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功能翻译理论看汉语公示语的英译.pdf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汉语公示语的英译.pdf

ID:52285604

大小:168.82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3-26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汉语公示语的英译.pdf_第1页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汉语公示语的英译.pdf_第2页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汉语公示语的英译.pdf_第3页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汉语公示语的英译.pdf_第4页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汉语公示语的英译.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汉语公示语的英译.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30卷第5期湖州师范学院学报Vol.30No.52008年10月JournalofHuzhouTeachersCollegeOct.,2008从功能翻译理论看汉语公示语的英译*莫红利,金美兰(湖州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浙江湖州313000)摘要:功能翻译理论强调译文在译语文化中的交际功能,认为翻译目的决定译文,也决定翻译策略和方法,因此能够为公示语的汉译英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为此,译者应以功能翻译理论为依据,从实现语篇的预期功能出发,充分考虑到读者的需求和文化习惯,遵循简洁明了、互文性和尊重译语文化习惯等原则,灵活采取翻译策略,从而实现公示语的交际目的。关键词:功能翻译理论;公示语翻译;

2、翻译原则中图分类号:H08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1734(2008)0520113205[1]公示语指的是在公共场所向公众公示须知内容的语言,它包括标识、指示牌、路标、公告、警示等等。公示语应用广泛,涉及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诸如政府机构、商业服务部门、企事业单位、公共交通行业、公共管理机构、医疗卫生机构、文化娱乐设施、旅游景点、宾馆饭店、旅游服务机构、街道小区、公共场所等等。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它用寥寥文字、简明易懂的图标或文字与图标相结合等方式把必要的、有用的信息传达给大众,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帮手。随着中国国际交往的日益广泛和深入,公示语翻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国内已

3、有不少学者或译者把眼光投向了这个领域,其中倪传彬、刘治提出了标记语由汉语译为英语的过程中应遵循简洁、明了、语气得[2]当、规范化和适度诙谐的原则;王银泉、陈新仁从标识用语交际信息失真、施为功能错位、语言礼貌蜕变、译文刻板不够贴切和地道等方面对标识用语的英译失误进行了剖析,提出了约定俗成是标识语英译中不[3]可忽视的翻译原则;栗长江主要分析了公安标示语和警示语的特点,从实用角度提出了一些翻译的模[4]式;盛俐主要分析了城市标识语英译中存在的翻译失误,并结合标识用语的特殊性,从实用角度探讨了[5]标识语的翻译策略。这些探讨主要从翻译失误分析、文体特点以及翻译的原则和技巧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这些

4、针对汉语公示语英译文中的具体问题提出的一些基本原则和策略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但不足之处是大多数研究仍停留在随感式、经验性总结阶段,缺乏一定的理论支持,而且大多数研究囿于对标语标牌的翻译,所以在完整把握公示语范畴方面及翻译策略方面似乎仍有进一步商榷的余地。笔者拟从功能主义视角去审视公示语翻译,考察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对汉语公示语英译的指导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在汉语公示语英译中可采取的翻译原则与策略。一、功能翻译理论德国学者莱斯(K.Reiss)于20世纪70年代创立了功能翻译理论的雏形,她提出要把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特殊目的作为翻译批评的新模式,即从原文和译文二者功能之间的关系评价译文。此后,

5、她的学生费米尔(H.J.Vermeer)又在该理论基础上提出了翻译目的论加以完善,认为翻译策略与翻译方法必须由译文的预期目的或功能决定。目的论中有三个重要的法则,即目的法则(skoposrule)、语内连贯法则(intratextualcoherence)、语际连贯法则(intertextualcoherence)。目的法则指翻译应能在译语情境和文*收稿日期:2008203203基金项目:湖州师范学院2008年度校级科研项目(200838)。作者简介:莫红利,讲师,硕士,从事翻译研究。114湖州师范学院学报第30卷化中,按译语接受者期待的方式发生作用;语内连贯法则指译文必须符合译入语的表

6、达习惯,能够让译文读者理解,并在目的语文化以及使用译文的交际环境中有意义;语际连贯法则称/忠实0法则是指原文和译文中存在着某种对应关系,并不要求原文与译文在内容上一字不差。目的论所要求的忠实,其程度和形式[6](P29232)是由译文的目的和译者对原文的理解来决定的。在费米尔的目的论之后,贾斯塔#赫兹#曼塔利(JustaHolz2Manttari)以行为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她的/翻译行为0这一概念。她将翻译视为一种跨文化、跨语言交际的转换活动,进一步拓展了功能翻译理论的领域。20世纪90年代初,诺德(C.Nord)针对功能翻译理论的不足提出了翻译的/忠诚原则0,并根据文本功能和翻译目的的关

7、系提出了/纪实翻译0和/工[7](P44)具翻译0两大翻译方法,进一步完善了功能翻译理论体系。德国功能翻译学派试图把翻译从原语的奴役中解救出来,从译入语的角度来阐释翻译,认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交际活动。由于文化背景、思维方式、表达习惯上的差异,原语作者意图及其采用的语篇形式与译语读者的接受能力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从译语读者的角度出发,根据译文的预期目的,来决定源语文本信息的选择、翻译策略的运用以及译文的表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