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ppt

二、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ppt

ID:52380224

大小:7.70 MB

页数:39页

时间:2020-04-05

二、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ppt_第1页
二、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ppt_第2页
二、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ppt_第3页
二、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ppt_第4页
二、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二、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部分地图知识等高线地形图一、相对高度、海拔、等高线、等高距地表形态地形表示方法示意图等高线图地形特征说明山顶、山峰盆地、洼地山脊山谷陡崖、峭壁鞍部闭合曲线外低内高闭合曲线外高内低等高线由高向低凸出,海拔较两侧高等高线由低向高凸出,海拔较两侧低两侧等高线闭合且数值相等多条等高线交汇于一起四周低中间高四周高中间低从山顶到山麓凸起高耸部分山脊之间低洼部分相邻两个山顶之间呈马鞍形近于垂直的山坡称为峭壁,上部凸出处称为悬崖或陡崖山脊线也叫分水线山谷线也叫集水线山脊与山谷1.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高度相等2.等高距全图一致等高距即指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

2、3.等高线是封闭的曲线。4.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叠。但在垂直壁立的峭壁悬崖,等高线可以重合。5.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缓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缓坡,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6.几条特殊的等高线:0米线表示海平面,也是海岸线;200米线区分平原和低山丘陵;500米线区分低山丘陵和高原山地。总结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1、判别高度、气温:此图中最低处低于____M,最高处高于_____M,温差最低相差_____度。202601.442、判别地势:此图中地势特点:_______________,判断依据___________。四周高,中间低河流流向3、判别河流(1)流向为:

3、___________;东南流向西北AB外流河:内流河:AB(2)水系状况:山地:______状,盆地______状,山脊分水岭,密集,流速___,山谷汇水区,陡崖易成_____,引水线路:尽可能___,______,避开______。放射向心大瀑布短自流山脊1.读下图判定河流ab段的流向为。2.断崖顶部的E点海拔可能为A.59米B.99米C.199米D.259米3.E处断崖的相对高度可能为A.59米B.99米C.199米D.259米n为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与陡崖相交的等高线海拔最低值为x,最高值为y。陡崖高度计算方法:(n-1)d≤ΔH<(n

4、+1)d陡崖顶部海拔高度计算:y≤H顶

5、,高于__值”8、特殊等高线:新月型沙丘,梯田,火山低高特殊地形洪积扇深海沟黄土塬及沟谷如果不施加人为措施,若干年后塬面边界将由a变为b线喀斯特地貌:石林峰丛等9.与气候要素的结合A.海拔高的地区应考虑气温的垂直递减:.6℃/100mB.山区应考虑迎风坡和背风坡。(降水量的差异)C.盆地不易散热,又容易引起冷空气的滞留等。同时易出现逆温现象(如图)D..坡向与光照强弱。如北半球南坡宜发展喜光植物。E.地形组合与气流运动关系,风的狭管效应等。G.等高线与等压线关系(如下图)10.与地区规划结合A.建铁路、公路应建在坡度平缓的地区。翻山时应选择缓坡,并通过鞍部。山

6、区公路应该沿等高线或河谷延伸。B.建海滨浴场、港口:浴场多选择在海滨缓坡沙岸;港口应选择避风的岩岸深水港湾。C.建疗养院:一般选在城郊山地向阳坡,清静,空气新鲜,森林覆盖率高的地方。D.农业区划:根据等高线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陡缓、水源条件等,因地制宜进行农业生产区划。一般平原或缓坡多发展耕作业;山坡草地多发展畜牧业;山地多发展林业。三、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1、确定水库及坝址的位置:水库---____区,库容大;坝址---____,河谷最窄处汇水峡谷2、确定铁路公路线:____缓,距离短,弯道少,少过河流,少建桥梁,避开沼泽、_____李王图1-7

7、李王读等高线地形图,图中虚线是计划从李村到王村修筑一条公路,按哪一条修筑最为合理?坡度断崖3、确定港口码头:水深、____、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避风典型例题1.此图采用的等高距为_______米,图中A点的海拔约_________米。2.图中字母所在处表示的地形部位分别是A__________,C___________,D_________E__________,F__________,G____________,3.若在图中所示范围内修建一座水库,从地形的角度考虑,请在图内选择合适的水库大坝的位置,并用M标在图上。E陡崖的相对高度米。1001100山顶鞍部盆地

8、陡崖山谷山脊M20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