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众数的教学反思(2).doc

认识众数的教学反思(2).doc

ID:52269995

大小:58.50 KB

页数:1页

时间:2020-03-26

认识众数的教学反思(2).doc_第1页
资源描述:

《认识众数的教学反思(2).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认识众数的教学反思(二)横栏镇宝裕小学罗润群在上完第一次试教课后,通过反思我决定在例题教学时,进行一些改动。第二次上《认识众数》时,我同样先让学生求出生物小组平均每个同学的种子发芽的粒数,再引导学生对数据观察、比较发现用这个平均数14代表这组黄豆种子发芽的整体情况不合适,要找另一个合适的数来代表这组黄豆种子发芽的整体情况。这时,我引导学生把例2的数据重新整理成这样的表格:发芽粒数;17161393出现次数51111学生通过这个表格简明地看出17出现的次数最多,出现了5次,从而自然地揭示出众数的概念。接着,我再让学生进行思考:用17这个众数代表这组

2、黄豆种子发芽的整体情况合适不合适?大多数学生认为合适,但也有一些学生存有怀疑。这时,我同样利用课件的直观性,把例2中的数据“16”改为“17”,再把数据T3”也改为T7”,让学生思考:现在用众数17代表这组黄豆种子发芽的整体情况是不是更合适呢?你有什么想说的吗?经过这样的处理,学生对众数的意义理解深刻,并体会到众数出现的次数越多就越具有代表性。学生对一组数据的表达形式又多了一种认识。当学生在完成课后练一练的第2题时,说理时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因为25.5cm的男式皮鞋最多人买,25.5cm是这些男式皮鞋尺码的众数。有了对例题的加工处

3、理,学生从表格上寻找信息解决问题的速度的确提高了。在这次上课时,我突发奇想让学生临场调查全班的年龄,找出本班同学年龄的众数,指令一出,我就有点后悔了。现在细想一下,其实这个环节学生是很感兴趣的,我应该直接用“调查我们班同学年龄的情况,找出全班同学年龄的众数”替换出课本练一练的第一题。另外,学生在算平均数时由于数据多,特别是像课本练习十六的第一题,计算起来时间不划算,建议让学生把计算器带进课堂,算平均数时用计算器计算,能节省出较多的时间,然后把数据出现的第三种形式一一条形统计图也引进来,就能使学生的视野更宽阔一些,思考能力训练更突显一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