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命题的几点思考.pdf

关于命题的几点思考.pdf

ID:52303261

大小:270.98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3-26

关于命题的几点思考.pdf_第1页
关于命题的几点思考.pdf_第2页
关于命题的几点思考.pdf_第3页
关于命题的几点思考.pdf_第4页
关于命题的几点思考.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命题的几点思考.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关于命题的几点思考宝山区教师进修学院 唐黎明在旁人看来教研员顾名思义是应该专搞教学研究的,其实不然,我们要做的事情很多,除了能做一点研究之外,我们的大部分时间被诸多事务所缠绕,其中一项命题工作就消耗了我们大量的精力,大家习惯上称这是一件“放在火上烤的事”。何为命题呢?《现代汉语词典》(1983年1月第2版)对此解释为“出题目”,而《教育大辞典》(1990年6月第1版)上有如下解释:命题即“根据考试的目的编制试题,组配试卷”,我今天要讲的命题即指后者。依据几年的命题经历我想谈一下有关命题的四个方面的内容。一、关于命题的二个基本素质1.学科专业的积淀:要有物理专业厚实的学业水准,掌握《普通物

2、理》、熟悉《理论物理》。只有这样才能高屋建瓴地、游刃有余地看待问题,才能避免命题中可能出现的科学性错误。为什么高考命题总有大学老师来参与或许其中就有这样的道理。为了防止遗忘,平时还需时常翻翻大学里念过的书。2.教学资源的驾驭:要精通现行《中学物理课程标准》、《上海市物理高考考试说明》、中学物理所有年段的教材及相关配套练习册,熟练掌握现行《中学物理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操作技能。只有这样,命题才可以在难度上、广度上得以发挥和控制。对于目前“一期”和“二期”并存的状况,《中学物理课程标准》有2本、教材有9本,除传统的实验以外,“二期”又新增了DIS实验。面对上述基本的、众多中

3、学物理教学资源必须要研读、要掌握,才能命好题。二、关于命题的三项技能1.编题技能依据命题意图利用教学资源能成功地改编出试题的技能叫做编题技能。编题技能又有两种,一种叫再创性编题,另一种叫原创性编题。利用题性材料来进行编题叫做再创性编题,所编出的题目叫做再创题;利用非题性材料来进行编题叫做原创性编题,所编出的题目叫做原创题。再创性编题通常有下列几种方法:①条件改变法:改变原始题的已知情况、未知情况和物理情景等。②设置梯度法:设计一个或二个单简的问题,便于学生上手。③题型转换法:将原始题的题型转换成另一种类型。1④组合法:由几题有机地生成一题⑤分解法:将一题拆分成几题。实际编题时上述5种方法

4、不只是单独使用,往往可能要同时用到几种,现举例如下。原始题1:密闭容器内一细线悬挂重为G的玻璃管开口竖直向下插在水银槽中,管口不与槽底接触,管内外水银面存在一定高度差.如果用抽气机将容器内气体抽出一部分气,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将变大B.管内封闭气体的压强将变大C.悬吊玻璃管的细线的拉力将减小D.管内气体体积将减小再创题1:如图所示,在导热良好且密闭的容器内用细线悬挂一重为G的玻璃管,玻璃管的开口端竖直向下地插入水银槽中,管口不与槽底接触,管内外水银面存在一定的高度差,现已知大气温度是20℃。若大气温度下降5℃,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管内外水银面的高

5、度差将变大;B.管内气体体积将减小;C.管内气体压强将变大;D.悬吊玻璃管的细线的拉力将变大。说明:再创题1来自于对原始题1的条件改变,改编后将同时考虑容器和管中的两部分气体的状态变化,难度增加。对应的划线部分就是相应的主要改编部分。原始题2:大家知道,导体的电阻与温度有关,对于金属,温度升高时电阻增大,而碳的电阻则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果有两个额定电压220V和额定功率40W的灯泡,一个是金属丝的,另一个是碳丝的,那么,把它们串联起来接到220伏特的电源上时,关于灯泡灯丝灼热情况描述正确的是()A.金属丝灼热得厉害些。B.碳丝灼热得厉害些。UC.两灯丝灼热得一样厉害。金属丝D.灼热情况

6、无法判断。碳丝再创题2:有两个额定电压220V和额定功率40W的灯泡,oI2一个是金属丝的,另一个是碳丝的。由于它们的电阻与温度有关,所以它们的U~I图线不是直线,而是曲线(如图所示)。如果把它们串联起来接到220伏特的电源上,那么关于两灯泡的发光情况,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金属丝灯泡比碳丝灯泡亮些。B.碳丝灯泡比金属丝灯泡亮些C.两灯一样亮。D.无法判断那一个灯更亮。说明:再创题2来自于对原始题2的条件改变,再创题2中电阻随温度变化不再直接告知,而是简接以图象形式告知,改编后降低了难度。对应的划线部分就是相应的主要改编部分。再创题3:如图所示,甲、乙两学生用一刻度尺根可看作产生的弹

7、力和伸长成正比的橡筋来粗略刻度尺地测定某种纸与一木块之间的滑动摩擦系数μ。首拉纸先甲同学将木块用橡筋悬挂起来,由乙同学测量橡筋的长度,测量值为L1;其次,甲同学将纸张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将木块置于纸上,而把橡筋水平地系在墙上,然后向左拉动纸张时,由乙同学再来测量橡筋的长度,测量值为L2,此时木块相对于桌面应处于状态,为了算出滑动摩擦系数μ还应由乙同学测出。滑动摩擦系数μ的计算式应该是:(用测量值来表示)。说明:本题运用了设置梯度法对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