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民族聚落公共空间形式探析——以贵州侗族为例.pdf

传统民族聚落公共空间形式探析——以贵州侗族为例.pdf

ID:52402475

大小:760.7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27

上传者:U-14520
传统民族聚落公共空间形式探析——以贵州侗族为例.pdf_第1页
传统民族聚落公共空间形式探析——以贵州侗族为例.pdf_第2页
传统民族聚落公共空间形式探析——以贵州侗族为例.pdf_第3页
传统民族聚落公共空间形式探析——以贵州侗族为例.pdf_第4页
传统民族聚落公共空间形式探析——以贵州侗族为例.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传统民族聚落公共空间形式探析——以贵州侗族为例.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第38卷第6期248SichuanBuildingScience2012年12月传统民族聚落公共空问形式探析——以贵州侗族为例金双(苏州科技学院建筑城规学院,江苏苏州215011)摘要:传统民族聚落公共空间是举行行政议事、宗教性集会、民族节庆、休闲娱乐、农事活动与社会交往的场所,集中体现了地域民族文化的特质。通过对贵州侗族地区民族聚落公共空问调研,从民族聚落公共空间的历史性、功能性、社会性三方面分析了公共空间的形态与特质,并予以总结提炼,探求其可借鉴的空间艺术及地域构建技术,为现代民族村落公共空间建设提供基础性的参考资料。关键词:民族聚落;公共空间;侗族中图分类号:TU25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933(2012)06—248—05信仰与崇拜,不同的风情与习俗,不同的美学追求,0引言成就了侗族村寨独特的生态坏境。侗族村寨选址于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除汉族外,有55个山水之中,侗寨多依山傍水,溪流穿寨而过,风雨桥少数民族。据2000年人口普查统计,中国少数民族横跨其问,鼓楼圪立寨中,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互相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数的8.5%,分布在全国总面依存,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天人合一”;民居建筑因积60%以上的地区。传统的民族聚落是人群聚集地制宜,为保护有限的耕地,爬坡上坎,越岩跨水,以生息、生产和居住的载体,是中国社会结构和村镇发不破坏环境为前提,建造出形形色色的吊脚楼、过街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质朴隽楼、悬柱楼,层楼叠翠,尽展侗家风采。建造侗居,包永、色彩纷呈的文化宝藏,是各地民族村镇发展的历括楼、桥、亭、堂等,均就地取材,杉树是其重要建筑史记忆和民族文化之本。材料;所有建筑都是木结构穿斗式建筑,民间匠师精传统民族聚落公共空间的研究,特别是对空间湛的木作使村落建筑空间形态千变万化。最能体现形态内在形成机制以及相互间作用,即空问与人的侗寨公共空间特征的是他们的公共建筑及其相关的互动关系的研究,有利于加深对民族文化的理解,有室外空间形态,包括寨门、鼓楼、风雨桥、祖母堂、凉利于民族聚落发展,使这些在民族村落中最富生活亭与戏台、谷仓与禾凉等,共同构成了侗族地区的环气息、最富人文精神的部分得到延续。