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安山-英安质古火山颈群.pdf

香港安山-英安质古火山颈群.pdf

ID:52273912

大小:1.10 MB

页数:8页

时间:2020-03-26

香港安山-英安质古火山颈群.pdf_第1页
香港安山-英安质古火山颈群.pdf_第2页
香港安山-英安质古火山颈群.pdf_第3页
香港安山-英安质古火山颈群.pdf_第4页
香港安山-英安质古火山颈群.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香港安山-英安质古火山颈群.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资源调查与环境第33卷第3期RES0URCESSURVEY&ENVIRONMENTV01.33No.3文章编号:1671—4814(2012)03—175—08香港安山一英安质古火山颈群黎权伟(香港地质学会,中国香港)摘要;香港中侏罗世屯门组火山岩主要由安山质熔岩、凝灰岩和凝灰角砾岩夹少量凝灰质砂岩组成。其中凝灰角砾岩初期曾误认为是沉积砾岩。1990年香港地质调查组重新研究后,确认是火山成因的凝灰角砾岩。按岩相分析,屯门组火山岩可分为火山通道相安山一英安质熔岩和爆发角砾岩,还有爆发空落相凝灰角砾岩。火山通道相又可分为火山颈相和岩墙相,分布在屯门组东西两侧。在青山东麓,出

2、露一列NNW向呈断续、线状分布的火山颈群。近年来新出版的《香港地质考察指引》和《香港工程地质实践》等地质著作仍将该区爆发角砾岩误认为是沉积成因的砾岩,在地质勘探和工程设计上造成混乱,导致不应有的经济和时间上的损失。本文综合最新研究成果并与世界各地同类火山岩的特征进行对比,确证火山通道相爆发角砾岩的存在,并发现呈线状分布的古火山颈群。关键词:屯门组;火山颈;安山一英安质熔岩;爆发角砾岩;香港中图分类号:P588.14文献标识码:A露头和钻探资料,在天水围和网井围地区的地层仍刖昌保留Allen等(1971)所定的落马洲组的名称。直到由于屯门组火山岩中的粗火山碎屑岩岩性复后来

3、施工了4O多个钻孔,发现该区主要为火山岩,杂,对其认识经历了一个反复的过程。因此重新定名为屯门组。Darigo(1989,1990)和1971年AlienP.M.和StephensE.A.把现今Frost(1990)均发表文章作了详细论述L3]。Darigo屯门组分布范围的地层分为两个组,由屯门至锺屋还将含岩屑的凝灰角砾岩定名为天水围段。强调含村为浅水湾组,岩性为沉积岩和火山碎屑岩]。由良大理岩岩屑的凝灰角砾岩不同于元朗组沉积的层状景村至网井围为落马洲组,主要为变质的沉积岩和大理岩l-6]。不足之处是没有对岩石做化学化析,未能火山岩。1982年香港地质调查组重新在全港开

4、展1:完全摆脱Allen等认为是落马洲组沉积岩的影响,2O,000地质测量工作,把新发现有安山质火山岩的所以对天水围段的叙述仍为砾岩。地层定为屯门组。沿青山东麓断续分布火山角砾岩,香港土力工程处1994年出版的1:2O,000新田因该区植被浓密和缺少钻孔资料,致使Arthurton幅基岩地质图,根据钻探资料,发现天水围地区的岩R.S.误认为是砾岩,并将该地层定为青山组曲]。石与屯门组火山岩相同。其中天水围段主要以凝灰香港政府因新界西北区的地下大理岩存在溶洞角砾岩为主,考虑到岩石名称的统一,取消了天水围影响城市发展,1988年与英国自然环境研究院协议,由香港地质调查组负责

5、该区1:20,000的地质测段的命名,以地质符号tb取代。2000年香港地质调量工作,英国地质调查所FrostD.V.等负责该区1:查组由Kirk,P.A.等主编的1:100,000地质图5,000的地质测量工作,共同查清该区地质特征和(GE0.2001中文版,2000英文版),经详细分析发地下溶洞的分布。整个野外工作于9O年代中期完现青山组的岩性基本和屯门组相同,其中的砾岩实成。当时由于条件所限,存在不足之处,如1:2O,000为火山角砾岩,遂将青山组并入屯门组。在图例中明新田幅地质图(GCO.1989)和1:5,000后海湾幅和确指出屯门组是由安山岩和凝灰岩夹凝灰角

6、砾岩、山背幅地质图(GCO,1988),当时因地面缺乏岩石层凝灰岩组成。其后香港有些地质著作持不同看法÷收稿日期:2012—03—05第一作者简介:黎权伟(1933~),男,广东人,亚洲理工学院工程地质硕士,主要从事地质测量和绘制香港地质图工作。178资源调查与环境空落相分布于火山口外围,主要为凝灰岩和砂岩、粉砂岩和石灰岩,胶结物为熔岩。熔岩与含铁凝灰角砾岩,也有溅落的熔岩条带。如围绕青山寺和镁矿物的岩屑接触常见有反应边如青盘岩化,与石菠萝山火山颈外围,呈缓倾斜层状堆积的岩石。灰岩接触会产生大理岩化和矽卡岩化。岩屑与熔岩喷发沉积相分布范围较小,大部份己遭侵蚀。的接触变质

7、作用,只能在地壳深处随高温岩浆向地仅见菠萝山以西靠近花岗岩的山脊,主要为凝灰质面喷发过程中相互作用形成。青山寺的岩石露头可砂岩沉积于当时火山间的低地。见明显的熔岩流动构造。围绕青山寺火山颈外围的火山颈之间的间距为5O~250m。火山颈由熔岩石是空落相的凝灰岩。火山颈内的爆发角砾岩与岩或爆发角砾岩组成。熔岩在火山颈内呈脉状或岩凝灰岩呈侵入切割接触,较远的外围是喷溢相的安墙状。对火山颈内的熔岩采样,经化学分析多为英安山岩。岩。岩屑多为早期凝固的熔岩或凝灰岩、也可以是深山景村火山颈在山景村正西6501TI,呈椭圆处泥盆纪的石英砂岩、粉砂岩和石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