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学Ch4-1-交流绕组—构成.ppt

电机学Ch4-1-交流绕组—构成.ppt

ID:52361102

大小:3.35 MB

页数:24页

时间:2020-04-04

电机学Ch4-1-交流绕组—构成.ppt_第1页
电机学Ch4-1-交流绕组—构成.ppt_第2页
电机学Ch4-1-交流绕组—构成.ppt_第3页
电机学Ch4-1-交流绕组—构成.ppt_第4页
电机学Ch4-1-交流绕组—构成.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电机学Ch4-1-交流绕组—构成.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电机学(第4章交流绕组—构成)4.1交流绕组构成交流绕组的基本要求三相双层绕组槽电动势星形图三相单层绕组一、交流绕组的基本要求1.交流电机的简单工作原理《电机学》第4章交流绕组的基本理论——绕组构成3同步发电机原理结构示意图导体感应电动势大小波形频率三相对称性导体交流绕组《电机学》第4章交流绕组的基本理论——绕组构成42006-52.导体感应电动势大小波形频率三相对称性3.交流绕组的基本要求《电机学》第4章交流绕组的基本理论——绕组构成52006-5绕组产生的电动势(磁动势)接近正弦波。三相绕组的基波电动势(磁动势)必须对称。

2、在导体数一定时能获得较大的基波电动势(磁动势)。二、槽电动势星形图2006-5《电机学》第4章交流绕组的基本理论——绕组构成6Z为电机槽数2.槽距电角α1:相邻两槽中导体感应电动势的相位差。1.槽距角α:相邻两槽之间的机械角度。2006-5《电机学》第4章交流绕组的基本理论——绕组构成7例图中:Z=362006-5《电机学》第4章交流绕组的基本理论——绕组构成83.槽电动势星形图各槽导体感应电动势大小相等,相邻槽导体电动势相位差相同。将各槽导体电动势相量画在一起,组成一个星形,称为槽电动势星形图。2006-5《电机学》第4章交

3、流绕组的基本理论——绕组构成94.电角度磁密在空间为正弦分布,一对磁极便对应于一个完整正弦波,相当于360°。如果磁极极对数是p,整个圆周有p个完整正弦波,相当于p×360°。从几何的观点来看,整个圆周只有360°。圆周的空间几何角度称为机械角度,而圆周上对应于磁场分布的角度称为电工角度,简称为电角度。电角度=p×机械角度5.相带2006-5《电机学》第4章交流绕组的基本理论——绕组构成10120°相带60°相带120°相带60°相带2006-5《电机学》第4章交流绕组的基本理论——绕组构成11m为交流绕组相数,三相绕组,m=

4、3。6.每极每相槽数q三、三相单层绕组2006-5《电机学》第4章交流绕组的基本理论——绕组构成12例:一台交流电机定子槽数Z=36,极数2p=4,并联支路数a=1,试绘制三相单层绕组展开图。步骤:①画槽电动势星形图;②分相;③构成线圈;④构成线圈组;⑤画绕组展开图。《电机学》第4章交流绕组的基本理论——绕组构成13《电机学》第4章交流绕组的基本理论——绕组构成14线圈:在电机制造过程中,构成交流绕组的基本单元一般不是导体而是线圈。线圈是串联好的两根导体或多根导体,相应地称为单匝线圈或多匝线圈。(a)单匝线圈(b)多匝线圈(c

5、)多匝线圈简易画法节距:一个线圈的两个有效边在铁心圆周表面上所跨的距离称为节距,用符号y1表示,一般以槽数计。y1各个线圈的感应电动势有效值相等相邻线圈的感应电动势相位差为槽距电角α1单层绕组的线圈节距均为整距2006-5《电机学》第4章交流绕组的基本理论——绕组构成15y1极距:一个磁极在铁心圆周表面上所占的范围称为极距,用符号τ表示,通常以用槽数或长度计。2006-5《电机学》第4章交流绕组的基本理论——绕组构成162006-5《电机学》第4章交流绕组的基本理论——绕组构成17单层叠绕组A相展开图,并联支路数a=1。线圈线

6、圈组线圈组线圈组:每相绕组中,相邻的线圈串联在一起,称为一个线圈组。一个线圈组中的线圈个数为每极每相槽数q。单层绕组每相最大并联支路数amax=p(极对数)2006-5《电机学》第4章交流绕组的基本理论——绕组构成18并联支路数每相的各个线圈组的感应电动势有效值相等,相位同相或反相。采用串并联方式形成a条并联支路。a=1a=22006-5《电机学》第4章交流绕组的基本理论——绕组构成19单层叠绕组三相展开图,并联支路数a=1。2006-5《电机学》第4章交流绕组的基本理论——绕组构成20单层同心式绕组A相展开图,并联支路数a=

7、1。四、三相双层绕组2006-5《电机学》第4章交流绕组的基本理论——绕组构成21例:一台交流电机定子槽数Z=36,极数2p=4,并联支路数a=2,y1=7,试绘制三相双层叠绕组展开图。步骤:①画槽电动势星形图;②分相;③构成线圈;④构成线圈组;⑤画绕组展开图。2006-5《电机学》第4章交流绕组的基本理论——绕组构成222006-5《电机学》第4章交流绕组的基本理论——绕组构成23双层叠绕组展开图(y1=7,a=2)。AX双层叠绕组每相有2p(极数)个线圈组,每相最大并联支路数amax=2p2006-5《电机学》第4章交流绕

8、组的基本理论——绕组构成24双层叠绕组A相展开图(y1=7,a=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