境景观(图1)。1侗族传统聚落概述侗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具有悠久历史和燥烂文化的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三省毗邻地区。侗族先民是活动于长江中下游与北部湾沿岸的“百越”中的“骆越”,是古越人的一个部落。古越历史悠久,文化恢宏,渊源可以追溯到六七千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时期。贵州黔东南地区聚居着侗族总人口的三分之二,传承了侗族善耕、住干栏房的基因。由于侗族所居住的地域环境特殊以及他们的历史、社会、文化的传承迥异,他们有不同的图1贵州黎平地扪侗寨收稿日期:2012-03-23作者简介:金双(1973一),女,江苏高邮人,讲师,主要从事景观规设计与教墼作o.2侗族聚落公共空间的主要特点基金项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09年科研开发项目(2009一k6-5)E—man:j岔@0一m侗寨公共空问在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长河中, 2012No.6金双:传统民族聚落公共空间形式探析——以贵州侗族为例249受到一定时期物质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具有鲜明的3)节庆场所地方特色、民族风格和时代感。每逢佳节,侗族人都要齐聚于鼓楼前广场上举2.1以社会关系为中心的公共空间行各种庆祝活动。大家聚集在鼓楼前的广场,穿上鼓楼是侗族固有文化的象征,鼓楼建在村寨中节日的盛装,舞龙灯、唱侗戏、跳芦笙舞等,充分享受央,是侗寨的活动中心,它有聚众议事、击鼓摧征、祀节日的欢乐。春节时,各寨间进行“月耶”(侗歌比奉祖先、排解纠纷以及娱乐活动等多种功能,还在通赛)走访,倾寨出动,主寨在鼓楼前设宴款待来宾,婚范围界定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所以说鼓楼是侗族男女青年则利用这个机会对歌择偶。传统聚落的精神中心,是氏族关系的象征,是聚落中4)日常休闲最高等级的建筑,是整个聚落最重要的活动中心。鼓楼又是侗族人民休息和娱乐的场所。在一天2.1.1鼓楼的历史的辛勤劳动之后,人们晚问喜欢到鼓楼聚会。鼓楼鼓楼的历史与侗民族一样古老,侗族古歌中这中央通常燃起一个火堆,人们随意围坐在火堆四周样唱道:“未曾立寨先建鼓楼,砌石为坛祭圣母,鼓谈古论今或商议农事。青年男女则汇聚鼓楼习吹芦楼心脏作抠扭,富贵兴旺有根由”。即说有侗寨就笙、集会对歌,在鼓楼内行歌坐月。一般男女对歌各有鼓楼,建好鼓楼村寨才会兴旺。贵州黔东南地区有一个领头的,女声先唱,男声接着唱,多为即兴对侗寨有大小鼓楼180余座,现在能兄到最古老的是歌,要求对答如流,衔接自然,这是显示聪明才智和从江县增冲鼓楼,始建于清康熙拾壹年(1672年),物色对象的大好时机。距今已有360年历史。增冲鼓楼为十三层八角攒尖由于鼓楼具有如此众多的功能,它在侗族人的顶密檐式鼓楼,檐板四周被彩绘及雕塑装饰得十分心目中便占有极高的位置。侗语中,鼓楼被称为精美,双层亭顶形态威仪。侗民用最好的材料请最“播顺”,即“寨胆”,有“寨子灵魂”之意。可见鼓楼好的匠师施工,鼓楼成为侗寨形态最美、装饰最华具有特殊的社会文化作用,它是侗族强大的内聚力丽、最好的建筑。和高度的群体性的象征,并在村寨布局中占有主导2.1.2鼓楼的产生地位。