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上金矿床南矿段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pdf

寨上金矿床南矿段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pdf

ID:51495550

大小:347.62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3-25

上传者:U-14520
寨上金矿床南矿段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pdf_第1页
寨上金矿床南矿段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pdf_第2页
寨上金矿床南矿段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pdf_第3页
寨上金矿床南矿段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pdf_第4页
寨上金矿床南矿段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寨上金矿床南矿段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磋孑把鹭第31卷第1期GE0LOGYOFSHAANXI2013年6月文章编号:1001--6996(2013)Ol—o020—07寨上金矿床南矿段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孙延光,刘敬2(1.陕西省国土资源厅,西安710082;2.陕西省国土资源规划与评审中心,西安710054)摘要:文中对寨上金矿床南矿带的地层、控矿构造、围岩蚀变、矿石类型等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和归纳,提出了找矿标志。关键词:寨上金矿床;南矿段;找矿思路中图分类号:P618.510.2文献标识码:A寨上金矿床是西秦岭地区特大型金矿,位于西秦岭岷县一礼县多金属成矿带西部⋯,地理位置隶属甘肃省岷县禾驮乡。南矿段位于寨上金矿床南部(见图1),扎嘛树背斜的核部,控矿构造、赋矿岩性、矿(脉)体地质特征与寨上矿区其他矿段有明显的差异,现对其特征总结如下。1南矿段地质概况南矿段主要出露有中泥盆统、上泥盆统地层。构造主要有扎嘛树背斜和F5、断裂及一些次级断裂,断裂总体呈NW或NWW向展布。矿段范围内未见岩浆岩出露。1.1地层1.1.1中泥盆统(D:)分布于背斜核部的扎麻树一带,向东南延出矿区至国营牛场,呈Nww—NW弧形走向。中泥盆统地层在区域上属于西汉水群,在矿段内包括安家岔组(Da)、红岭山组(Dhi)两个岩性组。(1)安家岔组(Da)分布于卓落沟、扎嘛树沟至直沟一带,卓落沟两侧出露比较完整。该组岩性主要由含化石薄层灰岩、钙质板岩、粉砂质板岩和泥质板岩组成,是南矿带的主要含矿层位。该组产大量腕足类化石,AtrypainterruptaGrabau(间断无洞贝)具有年代指示意义,保存完好,贝体5—30mm,壳宽大于壳长。(2)红岭山组(Dh1)主要为一套灰一深灰色碳酸盐岩建造,区域上该层为卓洛一国营牛场背斜标志层,在扎嘛树背斜两翼大致对称分布。其下部为灰—深灰色薄层泥晶灰岩与泥灰岩互层,中下部为深收稿日期:2o13—01—1O作者简介:孙延光,男。45岁,工程师,1992年毕业于桂林冶金地质学院,长期从事矿产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 第1期孙延光等:寨上金矿床南矿段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21图l寨上金矿床南矿带地质简图Fig.1AsketchmapshowingthegeologyofthesouthbeltinZhaishanggolddeposit1.第四系;2.新晋纪甘肃群3.下二叠统十里墩组;4.上泥盆统大草滩组;5.中泥盆统红岭山组;6.中泥盆统安家岔组;7.矿脉及编号;8.推测断层;9.矿脉及地层产状;1o.背斜枢纽及两侧岩层倾向;11.逆断层;12.性质不明断层灰色含泥质条带生物灰岩,中、上部为灰一深灰色中一厚层状含生屑核形石微晶灰岩,顶部为含生屑及珊瑚的微晶灰岩。1.I.2上泥盆统大草滩组(D3de)主要分布于扎嘛树背斜南、北两翼。该组岩层出露宽度相差比较大,南翼随固—小雪沟一带出露水平宽度达900—1000m,而北翼寨上村一瓦沟南一带出露较窄仅100-200m。