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评价.doc

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评价.doc

ID:52283487

大小:6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26

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评价.doc_第1页
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评价.doc_第2页
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评价.doc_第3页
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评价.doc_第4页
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评价.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评价.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评价【摘要】目的分析评价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对2012年9月一一2013年6月收治于我院的4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痛患者做出了回顾性分析,42例患者均采用贝那普利进行治疗,治疗以4周为一个疗程,每天的服用剂量为10mg,服用次数为一次,服用方法为口服,分析对比42例患者经药物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与治疗后患者血压降低差异以P<0.05,其中单用贝那普利进行治疗的患者,其总有效率为92.8%,患者合并利尿剂进行治疗后,42例患者均为有效。结论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贝那普利进行治疗,可得到较好的临床疗效,其作为降压药而言,具有长效及安全的特

2、性,治疗期间不影响患者血脂和血糖,对患者肝肾功能也无显著影响。【关键词】贝那普利;原发性;高血压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597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621-02对于原发性高血压这种疾病而言,其作为重要的心血管病[1],严重危害了人类的健康,在现有的治疗药物中,主要为口服降压药,其种类较为繁多,治疗效果也各不相同。本文在4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中,采用了贝那普利治疗,对患者的不良反应及疗效进行了观察,分析比较其治疗前与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现分析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2012年9月一一2013

3、年6月收治于我院的4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4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1.5土27.5)岁,患者的平均病程为(8.5±3.5)年。42例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高血压病诊断标准,治疗前患者的平均收缩压为(168.5±11.9)mmHg,患者的平均舒张压为(102.5±2.9)mniHg,42例患者全部无继发性高血压,均无合并疾病。1.2方法42例患者均停止服用原使用药物,即原抗高血压药物,停用时间为7d以上。对患者的生化标准进行测定,如血脂、血压和血糖,采用贝那普利进行治疗,治疗以4周为一个疗程,每天的服用剂量为10吨,服用次数为一次,服用方法为口服,服用时

4、间为早上6时左右,在服用贝那普利7d后,患者若无明显降压效果,则增加服用剂量,即在原剂量上增加lOmgo在服用贝那普利14d后,若患者血压下降幅度仍然不明显,则合并其他降压药物进行治疗,可采用曝嗪类利尿剂,记录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对其血压进行测量,测量次数为2次/天,即患者在安静休息后,测量其坐位血压,休息时间为0.25h,使用标准水银柱血压计,测量位置为右上臂。1.3疗效判别在本文研究的疗效判别的标准有三个,分别为有效、显效和无效,显效的标准为舒张压降低lOminHg以上,同时舒张压降低至正常范围,或者降低20mmHg以上。有效的标准为舒张压降低1OimnHg以内,同时达到舒张压正常范

5、围,或者与治疗前相较,降低lOmniHg以上,同时为20inmIIg以下。无效的标准为没有达到显效和有效的标准。1.4统计学处理治疗前后数据对比采用SPSS1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数据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4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贝那普利治疗7d后,有22例患者为显效,13例患者为有效,7例患者为无效,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3.3%o在药物治疗14d后,有29例患者为显效,10例患者为有效,3例患者为无效,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2.8%,合并服用利尿剂治疗后,42例患者均为有效。在治疗疗程结束时,对于单用贝那普利治疗的患者

6、而言,其血压全部为治疗14d后的水平,在治疗的过程中,患者的血脂、血糖及肝肾功能均未受到显著影响,在采用贝那普利治疗期间,有1例患者出现干咳症状,但其症状较轻微不影响治疗。治疗前患者的平均收缩压为(168.5±11.9)mmHg,治疗后收缩压为(138.9±7.9)mmHg,治疗前患者的平均舒张压为(102.5+2.9)mmHg,治疗后为(87.0±5・5)mniHg,治疗前后均有明显差异,卩<0.05,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讨论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时,冃前临床上仅有药物治疗。在预防患者出现并发症,减少患者出现并发症时[2],应对药物进行有效的选择,并选择合适的剂型。在确定药物剂量、

7、给药时间及给药频度时,应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来进行,使其具有针对性,以做到治疗合理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作为重要的临床降压药物[4],其作用机理较为清晰,即对血管内皮进行抑制,抑制具内部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以防止血管紧张素T进行转化,即转化为血管紧张索II,减少血管紧张索II生成,使患者血管扩张,使其血压下降。对于贝那普利这种药物来说,其作为第三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3],在患者口服药物后,通过胃肠道进行吸收,吸收后通过肝脏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