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梅毒结局临床分析.doc

妊娠合并梅毒结局临床分析.doc

ID:52226438

大小:64.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25

妊娠合并梅毒结局临床分析.doc_第1页
妊娠合并梅毒结局临床分析.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妊娠合并梅毒结局临床分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妊娠合并梅毒结局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梅毒临床特点、妊娠结局及围产儿预后。方法:将63例经血清学检杏确诊为梅毒的孕妇分为两纟ft:治疗纟H.41例,丿应用节星青霉素,毎周1次连续3周,孕晚期再用上述方案治疗1疗稈。非治疗组22例,全程未用抗梅毒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早产1例,无死胎、死产现象,先天性梅毒患儿6例;非治疗组早产6例,死胎1例,先天性梅毒患儿9例,两组出生先天性梅毒患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结论: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的临床分期以潜伏梅毒为主,及早发现并规范治疗,能改变妊娠结局和1节]产儿预后,降低新生儿先天梅毒的发生。【关键词】梅毒;妊娠;妊娠结局;先天性

2、梅毒梅毒是由苍H螺旋体(TreponemaPallidum,TP)引起具有高度传染的性传播疾病。妊娠合并梅毒是指孕妇在妊娠期间合并感染苍白密螺旋体引起的慢性全身性疾病梅毒还能通过胎盘将病原体传给胎儿引起早产死产或分娩出先天梅毒患儿,其危害性仅次于艾滋病梅毒。随着梅毒的广泛流行,妊娠合并梅毒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但是,如果在妊娠期间规范治疗,可以降低其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木文对63例妊娠合并梅毒临床特点、妊娠结局及围产儿预后进行分析,旨在降低先天性梅毒患儿的出生率,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63例病例均为2002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妇产科住院分娩的妊娠合并梅毒孕产妇,并根据产

3、前是否接受抗梅毒治疗,将其分为治疗组41例和非治疗组22例。1.2检测方法所有孕妇均早上空腹抽血加1,室温放置lh,离心分离血清,采用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apidplasmareagincirclecard,RPR)筛査,RPR阳性再行TPPA检测,两种方法均为阳性即可确诊为梅毒感染。梅毒的临床分期参照妇产科学第六版教材。本文63例梅毒屮I期1例,II期1例,其余均为潜伏期梅毒,病稈少于2年的为19例,其余病程不详的。1.3治疗方法治疗组为41例孕妇,均确诊为妊娠合并梅毒的孕妇,立即给予莱星青霉素G,240刀单位,分两侧臀部肌注,1次/周,共3次驱梅治疗。孕晚期再用上述方案治疗1疗稈

4、。未治疗组孕期未行抗梅毒治疗或未进行全稈治疗。此组患者多为孕晚期在外院体检时发现梅毒血清学阳性转至我院待产,已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或者孕妇依从性差未遵医嘱治疗。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土标准旁表示(X-土s),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63例妊娠合并梅毒屮I期1例,II期1例,其余均为潜伏期梅毒,病稈少于2年的为19例,其余病稈不详。妊娠结局为:治疗组早产1例,无死胎、死产现象,先天性梅毒患儿6例;非治疗组早产6例,死胎1例,先天性梅毒患儿9例,治疗组早产和出生先天性梅毒患儿发生率明显

5、低于非治疗纟R,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见表1。表1两组围产儿预后结果比较5、%)组别总例数早产死胎先天性梅毒患儿例数(%)例数(%)例数(%)治疗组411(2.4)06(14.6)未治疗组226(27.3)1(4.5)9(40.9)3讨论螺旋体是一类细长、柔软弯曲呈螺旋状、运动活泼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广泛存在于白然界和动物体内,种类繁多,引起人类致病的主要有钩端螺旋体、疏螺旋体和密螺旋体三个种属。梅毒螺旋体属于密螺旋体属苍白螺旋体的苍白亚种,是引起人类梅毒的病原体。梅毒作为一种性传播疾病,可通过性接触方式传播,也可通过胎盘经血液垂肓传播而导致不良的妊娠结局,虽然各国Z间梅毒

6、流行的情况差别很人,但它依旧是1分重要的社会和更学问题。近年来,大多数欧洲国家梅毒发病率显著下降,己小于2/10万,但发展中国家及落后国家却显著上升,即使在美国,在特定的种族人群屮梅毒的发病率依然很高[1]。妊娠梅毒可经胎盘导致宫内传播,研究认为TP感染首先起源于母体的蜕膜细胞,然示经绒毛间隙侵袭相邻的绒毛组织,最终使胎儿受到感染,可引起早产、死胎、死产或先天性梅毒患儿。整个过程屮绒毛间质内Hofbauer细胞(HC)起到重要作用。HC被病毒感染后,由于受到趋化因子的作用,可以穿透绒毛进入胎儿血液循环[2]。Zhu等[3]分析了中国汉族人群DCSIGN基因多态性,结果表明DCSIGN基因与其基

7、因多态性在各种病原菌传播屮具有重要作JibIIC及其DCSIGN基因在先天性梅毒宫内垂肓传播机制屮具有重要作用。H讶霉素问世以来,在治疗梅毒方面发挥很大作用并积累丰富临床经验。但治疗要及时,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并且青霉索剂量要足,力争达到临床和血•清学检查均治愈的标准。妊娠合并梅毒在妊娠早、中、晚各期螺旋体均可穿越胎盘进入脐带血感染胎儿,并广泛侵犯胎儿内脏、骨骼及皮肤粘膜使其受损,亦可造成胎盘绒毛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