主要由细砂岩、粉砂岩和杂色粉砂质板岩组成,未见碳酸盐岩,与下伏中泥盆统、上覆下二叠统均呈断层接触。1.2控矿构造矿段位于扎嘛树背斜中,区内断裂构造发育,构造走向总体呈NWW—NW向展布,背斜及断裂控制着矿脉的分布,次级层间断裂和与地层小角度相交的断裂为本区的主要容矿构造。1.2.1扎嘛树背斜扎嘛树背斜是国营牛场背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一不对称的北倾倒转背斜,北翼为正常翼,地层倾角缓(30—50。),南翼为倒转翼,地层陡(6O一8O。),局部近直立。核部地层为中泥盆统钙质板岩、灰岩,两翼地层为下二叠系板岩,砂岩。其内发育有较多的次级褶皱和小揉褶。该褶皱和南矿段成矿关系密切,是重要控矿构造之一,对脉体的空间分布起着控制作用。 陕西地质第31卷1.2.2断裂矿区总体构造线方向为NW—NW'W向,控制了矿脉的走向。与南矿段有密切关系的主要是F5、断裂。寨上金矿断裂构造是成矿的主导因素】,F5、F8共同圈闭了南矿段,主导了容矿断裂的形成。F5断裂位于南矿段的北部,是上泥盆统与下二叠统的分界线,其特征表现为负地形、带状泉眼,地表见大量的断层泥,构造角砾岩发育。F8断裂位于南矿段的南部,为背斜南翼上泥盆统与下二叠统接触界线,构造破碎较强烈,多由板岩角砾构成,呈负地形,为规模较大的断裂构造。F5、是与南矿带最为密切的一组构造,岩石总体较为破碎,次级层间破碎带发育,碎裂化板岩、碎裂岩化砂岩、断层角砾、擦痕、断层泥等在断层内普遍发育,蚀变强烈,局部地段见明显的矿化现象。1.3围岩蚀变矿段内矿脉及两侧普遍发育围岩蚀变,主要蚀变为硅化、方解石化、高岭石化,次为黄铁矿化、白钨矿化、毒砂矿化、辉锑矿化、黝铜矿化,次生蚀变有褐铁矿化、高岭土化。这里介绍硅化、方解石化、高岭石化,其他蚀变不再阐述。1.3.1硅化在南矿段分布广泛,与金矿化关系最为密切。通过蚀变矿物组合及交代顺序研究为三种类型:第一类型为层状、带状,与金的关系不密切;第二类型石英多呈微细一细粒状,它形结晶,呈均匀浸染状或细脉状交代围岩,与金矿化关系密切;第三类型为与方解石共生的蚀变,多呈网脉状、斑杂状交代原岩,与金矿化关系密切。1.3.2方解石化方解石呈乳白色,细一粗粒状,多呈细脉状或网脉状充填于破碎带或灰岩裂隙中,宽度不等。方解石化分布广泛,单独的方解石化不含[5金,而与石英伴生的方解石与金矿化关系密切。1.3.3高岭石化:呈微细粒集合体,构成团块、细脉状,沿裂隙充填或赋存在容矿断裂下盘发育的断层泥中,高岭石与石英和方解石角砾伴生,并发育微细粒的黄铁矿化,是找金的直接标志。2矿脉地质特征南矿段共发现金矿脉7条,均受扎嘛树背斜及NWW向断裂控制。南矿段矿体表现为单条脉上的分段富集。矿脉赋存于中泥盆统安家岔组(Da)的灰岩、钙质板岩夹泥质板中,由北到南为2、40、41、32、33、3l、3O号矿脉,矿脉间距40—400m,近平行分布。脉体成分主要为碎裂岩、碎裂岩化钙质板岩、蚀变砂岩、灰岩、褐铁矿、黄铁矿、高岭石、石英、方解石等。构造活动明显,矿化、蚀变强烈。主要脉体地质特征如下:41号脉:长1100111,厚0.5—5.52m,产状20—25。45—75。,脉体成分主要为碎裂的蚀变钙质板岩、泥质板岩、灰岩、矿化表现为褐铁矿、黄铁矿等。圈定一条矿体,呈似板状、脉状,平均厚度1.30m,厚度变化系数为40%,品位变化系数为94%,属于厚度稳 第1期孙延光等:寨上金矿床南矿段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23定、品位均匀型。32号脉:长1400m,厚1。2—7.Om,产状200—230。/-50—90。;脉体成分主要为碎裂泥质板岩、碎裂钙质板岩、黄铁矿等。圈定一条矿体,呈似板状,平均厚度1.91nl,厚度变化系数为63%,品位变化系数为66%,属于厚度稳定、品位均匀型。31号脉:长3100m,厚0.5—5.52m;走向280—290。,其西段矿脉产状北倾,东段南倾,倾角6O一75。左右;脉体成分主要为碎裂岩、碎裂化钙质板岩、灰岩、褐铁矿、黄铁矿、黝铜矿等;圈定31一l、31—2、3l一3三个金矿体。矿体呈似板状、脉状,平均厚度0.97m,厚度变化系数为15%,品位变化系数为79%,属于厚度稳定、品位均匀型。3矿石特征3.1矿石类型按原岩类型划分为:碎裂岩型、强硅化蚀变角砾岩型、碎裂岩化钙质板岩、灰岩型。碎裂岩型:矿石破碎强烈,具水胀性,遇水变软,发育细粒状硅质小颗粒或小团块,微细粒、细粒它形一半自形晶黄铁矿发育,常伴生有辉锑矿集合体。地表常呈黄褐色、红褐色,原生金矿石新鲜面呈灰黑色、灰色、黑色等,矿石多呈小角砾状、泥状,风化干燥后见有白色粉状物,为本区最主要矿石类型。此类型在41、32、31号脉中常见。