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南部石炭纪叶状藻礁古生态学特征.pdf

贵州南部石炭纪叶状藻礁古生态学特征.pdf

ID:52262256

大小:1.78 MB

页数:6页

时间:2020-03-26

贵州南部石炭纪叶状藻礁古生态学特征.pdf_第1页
贵州南部石炭纪叶状藻礁古生态学特征.pdf_第2页
贵州南部石炭纪叶状藻礁古生态学特征.pdf_第3页
贵州南部石炭纪叶状藻礁古生态学特征.pdf_第4页
贵州南部石炭纪叶状藻礁古生态学特征.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贵州南部石炭纪叶状藻礁古生态学特征.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V01.55NO.5爹;暑焉≯地质论评GEOLOGICALREVIEW9曹Sept.2009贵州南部石炭纪叶状藻礁古生态学特征巩恩普,董旭明,张永利,关长庆,孙宝亮东北大学地质系,沈阳,110004内容提要:贵州紫云石炭纪叶状藻礁极为发育。叶状藻礁在沉积环境频繁变化作用下,与碎屑滩相、灰泥相共同形成独特的沉积序列。产于碳酸盐岩台地边缘的叶状藻生态适应范围较窄,不能忍受混浊的海水,喜欢清洁动荡一起一中等水动力条件。野外很少见到相邻叶状藻片紧密生长在,其间空隙常充填亮晶方解石,表明叶状藻片具有定的强度和韧性。蠕虫很可能参与了基底的建造,并成为叶状藻礁的先驱。关键词:石炭纪;叶状藻礁;古生态

2、;基底;贵州黔南地区大面积出露石炭纪碳酸盐岩露头,地1叶状藻礁地质学层出露完整,化石丰富,是研究石炭纪地层古生物学1987;冯增昭等1999一垭都盆地演的最佳地区(吴祥和,,;张雄黔南地区马平组的沉积受到紫云2002)一华,。研究区石炭纪地层主要是由上石炭统化的强烈影响。紫云垭都盆地自中泥盆世形成以威宁组和马平组组成,并以生物碎屑灰岩为主,其间来多次发生海平面变化,主要为开阔的浅水碳酸盐发育大量生物滩、丘、礁(贵州省地质矿产局,岩台地环境(秦建华等,1992)。与威宁期相比,该期1987)。在贵州紫云猴场以西约4km的工作区内发总体上表现为海水变浅,海域面积缩小。在台地上,育较多的珊瑚礁

3、和大量的叶状藻礁(图1)(巩恩普由于碳酸盐岩生产率高和生物造岩作用发育,形成等,2003,2007;Gongeta1.,2007a;关长庆等,了多次以海平面上升为标志,以颗粒质灰泥石灰一20072007)~2004;孙宝亮等,;张永利等,。其中叶岩灰泥颗粒石灰岩亮晶颗粒石灰岩为基本沉积一1999)状藻礁数量多、规模大小不、分布层位多、出露完层序的浅滩化旋回(冯增昭等,。好。1.1叶状藻礁层位以往关于贵州紫云地区叶状藻礁的研究报道很本区叶状藻礁主要产于马平组Triticites带内,少(FanandLiggby,1994),石炭纪的叶状藻礁也很属上石炭统最上部地层(图2)。叶状藻礁产出的地

4、少受到关注。事实上叶状藻是石炭纪非常重要的生层中含丰富的筵、珊瑚、腕足类化石。筵类:物,它常与其它藻类、腕足类、非筵有孔虫、苔藓虫、Fusulinellasp.,Pseudostaffellasp.,Fusulina海百合、筵等底栖生物共同造礁造岩,并在世界各地sp.,Triticitessp.,Pseudoschwagerinasp.等;腕建造多种类型生物礁(BaarsandTorres,1991;足类:Choristessp.,Martiniasp.,NeospiriferKirklandeta1.,1993;Toomey,1991;orientalis.,Orthotichiama

5、rmerea等;珊瑚Samankassou,1998,1999,2002)。叶状藻与其共Nephelophyllumsp.,Pseudotimaniasp.,生的底栖生物之间具有复杂的生态关系,通过研究Streptophyllidiumsp.,Diversiphyllumsp.,等。叶状藻礁的生长环境、发育历史和古生态学特征将其中,珊瑚和腕足化石异常丰富。受浅滩化旋回的有助于对黔南石炭纪碳酸盐岩地层成礁成岩的过程影响,位于紫云猴场地区的叶状藻礁在马平组中多进行全面了解,进而揭示叶状藻礁与珊瑚礁的成因期次地成群成片地发育。在叶状藻礁附近同层位地联系。层中由造礁珊瑚Fomitchevella

6、建造的大型珊瑚礁是目前为止我国发现的最大规模的石炭纪后生动物“”注:本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贵州紫云石炭纪珊瑚礁群落形成的初始条件与群落演化机制研究(编号40572014)的成果。—-—0081228;2009—0408;责任编辑:章雨旭收稿日期:2改回日期:。作者简介。通讯地:巩恩普,男.1958年生。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地质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地层古生物学教学和研究du"043;Email:gongep@mail.1211址:1100,沈阳市和平区文化路号巷11号,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地质系.neu.e。地质论评壳滩或生物碎屑滩交替出现。叶状藻礁岩相序自下而

7、上简介如下:17.浅灰色块状蜓屑灰岩,笼密集成岩。未见顶16.厚块状砂屑灰岩,见少量叶状藻。1.5m15.厚层状至块状生物屑砂砾屑灰岩。2.Om14.深灰色块状叶状藻礁灰岩,可见少量单体珊瑚。10.Om13.深灰色厚层生物屑砂屑灰岩。7.5m12.浅灰色块状叶状藻礁灰岩,含少量珊瑚,岩石颗粒较粗。0.5m11.深灰色厚层生物屑砂屑灰岩。3.Om10.深灰色叶状藻礁灰岩。1.Om9.浅灰色细晶灰岩。1.Om8.浅灰色厚层叶状藻屑灰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