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提问及思维能力培养.doc

课堂提问及思维能力培养.doc

ID:52283138

大小:6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26

课堂提问及思维能力培养.doc_第1页
课堂提问及思维能力培养.doc_第2页
课堂提问及思维能力培养.doc_第3页
课堂提问及思维能力培养.doc_第4页
课堂提问及思维能力培养.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课堂提问及思维能力培养.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课堂提问及思维能力培养数学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而思维能力的培养离不开课堂提问。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思维的动力,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信息输出与反馈的桥梁。在新的课改条件下,如何发挥课堂提问的实效性,切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摆在初中数学教学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执教者只有彻底摆脱填鸭子式的教学模式,在课堂四十分钟内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让课堂取得应有的实效。而注重课堂提问的艺术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更是课堂取得成效的关键。一、兴趣诱导,引发思维孔子的教学是:“循循然善诱人。”叶圣陶先生也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般授与,而在相机诱导。”如何诱导?心理学认为

2、:一个人如果总是处于一种兴奋、愉快的状态,他的思维就会有超常的发挥,他接受外面信号的速度就会非常快捷。而数学课又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缺乏趣味性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创设生动活泼的情境,有意识地提出问题,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进行思考。如在讲授“幕”的时候,可以先提问:同学们天天写作业,知道作业纸有多厚吗?当学生莫名其妙地左看右看时,告诉他们:0.076毫米左右。三次对折后的厚度是多少?有同学算出:0.076X2X2X2=0.608毫米,还不到1毫米。假如对折50次,那么它的厚度是多少?会不会高过桌子?会不会高过屋顶?会不会高过教学楼?……学生

3、们则立刻活跃起来,争论激烈。当教师宣布结果:"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时,学生惊讶不已,迫不急待地想知道是如何列式计算的。这种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提问,就能把枯燥无味的数学内容变得趣味横生。学生不知不觉地被这些问题所牵制,思维也就活跃了。还有,适时地向学生介绍富有教育意义的数学发展史、数学家的故事、趣味数学等等,这些兴趣的诱导,也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例如,在讲解等差数列前几项和公式时,介绍历史上关于高斯解答1+2+3H100=?的故事,就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二、善于蓄势,发散思维很多时候,学生对一些问题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这些见解往往来源于对客观事物的观察,观

4、察又是信息输入的主要渠道,敏锐的观察力是创造思维的起步,没有观察就没有发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必须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这种引导可以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完成。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在一根细线的两端各系一个小球,然后甩动其中的一个,使它旋转几圈。并提醒学生用心观察小球甩动时,一端固定不动,另一端旋转一周形成圆的过程。接着提问:“同学们发现了什么?”由于跳动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同学们很快得出各种各样的答案:诸如“形成了一圆”,“始终围绕着一个中心旋转”等。这些答案就顺理成章的蕴含了圆的定义。这就是充分利用学生的观察能力来蓄势,蓄满了,问题也就水到渠成地显现,并能不费吹灰之力就给

5、予解决。这种殊途同归的提问方式,不仅利于学生的发散思维,又提升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三、巧妙点拨,拓展思维好的提问不仅可以启发学生领会教学内容,检查学生掌握知识情况,更能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中一个巧妙的提问,常常可以一下子打开学生思想的闸门,使他们思潮翻滚,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向学生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发展智慧。”在解题教学中,不要片面追求学生的思路跟教材一致、跟教师一致,而要创设态度民主型、思维开放型的课堂。教材中例题一般只给出一种解法,但其中有不少题却有多种解法,教师要在备课中尽量挖掘出来,在课堂上通过点拔、暗示体现出

6、来。这样的点拨,既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所学知识,又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广阔性。四、悬念迭起,提高思维人都有好奇的天性,一旦有了疑虑,非得探明究竟不可。为了激发起学生的强烈兴趣,可以使用悬念法。在课堂教学中制造悬念,往往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师提出问题后,先不作答复,而是留给学生一个悬念,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如在学习“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的定理”时,让学生准备三根任意长的木棍,上课前让学生将三根木棍首尾顺次连接成一个三角形。结果出现两种情况,大部分同学能连成。而一部分同学不能连成。从而形成问题,激发了学生探研新知识的欲望。激发学生的思维,教师精心设计的提问会引起学

7、生的悬疑,激发他们的认知冲突,使其思维处于高度自觉的地位,从而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所要研究的问题上来。在讲述二次函数关系时,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某果园有100棵橙子树,每一棵树平均结600个橙子,现准备多种一些橙子树以提高产量,但是如果多种树,那么树之间的距离和每一棵树所接受的阳光就会减少。根据经验估计,每多种一棵树,平均每棵树就会少结5个橙子。然后老师问:哪些数改变了?哪些数又因这数的改变而改变?此处提问时先由学生思考哪些是变量,等学生思考并回答后再提问,哪些是因变量。这样设计问题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推进,同时也可让学生初步体会到问题中所蕴涵着的函数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