氏族血缘关系影响了中国村落的布局。自古以2.1.4鼓楼的建筑特点来,侗族便“聚族而居,窟宅之地皆呼为寨,或二三鼓楼建筑是由“干阑”民居发展而成的,它是仿家为一寨,或百数十家为一寨”。最初,每个侗寨由照杉树的形状逐步形成鼓楼的艺术形象。同血缘的一个族姓组成。如今,除个别大寨外,大多侗族鼓楼是由阁底、塔身与亭顶3段组成的密数村都是由同地域内的多个自然寨组合而成的,村塔型塔式建筑,塔身又分塔身与鼓亭两个部分,鼓亭内各寨自建鼓楼作为本族族姓的标志性建筑J。是放鼓与击鼓的地方。各层平面是规整的几何图形一个鼓楼代表一个族姓,如果一个村寨中有四五个构成的,常兄的有方形、六边形、八角形,也有两种形族姓,这个村寨就建四五座鼓楼;同姓村民共同建状并用的,如从江县青寨鼓楼共7层,底层与二层为造、共同使用、共同所有鼓楼。通婚范围也以鼓楼为四角形,以上各层为八角形,亭顶是八角攒尖顶。鼓界,同一鼓楼的各户禁止通婚。作为氏族的聚集场楼层高均为单数,最低的往洞小塞鼓楼只有3层,最所和标志,鼓楼建于村寨的中心,被视为“遮阳树”,高的鼓楼有21层,因侗民视单数为最吉祥的数字。用以保佑全寨的兴旺和安宁。每一座鼓楼都悬挂皮亭顶是鼓楼最精采的部位,有歇山顶和攒尖顶两种,吉鼓,故称为“鼓楼”。攒尖顶的做法是依据塔身的形状做成八角攒尖顶、2.1.3鼓楼的功能六角攒尖顶或了四角攒顶等。1)氏族礼制中心侗族鼓楼形态不同于汉族地区密檐佛塔,鼓楼鼓楼是每个氏族议族内大事、订立族约和族规、除低层为封闭结构,其他各层均四壁通透,结构外商议御敌及团结等问题的地方;还是组织兴修水利、露,风格粗犷。亭顶是鼓楼精心打造的部分有地域开山造田、评议物价等生产和经济活动及排解各种特色。黎平县肇兴大寨内有五座鼓楼,分别属于仁、纠纷的场所,是族内必然的公共活动中心。义、礼、智、信5个小寨。肇兴大寨古称“溪洞”,地2)传递信息处山间盆地,一条溪流穿寨而过,山寨象一条大船,村寨中如果发现匪情或火灾等紧急情况时,登仁寨位于船首修建7层鼓楼,义寨与礼寨位于船仓楼击鼓为号,人们听到鼓声,就迅速到鼓楼前聚齐。部位,修建11层与13层鼓楼,形似高大的风帆;智邻寨的人也赶来,共同商议对策,大家互相支援,共寨鼓楼位于船蓬部位,修建9层歇山顶鼓楼,以示平同渡过危难。顶的船蓬;居船尾的信寨鼓楼为11层,挺扳高大,能 250四川建筑科学研究第38卷使船昂首向前。社会群体中分化出独立的宗教组织和产生职业性的2.2以信仰为背景的公共空间僧侣阶层,它的宗教活动具有全民性、集体性的特2.2.1祖母堂点。在侗族的宗教信仰中,最重要的是萨崇拜。侗2.3以交通为主要功能的公共空间乡南部地区普遍崇拜的女性神,称为萨岁,意为始祖2.3.1寨门母,是最高的保护神。人们都认为她神通广大,能主侗乡山寨,逢寨必有寨门。侗族村寨大多由一宰人间一切,能影响风雨雷电,能保境安民,能镇宅个姓氏或几个姓氏聚居,寨子的前沿与背后,依照自驱鬼。然环境设篱笆栏栅、石墙围寨。进寨的主要道路都“祖母堂”是侗族祭奉女神的特殊建筑,是供奉设有寨门;寨门是侗族村寨的公共标志,它是界定寨“祖母神”萨的地方;萨,侗语意为“祖母”或“圣祖内寨外,碓定山寨范围的表达形式,亦是山寨的人母”,是侗族原始宗教与史诗中的“创世主神”。按口。侗寨的寨门大都为牌楼式或凉亭式木结构建神的行为和神的地位分,共有13位女神。对女神的筑,但没有传统门的门扇,仅有门框作为空间限定的崇拜是侗族社会原始母权制的遗存J。标志,在寨民心目中具有防灾辟邪保平安的作用,还贵州从江县龙图大寨祖母堂建在鼓楼左侧,是是迎宾送客的场所。一小型庭院式建筑,仿歇山顶砖墙中竖宝顶,院内有侗族寨门的形式有干阑楼阁式、门阙式以及两一天井,地坪用卵石拼成太阳图案,祭堂中间竖一大者结合等形式。