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教育学》课件2.ppt

《公共教育学》课件2.ppt

ID:52376407

大小:2.07 MB

页数:40页

时间:2020-04-05

《公共教育学》课件2.ppt_第1页
《公共教育学》课件2.ppt_第2页
《公共教育学》课件2.ppt_第3页
《公共教育学》课件2.ppt_第4页
《公共教育学》课件2.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公共教育学》课件2.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章教育的产生、发展[教学目标]1.理解并且掌握教育的涵义,树立终身教育观;2.在了解教育产生、发展各阶段特点基础上,理解教育的特性;3.了解教育发展史上出现的几种教育起源说,掌握正确的教育起源观;4.比较分析关于“教育本质”的各学术观点,给出自己的“教育本质观”。一、教育概念的界定(一)教育的词源1、中国:教育一词最早在甲骨文中出现。“教“指儿童在成人的鞭策下向经典学习;“育”指妇女养育孩子。“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

2、子使作善也。2、西方:源于拉丁文Educare,e有“出”的含义,ducare则为“引导”之意。教育之意是采取一定手段(方法)把潜藏于儿童内心的东西(智慧等)引导出来,从一种潜质转变为现实。(二)教育的涵义东西方学者、教育家对教育的涵义理解不同在中国,子思曰:“修道之谓也”。荀子曰:“以善先人者谓之教”。《学记》中说:“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也”。在西方,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育是发展健全个人”。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说:“教育意味着完整的人的发展”。对“教育”概念界定有角度:一从社会角度,把教育归属于促成个

3、体社会性发展的活动,强调教育的社会功能;二从个体角度,把教育归属于促成个体身心发展的活动,强调教育的育人功能。(二)教育的涵义1.广义:影响或者增进人们身心发展的一切社会活动。人:包括各个年龄阶段的人(青少年是最基本的组成部分)社会活动:有组织的、系统的无组织的、零散的影响:正面或反面,促进或阻碍,故教育有好坏、积极与消极、进步与落后之分2.狭义(学校教育):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影响人们身心发展的社会活动,包括学校教育、校外教育和远程教育等,但常指学校教育,即由专门机构和专业人员承担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

4、育者身心施加系统影响,使其身心发生预期变化的社会活动。学校教育特点:专门机构、专职人员、可控性、(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限制时间(规定学龄时期)与限定空间(一定在学校里面)的教育必须废除,学校教育不应该被看作教育的终点,而应视为整个教育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必须把教育理解为终身存在的连续体。所以,学校教育只是一个人一生所受教育的一个环节,学校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方法和能力。二、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起源1.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利托尔诺

5、,英国教育家沛西·能主要观点:利托尔诺认为,教育现象及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人类产生前就存在于动物界;沛西·能认为,教育的起源是一个生物学过程,源于生物生存本能。错误之处:把教育活动与动物的本能活动等同,将教育机械化、简单化,抹杀了人类教育的能动性和有意识性、有目的性。2.心理学起源论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孟禄主要观点: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无意识的模仿,模仿是与生俱来的。错误之处:否认教育的有意识性。3.劳动起源论代表人物:凯洛夫,康斯坦丁诺夫主要观点:①劳动创造了物质财富使人类能生存繁衍。劳动促进了语言的

6、产生,为教育提供了必要的前提。②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活动。教育源于传递生产劳动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需要。4.现当代我国教育界观点劳动和教育都是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所采取的行动和手段。教育起源于适应和满足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二)教育的发展1.原始教育(原始性、局限性、滞后性、平等性)(1)教育内容浅显,教育方法简单(2)教育与社会生活、生产劳动融为一体(3)教育机会均等(4)没有教育机构和专职人员原始社会教育内容浅显,主要包括宗教、艺术、生产、战争与护卫等方面知识,没有文

7、字,教育内容的传递方式极为简单,基本上是口耳相传,耳濡目染;没有教育机构和专职人员,教育与社会活动和生产活动交融在一起。教育与受教育是每个氏族成员共同享有的权利。神农教稼图(“神农氏制耒耜,教民农作”)2.古代教育(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1)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①生产力水平提高、生产工具的进步,为教育发展奠定经济基础,促进体脑分工,使一部分人脱离生产专门从事教育和学习活动。②阶级出现,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有机构培养统治人才。③人类知识、技能、经验的积累,文字的出现与运用。仓颉(2)古代教育特征①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

8、性。统治阶级掌握教育权,受教育者是王公贵族的子孙,劳动人民几乎被拒之于校门之外,造成“学在官府”的局面。学校教育目的是为统治阶级培养官吏。②教育与社会生产劳动相脱离。由于教育对象大多数是王公贵族的子孙,教育内容主要属于剥削阶级意识形态的文化知识,如我国早期的《四书》、《五经》以及后来的“三纲五常”,与生产不相关;同时生产劳动的技术性较弱,劳动者通过观察、模仿就易掌握,因此没有设置专门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