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线损研究在配网线损管理中重要性

浅谈线损研究在配网线损管理中重要性

ID:5238163

大小:2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2-06

浅谈线损研究在配网线损管理中重要性_第1页
浅谈线损研究在配网线损管理中重要性_第2页
浅谈线损研究在配网线损管理中重要性_第3页
浅谈线损研究在配网线损管理中重要性_第4页
浅谈线损研究在配网线损管理中重要性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线损研究在配网线损管理中重要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线损研究在配网线损管理中重要性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线损分析的概念、方法及目的,其次通过列举具体工程实例对变压器、负荷率及最佳负荷区域进行了计算分析,并与理论值进行对比分析,为线损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以达到对配网进行合理配置的目的,提高配网运行的经济效益。【关键词】线损分析;配电网;线损管理根据某供电公司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该供电公司10kV线损率达到3.74%,由此可知,在配电网正常运行过程中,线损在整个电网损失中所占的比例比较大。因此,为了实现高效率的线损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有效

2、降低线损率、掌握配网结构、调度运行、生产管理、设备性能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必须对线损进行理论计算和分析计算,以便能够有针对性的采取科学合理的降损措施,最大限度的降低供电成本。1、线损分析的概念、方法及目的1.1线损分析的概念所谓线损分析,是指配电网在进行线损管理时,将本年度配电网的线损情况与国内的先进指标值、国家一流标准进行分析比较,查找当年线损出现变化的根本原因,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降低线损措施等工作。51.2线损分析的方法及目的目前,进行线损理论计算常用的方法包括:均方根电流法、平均电流法和最大电流法、

3、电量法和等值电量的求法。但是在实际工程中,计算本年度线损时多采用对比、并与上述理论分析、查阅资料、营业账目、实地调查等相结合方法。因此,将结合起来的方法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两种:网损分析法和线损分析法。网损分析是根据配电网中的输配电设备的分压、分线、分主变压器进行分析;线损分析是根据配网中的分线、分区进行分析。进行线损分析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分析线损升高或者降低的根本原因,找出在配网结构中各个组成部分存在的薄弱环节,分析影响线损的关键原因,以便能够针对性的采取降损措施,以降低线损率,提高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2、具体

4、工程实例分析5笔者结合多年的一线经验,以某地区实际运行的线路为例进行线损分析。该地区的电压为10kV,功率因数为0.85。笔者根据仪表记录的数据,整理出了在一天时间内本段线路整点的负荷电流,从1点到24点整点时刻的电流值分别为60A、54A、50A、50A、55A、60A、70A、75A、80A、80A、85A、85A、75A、75A、70A、75A、90A、95A、85A、85A、75A、75A、70A、75A、90A、95A、85A、80A、75A、70A、65A、62A。根据线损理论计算公式可以计算出该

5、配电网一天中的平均电流和平均功率分别为71.7A和1241kW,采用理论线损分析软件可知配网中的线损、铜损和铁损分别为162.13kW、115.18kW和205.44kW,所占的损失比率分为为0.64%、0.45%和0.81%。2.1配电网中变压器的经济性计算与分析取市场的平均电价0.65元/kWH,Tmax取值为4000h。根据各个不同型号的变压器市场价格,在配网中由于功率按照变压器的容量分配,因此变压器的实际负载率相同,计算结果如下:(1)根据计算结果可知,该地区变压器的实际负载率远远低于经济负载率,导致

6、变压器容量的浪费,对配网的经济运行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为了保证变压器的合理经济运行,应该根据线损分析的计算结果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与配置。假如本区变压器S5容量为315KVA时能够被充分利用,被更换后线损率从1.9%降低到1.72%,可以看出,能够有效的降低线损率。2.2配电网负荷率的计算与分析根据负荷率计算的公式:(2)5在配电网中,负荷率的值越趋近于1,配电网的经济性越高。据实践经验可知,当负荷率低于0.7时,会出现较大的降损率,本例中负荷率为0.75,还有较好的提升空间。为了降低配网中的线损,提高电气设备

7、的利用效率,必须对整个配网运行状态进行合理科学的分析,通过对电力负荷的合理配置,提高负荷利用率。2.3目前的配电网结构下最佳负荷运行区域的确定在本例中,选择使用等值电阻法对该配网中的两条线路进行最佳负荷运行区域的确定。在计算时,功率因素取1,线损率取平均值的-120%,最佳运行区域的计算结果为:Req为0.72,Pec为988.92,[P]ec为[550.43,1822.98],根据数据计算出来的最佳线损率为1.70。将上述运算结果与实际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可以得出如下结论:该条线路正常运行时,负荷在规定的经济

8、负荷范围内,达到了线路负荷经济性分布的基本要求。但该条支路并非处在最佳负荷运行状态,而是比最佳值稍大。通过将支路导线更换为经济截面积调节后所对应的线损率计算结果为:原负荷倍数分别为0.7、0.8、0.9、1、1.1、1.2时的线损率分别为1.84、1.78、1.77、1.78、1.81、1.85,可以看出线损率随着负荷的变化而变化,且由理论公式计算的最佳经济负荷比实际值要低,约为其0.8倍。通过相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