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无弦琴_的哲学解构.pdf

_无弦琴_的哲学解构.pdf

ID:52334209

大小:466.46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3-26

_无弦琴_的哲学解构.pdf_第1页
_无弦琴_的哲学解构.pdf_第2页
_无弦琴_的哲学解构.pdf_第3页
_无弦琴_的哲学解构.pdf_第4页
_无弦琴_的哲学解构.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_无弦琴_的哲学解构.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9卷第3期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年6月Vol.9No.3JOURNALOFCHONGQINGJIAOTONGUNIVERSITY(SocialSciencesEdition)Jun.2009“无弦琴”的哲学解构3李万堡(汕尾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汕尾516600)摘要:自沈约说陶渊明有“无弦琴”,并时常“抚弄以寄其意”以来,不断被后人寻章摘句、过甚其词乃至玄化,同时也把它与陶渊明的人品和诗品结合得天衣无缝,于是都不自觉地否定了陶渊明的“性不解音”。其实唐宋文人的“玄解”无弦琴并不是要故作高深,而是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不料今人信以为真,以致以讹传讹。要还原

2、无弦琴的本色,必须剥去玄学外衣,知人以论世,从其交游交友之道、任真自得之性、人生境界之别、世态人情等方面对“无弦琴”进行哲学解构,陶渊明真乃“性不解音”者,随之也就理解了他的“弄琴”只是率性而为,并无“寄意”。关键词:陶渊明;无弦琴;性不解音;“平常心”与“太古心”;“真情”与“矫情”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297(2009)03-0077-06“无弦琴”最早见于沈约《宋书·隐逸传》:“潜不解音弦琴”表示高雅脱俗、知音难遇的情趣。李白认为陶“抚无声,而畜素琴一张,无弦,每有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弦琴以寄意”是寄托其回归大道的“太古

3、心”,是“大音希造之者,有酒辄设,潜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声”:“陶令日日醉,不知五柳春。素琴本无弦,谁酒用葛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候潜值其酒熟,取头上葛巾漉酒,巾。清风北窗下,自谓羲皇人”(《戏赠郑僳阳》)。“崔令毕,还复著之。”萧统的《陶渊明传》所记也与沈约略同,而学陶令,北窗常昼眠。抱琴时弄月,取意任无弦”(《赠崔秋对陶渊明进行最早记述的颜延之则只说道“陈书辍卷,置浦三首》其二)。“太古”即“羲皇”以上的理想时代,李白酒弦琴”(《陶徵士诔》),未说有弦无弦及如何而弹。至佚认为这是与桃源的喻指相通,它与古人对往古人类历史的名的《莲社高贤传》和唐人令狐德的《

4、晋书·陶潜传》所追寻和对未来的憧憬血肉相连。还有韦应物《咏声》的“万记相同:“性不解音,蓄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物自生听,太空恒寂寥。还从静中起,却向静中消”,聂夷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李延寿《南中《题贾氏林泉》的“有琴不张弦,众星落梧桐,须知淡泊史·隐逸传》也袭《宋书》,尚未有些许衍意。但随着陶诗听,声在无声中”,孟郊《上张徐洲》的“至乐无宫徵,至声遗的不断被发现,陶“柳”的不断被认同,“无弦琴”也就不断讴歌”。欧阳修《夜坐弹琴有感二首呈梅圣俞》:“吾爱陶靖被玄化。致使历代咏“无弦琴”的诗句大都是别有怀抱,早节,有琴常自随。无弦人莫听

5、,此乐有谁知。君子笃自信,已乖离本意,都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从而又成了新的众人喜随时。其中苟有得,物外苟何为。寄谢伯牙子,何须“后妃之德”。其实我们只用一句陶渊明自己的话“不求甚种子期?”梅尧臣《次韵和永叔夜坐鼓琴有感二首》(其一)解”就可完全解读“无弦琴”。陶渊明读书不是真的马马虎虎、囫囵吞枣,而是针对时人的寻章摘句、过甚其词、玄而和曰:“有琴不安弦,与俗异所为。寂然得真趣,乃至无言又玄,与原意越来越远。然而陶渊明并未想到,他的“无弦期。”欧梅二人也是借以抒己之知音难遇的感慨。这里的琴”又被后人不断地复加,以至于玄化!“无弦琴”已成为蔑视世俗、超然自得的寄托,在欧、

6、梅的其它诗文中也还有类似之怀抱。这些解读早已超出了音乐一、从“平常心”到“太古心”的范畴,深入到了人生追求的层面上,实际上已经成了后王昌龄《赵十四兄见访》:“但有无弦琴,共君尽尊中。人借以对自我心灵追求的肯定和自信,借他人酒杯浇自己晚来常读易,顷者欲还嵩。”杜甫《过津口》:“瓮馀不尽酒,胸中之块垒。膝有无声琴。圣贤两寂寞,眇眇独开襟。”他们都认为“无李剑锋说:“陶渊明并非‘不解音声’,他诗文中多次写3收稿日期:2009-02-23基金项目:汕尾职业技术学院2007年科研基金资助课题(编号:SWSK07-004)成果。作者简介:李万堡(1959-),男,黑龙江方正人,广东

7、汕尾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暨南大学文艺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文艺学、中国音乐文学史及诗词曲歌与音乐的关系理论研究。78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第9卷到于琴自娱,除了前文提到的例子外,其《自祭文》亦云:而且又对“抚弄以寄其意”做无限放大。如果说陶渊明“抚‘欣以素牍,和于七弦。’足见史书所记陶渊明与音乐之关琴”是自叹“知音难觅”,有“自古圣贤皆寂寞”之意,其实并系实有传闻。⋯⋯只是陶渊明的无弦琴因与玄学之本不是在抬举渊明,而是等于在骂渊明不忠厚,说陶有尖酸‘无’的契合而更加具有玄学的意味⋯⋯因此,古往今来对刻薄之意,无谦谦君子之风。这与陶的形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