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巩县注溪钒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pdf

岑巩县注溪钒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pdf

ID:52244831

大小:662.08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25

岑巩县注溪钒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pdf_第1页
岑巩县注溪钒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pdf_第2页
岑巩县注溪钒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pdf_第3页
岑巩县注溪钒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pdf_第4页
岑巩县注溪钒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岑巩县注溪钒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27卷第3期Vo1.27。No.3磅{}I电2013年6月MINERALRESOURCESANDGEOLOGYJun.2013岑巩县注溪钒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①陆国章(1.贵州大学.贵阳550000;2.贵州省地矿局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院,贵阳550018)摘要:根据前人研究资料以及该矿区地质勘查成果资料,从矿床的产出地质特征、赋矿层位与含矿岩系、沉积环境、控矿因素与富集规律特征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探讨了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为在区域内寻找同类型矿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关键词:钒矿床;地质特征;找

2、矿标志;岑巩;贵州中图分类号:P618.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663(20)03—0217—05贵州东北部地区一些褶皱构造周边的上震旦系2矿床地质特征一下寒武系中的留茶坡组(Z—Elc)至九门冲组(Ejm)地层,由一套黑色、深灰色炭质页岩、含炭质2.1地层硅质岩、灰岩组成,富含硫化物和有机质,本文中称矿区内出露地层有:青白口系清水江组,南华系“多金属层”,因其间含有较丰富的磷、钒、钼、镍等矿下统铁丝坳组、大塘坡组及上统南沱组,震旦系下统产,是地质工作最近多年来关注的找钒目标层位。本陡

3、山沱组,震旦系至寒武系留茶坡组,寒武系下统九文就岑巩县注溪钒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进行了分门冲组、变马冲组、杷郎组及第四系。现自老至新分析研究。探讨了矿床成因,提出了找矿标志。对在区述各地层岩性组合特征如下:域内寻找同类型矿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1)清水江组(Qbq):为灰绿色中一厚层板岩为主,夹凝灰质板岩及少量薄层沉凝灰岩,岩石中水平1区域地质纹层理发育。未见底,厚度大于200m。(2)铁丝坳组(Nh£):为灰、灰绿色中厚层砂质注溪矿区在区域大地构造位置上,位于江南造山粘土岩夹凝灰质粘土岩及厚层砾岩

4、。厚10~20m左带西南段。区内主体构造线呈NE向,次为近E向。右,与下伏地层清水江组为假整合接触。主要褶皱、断层构造分别为焦溪背斜,小堡断层、岑巩(3)大塘坡组(Nh):为灰、灰绿色薄一中厚层断裂及羊坪断层等。粘土岩为主,夹细一粉砂岩,下部具岩石中常具明显区域内出露地层主要为青白口系、南华系、震旦的球状风化特征。厚4O~100m,与下伏地层铁丝坳系、寒武系、奥陶系、白垩系及第四系,地层总厚度达组为整合接触。17700m左右(见图1)。(4)南沱组(Nh:):为灰、灰绿色块状砾岩为主,区内分布的主要矿

5、产有钒矿、黄铁矿、褐铁矿及夹含砾砂质粘土岩等。厚度1O~150m。与下伏地铅锌矿等。其中,钒矿为近年来发现及较大规模矿层大塘坡组为整合接触。产,矿床(体)规模多为中型;黄铁矿及褐铁矿,其矿床(5)陡山沱组(Z):灰、深灰色中一厚层块状细(体)规模均为小型以下;铅锌矿多为矿化点(见晶白云岩夹泥质白云岩,顶部在局部一带为厚2m左图1)。右的灰、深灰色薄一中厚层粘土岩,在白云岩中常含①收稿日期:2012—08—25作者简介:陆国章(1982一),男,贵州盘县人,在读研究生,工程师,主要从事地质勘查与找矿工作

6、。217下伏地层九门冲组为整合接触。据岩性可分三个段,标志层。另在该标志层之下的部分地段常分布有一段间为连续沉积;层(套)厚层块状细砂岩,其厚度在大坡及大寨矿段第一段(∈。b):灰、深灰色薄一中厚层粉砂质粘中,一般1~2m左右;在老屋基矿段中,细砂岩层厚土岩为主,夹粘土岩及中一厚层细砂岩、细粒石英砂度总体从东部向西部由薄变厚,尤其在西部的老膺寨岩。厚36~130m。一带,细砂岩较厚,局部地段达3O~50m。另在“多第二段(∈。b。):灰、深灰色厚层块状长石砂岩、金属层”之上的钒矿化范围内,局部地带也有

7、厚层细石英细砂岩为主,夹局部夹薄一中厚层粉砂质粘土砂岩分布。细砂岩总体矿化(品位)低,一般不含矿。岩。厚55~100m。因此,该层(套)细砂岩对钒矿层(体)圈定与对比影响第三段(∈b。):灰、深灰色薄一中厚层粘土岩为较大。主,夹粉砂质粘土岩及少许细砂岩。厚77~100m。2.4钒矿层及矿体特征(9)杷郎组(∈p):为浅灰、浅灰绿色薄一中厚层注溪钒矿床分为三个矿段,即大寨矿段、老屋基粘土岩为主,夹粉砂质粘土岩及少许泥质灰岩等。未矿段及大坡矿段。根据矿区钒矿层(体)对比及划分至顶,厚度大于200m,与下伏

8、地层变马冲组为整合情况,本文主要以大寨矿段为代表,分别对I、Ⅱ、Ⅲ接触。三个矿层(体)地质特征描述如下:(1O)第四系(Q):主要分布在河谷、部分山坡及I钒矿层(体):此矿层(体)不连续,大坡、大寨矿地势低洼地带。为褐黑、土黄色腐植土、岩块、砂、粘段尖没,主要分布在矿区老屋基矿段,只有局部工程土及亚粘土等组成。厚O~4Om,与下伏各组地层均见矿,矿体变化较大,品位低,产于九门冲组(∈jm)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因其分布零星,面积较小,地质中下部,距留茶坡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