强硅化蚀变角砾岩型:硅化强烈,矿石中构造角砾发育,原岩多属于构造角砾岩,胶结物以硅质为主,含多金属硫化物,矿石致密坚硬,不易破碎。主要发育在3l号矿脉西段,32号矿脉中也有少量此类矿石。碎裂化钙质板岩、灰岩型:岩石较破碎,岩石裂隙或层理中充填泥质及钙质等组分。氧化矿石为灰褐色,发育褐铁矿;原生矿石为灰色,发育微细粒、细粒它形一半自形晶黄铁矿,此类型在41、32、31号脉中常见。3.2矿石质量特征3.2.1矿石矿物成分在金矿石中,矿石矿物有自然金、黄铁矿、白钨矿、黄铜矿、黝铜矿、辉锑矿、方铅矿、闪锌矿、车轮矿、硫铜锑矿、辉锑铅矿、铜蓝。在这些矿物中,黄铁矿、白钨矿、黝铜矿、辉锑矿、方铅矿在矿区分布较广泛。脉石矿物主要有石英、长石、方解石、绿泥石、菱铁矿、重晶石、高岭石、绢云母等。石英是次要的载金矿物之一,石英中金品位变化在0.016~0.334%。方解石、菱铁矿、重晶石等不是载金矿物。自然金:金的赋存状态主要有两种:一是以次显微状态存在(普遍存在),二是显微可见金形式(2010年在2号脉发现)。以次显微状态的金在矿石中主要呈次显微、细分散、机械混入物弥漫于硫化物、白钨矿及石英中。显微可见金主要呈粒间金、吸附金等形式存在,显微镜下金矿物呈金黄色、黄色、暗金黄色,呈板片状、棒状等形态。黄铁矿:是南矿段最主要的载金矿物之一。其形态主要有草莓状、链球状、莓球状、立方体状、五角十二面体状、它形粒状等。不同晶形黄铁矿的金含量是不一样的,草莓状黄铁矿、链球状黄铁矿、莓球状黄铁矿含金性较差。立方体黄铁矿金品位变化在0.027—16.558%,他形粒状黄铁矿金品位变化在0.028—0.769%,五角十二面体黄铁矿金品位变 陕西地质第31卷化在0.027—3.16%,细脉状黄铁矿金品位变化在0.184—0.277%,具有增生环带结构的黄铁矿内核金品位为0.322%,增生环带金品位变化在0.0278—3.161%,且增生环带第一、三、五环中金、砷品位相对较高。金与砷呈正相关性,从内核向增生体外环S、Fe呈对数下降趋势,Au、As呈对数上升趋势。黄铁矿颗粒粒度变化较大,大者凭肉眼就能观察到,小者在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但普遍以细粒、微细粒为主,粒径为0.01—0.1mill。黄铁矿的形成可分为两期,一是沉积成岩期形成的圆球粒形的草莓状黄铁矿,但大都经历了后期的重结晶作用;二是热液成矿期形成的黄铁矿,其中存在环带结构一含As与不含As的矿交替生长形成。白钨矿:是重要的载金矿物,金品位变化在0.123—1.35%,平均0.68%。有两种晶体形态:一是他形粒状,粒径0.1~0.9inln,这种白钨矿包含自形立方体、五角十二面体黄铁矿、细脉状方铅矿等硫化物,以及石英自形晶体,这种白钨矿边部有溶蚀现象。与其共生的石英呈拉长的他形粒状颗粒,具有流动构造,这类石英是热液期形成并沿裂隙充填进来的,与其伴生的黄铁矿呈半自形五角十二面体、立方体、草莓状,且黄铁矿分布在碎屑粒间,表明白钨矿形成早于与其伴生的黄铁矿。二是呈自形四方双锥,截面呈近似菱形,粒径O.Ol~0.03mill。白钨矿分布在石英细脉或团块中,与他形不等粒石英呈镶嵌状接触,在石英细脉或团块边部出现自形单锥柱状石英晶体呈梳状(马牙状)垂直脉壁生长,为晚期形成。同时白钨矿、石英和自形长柱状含锶重晶石、他形粗粒状重晶石、自形一半自形菱铁矿共生。此类白钨矿主要分布在31号脉中。他形粗粒白钨矿含金性较好,自形细粒白钨矿含金性较差。辉锑矿:辉锑矿在32号矿脉中分布较多,呈团块状、放射状、浸染状产出,局部呈脉状产出。肉眼见到的辉锑矿,其形态有针状和颗粒状,前者粒度较大(>8mm),后者粒度较小(一般在1—2mil1)。辉锑矿在地表部分被氧化形成呈黄色的锑华。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辉锑矿中Se、Te含量较高。黝铜矿:在南矿段3l号脉中大量存在,呈团块状、浸染状分布于石英一方解石脉中,在地表颜色为深灰色。部分氧化为蓝色、天蓝色和绿色的蓝铜矿、孔雀石而非常醒目。其颗粒粒度变化较大,肉眼所见到的黝铜矿颗粒>1mm,普遍在0.01—0.2nln'l之间。其它矿脉,仅在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粒度较小。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本区黝铜矿的成分Sb>Aso3.2.2矿石结构、构造矿石结构主要有:自形粒状结构、它形粒状结构、固溶分解结构、交代结构、胶状结构、草莓状结构等。自形粒状结构:主要是黄铁矿、毒砂等金属硫化物呈自形、半自形粒状分布于蚀变岩石或石英中。它形粒状结构:黄铁矿、方铅矿等金属硫化物呈它形、不规则状分布于蚀变岩石或石英等非金属脉体中。