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出口发展模式亟需调整.doc

我国出口发展模式亟需调整.doc

ID:52213690

大小:8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3-25

我国出口发展模式亟需调整.doc_第1页
我国出口发展模式亟需调整.doc_第2页
我国出口发展模式亟需调整.doc_第3页
我国出口发展模式亟需调整.doc_第4页
我国出口发展模式亟需调整.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出口发展模式亟需调整.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我国出口发展模式亟需调整内容摘要:我国目前实行的是以加工贸易为主的出口发展模式。它曾为我国经贸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但其产生和存在的国内外条件现已逐步消失、弱化或急剧恶化。这一模式难以适应变化了的国内外条件:它的两个基础—劳动成本优势和劳动密集型的来华投资的迅猛增长——已被严重动摇。因此必须调整现有出口发展模式,使出口发展同国民经济的平稳发展Z间形成相会推动的良性循环:坚决纠正重出口增长数最和速度、轻岀口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错误倾向,变速度型增长为效益型增长;必要时丿应以牺牲速度来换取效益。一、我国现有出口发展模式的主要特点特点之一:出口产业以进料加丁•组装业为主,加工贸易出口己全血取代一般贸易岀口

2、,成为我国最主要的出口方式;与此同时,出口的增长和发展高度依赖进口规模的扩张,并且在很大稈度上进口只是为了出口,而不是为了大规模的国民经济技术改造。见表1。从表屮可以看出,目前加工贸易出口已占到我国出口总额的50%以上;另一方面,将近50%的进口只是为了满足加工贸易的需要。表1加工贸易在中国外贸中的地位年度加工贸易进出口占全部进出口加工贸易出口占全部出口加工贸易进口占全部进口199547.0%49.5%44.2%199650.6%55.8%44.9%199752.2%54.5%49.3%资料來源:根据1995-1997各年度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统计》整理。特点之二:出口商品结构以低技术含量

3、、低附加价值的劳动和资源密集型商品为主;出口额的增加多半依赖出口产品数量的不断扩大而不是质量的提高。这与加工贸易方式木身的特点密切相关。虽然按大类划分,出口商品构成中制成品远超过了初级产品而占绝大部分比重,但在出口的制成品当屮,绝大部分是粗加工、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产品。我国输往美国的梭织衬衫和鞋类,其单位伟价大多不足10美元,往往只有发达国家同类产品价格的几分Z—甚至十几分Z-;出口的各种机械及电了产品,常常因做工粗造而价格低得可怜。另据海关统计,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进入1998年以来,屮国服装出口平均单价再次下降,梭织服装平均单价己降到4.15美元/件。其中以对L1岀口服装单价下降幅

4、度最大,大约平均下降10%o在加工贸易屮,成品岀口价与进口成本的比值长期很低:1996年为1.354:1;1997年为1.419:1,这是历年来的最高水平。这一比值越低,表明岀口产品所含进口成本越高,加工程度越低,附加值越低。特点之三:主要的直接贸易伙伴是港澳和其它东南亚国家或地区,而它们却并非我国出口商•品的主要消费者,这特别明显地反映在加工贸易上。加工贸易的进口料件绝大部分来自东南亚国家和地区,而成品的绝大部分最麻都通过备种渠道流到欧美国家。据海关统it,1997年仅来自丨I木、南韩、台湾省、香港的用于加工贸易的进口料件就占64.4%o加工贸易的成品的50%出口到欧美和LI木,25%出口

5、到香港再转口到欧美国家,另有10%左右出口到东南亚其它地区然后再转口到欧美。另据海关统计,1997年屮国出口总额的40%是经过香港转口到其它国家的。特点之四:由于加工贸易是“两头在外”,又由于加工贸易主要由外商投资企业进行,屮国出口产业的发展,同民族工业的发展、同花费巨资建立起来的国营工业的发展缺乏应有的联系,两者II益分离。据海关统计,1997年,外资企业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占-全部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65.7%,国营企业的这一比重只有32.8%。二、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我国现有的出口发展模式,是在借鉴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经验的基础上、利用前儿年相对有利的国际经济环境、适应经济发展的客

6、观需要而形成的。它对满足经济发展的外汇需求、迅速扩大劳动就业、引入国际市场竞争机制和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等,都曾起过不可否认的重要作用。但在今天,这一模式已很难适应已经完全变化了的国内外经济环境。进入90年代屮期以来,国内经济环境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如劳动工资水平的迅速上升、国内市场结构性的供求失衡取代物质产品的全面短缺、涉外经贸体制的相对白由化、屮国引资格局的重大转变,等等。这些变化对出口正在并将继续产生LI益显著的影响。rti于现有的出口发展模式与外资利用密切相关,因此这里主要考察近年來我国引资格局的变化。1993年以来,利用外资的基本格局发生了以下重大变化:1、投资主体结构的变化。从改革开

7、放到90年代初期,来华投资主体以港澳台和东南亚等地区的小规模的华人企业居多。无论是投资规模、项目数最还是投资地位,他们都占•绝对优势。但在92年以后,欧美口大型跨国公司来华投资急剧增加。尽管项li数量和累计投资规模还不如前一类投资企业,但其增长势头强劲,已逐渐成为来华投资主体。2、投资动机的变化。东南亚的海外华人来华投资的主要目的是利用中国政府提供的各种优惠和极其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以降低其产品的劳动成本,提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