侗族大都临水而居,寨前建有风雨石桩,四周竖12棵小石桩示作以萨巴天为中心的桥,很多寨门建在风雨桥上,与桥形成一体,过桥进13位女神,大石桩上撑一把半开的油纸伞,谓“撑天门人寨。伞”,以祈庇荫子琛,人丁兴旺,村寨安宁。2.3.2风雨桥2.2.2萨坛侗族村寨的风雨桥又称“花桥”,一般建在村寨在黎平、榕江、从江、龙胜、三江、通道等地,侗寨的人口处,同周围环境融合有很强的观赏性,是侗族里没有祖母堂的都建有萨坛。萨坛设在寨子中间比村寨典型的民族标志物。侗族喜临水而居,风雨桥较清静的地方,一般都是露天坛,一个半园形的土是架于河上的通道,并起寨门的作用。风雨桥有多堆,四周砌石块。萨坛往往有专人看守。守坛者或种功能:首先,它方便了村寨之间的联系,是人畜通世袭,或由卜测产生。萨作为寨子的最大保护神,建行所必需的交通建筑;其次,风雨桥建有廊与亭,长寨子时就要考虑萨的存在,建立萨坛是寨子的一件廊两边建有带长凳的栏靠,便于行人驻足休息、观赏大事,称为安殿。萨坛建成后,要举行安殿仪式。全景致和躲避风雨。风雨桥还作为侗族重要交往空间寨男女身穿盛装,在萨坛前踩歌堂,吟唱《萨之歌》,而存在。平时,寨子里的人们聚集在这里谈天说地,歌颂萨的功德,冀求萨的保佑。侗族对萨最为虔诚,年轻人谈情说爱,/J',JL嬉戏游玩;节日期间,侗家妇时不时要奉祀这位老祖母。初一、初十要烧香敬茶。孺身着节日的盛装汇聚桥廊四周观看各寨的大小芦每年的新春是祭萨的El子,届时全寨男女集合在萨笙队的比赛,欢庆娱乐。坛。年轻妇女们手牵着手或手搭着肩围着坛前石坪最早的风雨桥是全木结构的,整座建筑全系榫边唱边舞,祈求萨在新的一年里降福、消灾、保寨安接而成,长廊的屋面上建有形式各异的桥亭一至数民、风调雨顺。祭毕,众人围坐萨坛就餐,表示与萨座,一至多层。廊及亭顶均以小青瓦复盖,亭檐瓦梁共进午餐。这时,鸣锣燃炮,男的吹笙前导,女的随端头塑有檐玲,瓦脊与亭顶上饰有双龙抢宝或葫芦后又边歌边舞。在春节,寨里男女歌队、戏班或芦笙宝顶。桥内的梁枋之上饰以木雕及彩绘,内容都是队要出发去别的村寨时,也要先到萨坛前祭祀,以求侗族人民生活劳动的情景和历史故事。风雨桥是侗出行顺利。古代,寨众出师抵御外敌时,更要祭祀族人民引以为豪的建筑物,以其鲜明特征区别于其萨,祈求萨庇佑刀枪不入,胜利班师。关于这位始祖它桥梁。风雨桥的桥亭与村寨中鼓楼的造型相似,母的身世,据传说是一位为维护侗族先民利益而牺挺拔秀丽,桥廊则与民居的横向线条相吻合,从而使牲的女英雄。侗族崇拜萨岁实际上是一种祖先崇整个村寨中的民居、鼓楼、风雨桥与寨门成为一个完拜。长期以来,在侗族民间形成了一整套萨文化,包整的整体,共同表现出侗族村寨所特有的艺术风貌括有关萨的传说故事和歌谣、踩歌堂、吹芦笙以及各与民族特色,被称为侗家建筑三宝_2]。种敬萨祀萨活动等,在侗族文化史中占有重要地位。贵州侗族地区最好的风雨桥要数黎平县地坪风祖母堂和萨坛作为侗民从事宗教活动的公共空雨桥(图2)。地坪风雨桥横跨南江河上,是黎平至间,特点鲜明。侗族自然宗教的重要特征是它未在广西三江与桂林的交通要道,始建于清光绪贰拾年 252四川建筑科学研究第38卷二是人文生态,包括村落的风俗习惯、民问文学、民行整合,以适应现代活动的需求;其次,着力维护民间艺术等精神内涵和行为方式以及生产、生活方式。族的人文生态景观资源不被淹没,对村寨内具有特它们的形成是历史的积淀,因此,民族聚落景观记录殊文化价值意义的节日活动进行保护,再现居民的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生活场景,构建民族聚落文化的记忆,并对村寨内传居民是民族聚落的创造者和拥有者,民族村寨统手工业的技艺加以保护。的人居环境将随条件变化而发展,具有极强的衍生4结语性。我们所看到的只是村寨发展的一个阶段而已,它们将会在其自身发展的规律中进步。