又提出:堅定不移地推進經濟結構調整。要把保增長與調結構上水平結合起來,堅持以調高調優調強為基本取向,實行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雙輪驅動”,加快產業優化升級,既形成現實增長點,又搶占未來制高點,增創新的競爭優勢。僅今年4、5月份,杯市委書記杯同志就調結構促發展三次到本市多個縣區視察調研,清晰瞭未來發展思路。可見,結構調整對發展的現實意義。此次結構調整的目的不僅僅是為瞭解決當前有效需求不足、生產相對過剩和市場疲軟的問題,更重要的是要把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與經濟的新發展結合起來,謀求未來

3、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通過結構調整中的技術進步、產業轉換、體制和組織創新,一方面淘汰落後生產能力,另一方面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為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提供新的動力,促使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再上一個新臺階。對杆等經濟欠發達地區而言,進行更深層次地結構調整,還大有文章可做。三、杆調整經濟結構的措施和策略。各地政府應該認真分析當前形勢下本地區經濟結構存在的具體問題,從而提出有針對性的調整方案,堅持的基本要求是在發展中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在經濟結構調整中保持快速發展,脫離發展單純談調結構等於舍本逐木。堅持的基本原則:一是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二是堅持以科技進步為支撐;三是堅持資本、技術密集

4、型與勞動密集型相結合;四是堅持以企業為主體;五是堅持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建議^地區基本做法堅持一手抓保增長、一手抓調結構,以項目特別是重大項目攻堅為抓手,堅持以增量調整帶動存量調整,以投資結構優化促進產業結構優化,穩定優化一產、調整提升二產、加快發展三產,發展特色經濟的同時,加快城鎮建設特色化與功能化,促進城鄉區域發展相對平衡,不斷提高經濟核心競爭力。具體做法是:一要突出工業發展,優化產業結構,全面提高三產效益總量。杆書記強調吶要加快工業化進程”严地區應在全面提高三產水平和效益同時,突出工業主導產業,政府抓產業,企業抓產品,按照“支柱產業高端化、新興產業規模化、傳統產業品

5、牌化”的思路,提高工業化程度。搶抓國傢和省振興支柱產業的機遇,發揮地區資源優勢,以企業集群和產業集聚為目標,主攻重大項目,重抓龍頭企業,加快打造本地產業基地,努力提升傳統產業發展層次,著力培育地區經濟特色。杆地區傳統產業較多,促進傳統產業提檔升級是重要任務之一。要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品牌效應,延伸產業鏈條,由單一向綜合發展,提升產品的檔次和市場競爭力,打造特色品牌;進一步改進裝備和提高水平。引進和發展大項目,重視逐漸引進科技含量高的項目,以重大項目、新興產業帶動結構調整。加快第三產業發展可以有效地推進工業化和現代化,第三產業的興旺發達是現代經濟的一個重要特征。目前,從產業結

6、構上看,杠地區第一、第二產業比重過高,第三產業比重過低的問題未能得到根本扭轉。要使第三產業繼續保持較快的發展速度,可以按照'‘加速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積極發展消費性服務業;大力提升傳統服務業,努力突破新興服務業”的發展思路。建設物流大市場,開展物流服務,實行專業化、社會化服務,努力打造成地區物流體系的重要節點和造原輔材料集散地。加快城鎮星級大酒店建設進度,提升接待能力,提升對外形象。建設現代大賣場,積極引導傳統服務業升級換代,加快推進連鎖企業建設。建設融資大平臺,積極推進''招商引行”,促進開發金融保險新產品;積極構建企業融資擔保和再擔保體系,帶動信貸投放;大力培植國有投

7、融資主體,加大資源整合力度,引進戰略投資,增強投融資能力。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是最基本的物質生產部門,在經濟發展的任何階段,農業的基礎地位都隻能加強而不能削弱。杆應堅持“高效農業特色化、特色農業規模化、規模農業產業化、農業產業外向化”,實現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不斷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加快高效農業示范園區建設,落實激勵政策,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推進農村土地流轉,引導向集約經營、規模化方向發展。堅持用發展工業的理念發展農業,推廣“公司+基地+農戶”、“公司+合作組織+農戶”模式。加快建設農產品集中加工區和農產品批發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