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蚤”缘何成了“爬蚤”? (2)(教师论文).doc

跳蚤”缘何成了“爬蚤”? (2)(教师论文).doc

ID:52383504

大小:55.00 KB

页数:1页

时间:2020-03-27

跳蚤”缘何成了“爬蚤”? (2)(教师论文).doc_第1页
资源描述:

《跳蚤”缘何成了“爬蚤”? (2)(教师论文).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跳蚤”缘何成了“爬蚤”?《读者》刊登了这样一个故爭:科学家把跳蚤放在桌子上,跳蚤迅速跳起,跳的高度均在其身高的100倍以上,堪称世界上跳的最高的动物。后來,科学家在跳蚤的头上罩上一个玻璃罩,再让它跳,这一次跳蚤只能触到玻璃罩。连续多次后,跳蚤终于改变了起跳高度以适应环境,每次跳跃总保持在罩顶以下高度。接下來,逐渐改变玻璃罩的高度,跳蚤都在碰壁后主动改变自己的起跳高度,最后玻璃罩接近桌Ifii,这时跳蚤已无法再跳了。科学家于是将玻璃罩打开,再扌口桌子,跳蚤仍然不会跳,变成“爬蚤”了。“跳蚤”缘何成了“爬蚤”?不是因为它丧失了跳跃的能力,

2、而是在一次次的受挫中学乖、以致麻木了。尽管玻璃罩己经不存在,但它连再试一次的勇气都没有了。玻璃罩潜意识地罩住跳蚤的心灵,这是多么可怕的事实啊!审视教育教学T作,我不禁思绪万千,许多教师不正搬演着“玻璃罩”这一角色吗?他们为了捍卫所谓的“标准”,无视学生独特的理解。在追求“完美”屮,上演了诸如“冰雪融化了就是春天是不正确的”、“一定要喜欢课文的内容”等一幕又一幕。在一次次残酷的打击下,学生真的“聪明”了。经验告诉他们,思考时千万不可“随心所欲”,必须揣摩老师的“标准”。就在这一次次揣摩屮,个性鲜明的学生失去了自我,个个成了老师“标准”下

3、的“好学生”,发散思维受到抑制,创新精神荡然无存。《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健康的个性、良好的自信心、勇于创新的精神,掌握知识不再是学习的唯一目的,而是认识科学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学习方法的手段。教学屮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获得结果;强调的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的探索精神,而不是追求所谓答案的完美。因此,在解决问题时,我们要摒弄“标准”的朿缚,为学生营造广阔、自山的空间;要坚持正面评价,欣赏学生的奇思妙想;提倡标新立异,鼓励学生展开争论,学生的鲜明个性和创新精神一定能得以持续发展。“跳蚤”变成“爬蚤”

4、的实验已经说明了一切,但愿这样的悲剧不会在学生身上重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