矿石构造主要有脉状构造、浸染状构造、团块状构造、碎裂状构造。另外在31、41号脉体上部中发育疏松粉末状构造。该类型构造主要出现在矿体上部氧化带,受后期构造破坏的原生矿石,经氧化后,质地变的较为松软的一种构造类型。4找矿思考 第1期孙延光等:寨上金矿床南矿段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254.1重视小型构造寨上金矿床作为低温热液矿床,其岩相古地理条件、区域地质构造演化背景BI是控制成矿作用和矿带分布的重要条件,矿床、矿体的空间位置与中、小型构造密不可分。南矿段相对于寨上矿区其他矿段,岩性出露条件较好,矿脉(体)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可对地表的小型构造(褶曲、次级小断层、劈理等)系统地进÷行地质填图,利用构造解析方法,结合矿段构造格局、主干断裂和钻孔已经发现的厚大矿体的空间位置认真分析,找寻构造复合叠加部位,预测成矿的有利地段。图2寨上金矿区矿体原生叠加晕理想模式4.2充分研究物探异常(据路颜明,2004年).寨上金矿床南矿段以前利用电法进行Fig,2Aprimarysuperimposedhalomodelof了扫面,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岩石的ol'ebodiesinZhaishanggolddeposit电阻率、极化率异常能够反应出低阻带、(AccordingtoLuYanming,2004)金属硫化物的分布范围。矿段物探激电联合剖面推断的破碎带、极化体与构造、金属硫化物地质体吻合较好,可以指示构造带及地质体中金属硫化物的含量高低,可初步判别金矿化的位置及强度。4.3利用好现有的化探资料根据矿区原生晕资料统计:当岩石中金含量>30×10母,指示金矿化带的存在;当岩石中金含量>100×10母,指示金矿(化)体的存在。取钻孔多元素分析结果进行R型聚类分析可知,Au与As、sb、Mo关系最为密切,Au、As、sb异常可作为寻找金的重要找矿标志。寨上金矿区矿体原生叠加晕理想模式(见图2)已经建立,矿段的所有钻孔都采取了多元素样品,多个剖面上施工了3排以上的钻孔,由于金矿成矿成晕具有多期多阶段叠加特点【4j,利用叠加晕的方法实践证明是非常有效的。4.4重视理论找矿寨上金矿床南矿段自2001年发现以来,先后有科研院所的专家来此工作,提出找矿新思路。对该矿要采用搜索逼近法】,设计重型工程进行验证。按照矿化富集段在构造膨大部位,存在等距性分布的规律,可对目前矿段内发现的厚大矿体进行定位分析,预测新的有利地段。 陕西地质第3l卷[参考文献】[1]陈勇敢,赵玉锁,张国立,等.甘肃岷县寨上金矿床构造地球化学特征[J].黄金地质。20O4,10(4):61-65.[2]赵晓强,郭红乐,刘维英.甘肃省岷县寨上金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J].西北地质,2012,45(2):51—58I[3]周先民.矿床发现方法论[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4]李惠,禹斌,李德亮等.胶东石英脉一蚀变岩型金矿床深部盲矿预测的构造叠加晕模型[J].黄金科学技术,2o12,2(4):1-6.[5]王增涛,赵天心,李春生等.寨上金矿床控矿因素及成矿远景分析[J].陕西地质,2OO8,26(1):8—16.GEOLoGICALETURESANDDDICAToRSFORoRE-PRoSPECT【NGTHESoUTHERNBELToFTHEZISHANGGoLDDEPoSITSunYan.guangandLiuJing2(1.BureauofLandandResourcesofShaanxlProvince,Xi’an710082;2.PlanningandA~leflsmeIltCenter0fLandandResourcesofShaanxiProvince,Xi’an710054)Abstract:Inthispaper,thestratigraphy,ore-controlledstructure,alterationofwallrocksandoretypesoccurringintheZhaishanggolddepositareexpoundedandsummarizedforprovidingorepros—pectingindicators..Keywords:Zhaishanggolddeposit;thesouthbelt;geologicalfeature;oreprospectingindicator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