民族聚落景观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带有鲜明的在村落文化景观保护的实践性研究方面,贵州区域性特色,是人类历史和社会发展的积淀。它所省文物局在黔东南地区民族村落文化遗产保存比较蕴含的丰富的历史信息,对于我们今天的研究与发完整的村落,开展了村落遗产名录、村落景观要素、展有积极而重大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致力于民族村落传统制度文化遗产保护、村落传统建筑改造、村聚落景观的保护工作,使得文化的多样性得以延续。落文化变迁路径、基础设施改造等一系列的实践工参考文献:作。例如侗寨的道路修建、居民适居性改造试点等。这些对于探索村落文化景观保护与发展的模式有积[1]中国民族建筑编写委员会.中国民族建筑(第一卷)[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极的借鉴意义。[2]王晓莉.中国少数民族建筑[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在村寨文化景观的具体保护措施方面,应该以2o07.改善人居环境为核心,有序地、有机地推进。首先,[3]罗德启.贵州民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对村寨内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和古迹进行修复,[4]侗族的宗教信仰[EB/OL].地理资讯频道,2010.同时,对村寨内开展节日和文化活动的公共空间进(上接第247页)定的径高比1:1端面不处理、径高比1:1端面蜡封处部集料和胶浆不均引起的同一截面竖向位移的不理以及径高比1:1.5端面不处理等三组不同界面状同。态的沥青混合料试件在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中的变由图6的水平位移场图中可以看出,对于端面形进行了全程测量,经过比较分析局部区域段的竖不做任何处理的试件,试件表面上下端面处的水平向变形,发现后两组试件与规范规定的前一组试件位移较小,而试件中部区域外侧的水平位移较大;试局部区域竖向应变更易达到相对稳定状态,因而更件表面有一段从上至下区域,其水平位移为0,这段能反映材料真实应力一应变关系和受力性能;并且端区域偏离试件测量区域中心线;对于端面蜡封处理面蜡封处理和降低径高比能够降低整体竖向应变随试件,同一竖截面的上中下3个位置试件的水平位荷载比变化的速度。移大小比较接近;竖向也存在一段水平位移为0的2)通过三种界面状态下水平、竖向位移场的区域,偏离试件测量区域中心线。分析比较,再次验证了沥青混合料具有散粒体性质;沥青混合料中矿物颗粒表面总是与胶结物形成比较了端面不处理试件与端面处理试件破坏形式的固一固界面,由于它们间的各项性质均显著不同,因不同;并且从位移场图像中可以解释试验中观测到此材料试件在受力后易形成薄弱环节,再加上沥青的破坏形式。混合料内部先天的空洞,因而极易引起裂缝的产生。参考文献:而水平位移场图能够反映材料试件中集料胶浆分布不均以及先天空洞对其破坏形式的影响。综上所[1]虞将苗,李晓军.基于计算机层析识别的沥青混合料有限元模型[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6(01):16—19.述,对于端面不做任何处理的试件,各档水平位移大[2]黄碧霞,陆阳,张华.基于图像识别的沥青混合料有限元小的分界线处显示试件区域存在横向裂缝和竖向建模[J].路基工程,2007,135(06):5-6.(斜向)裂缝;而端面蜡封处理后的试件,各档水平[3]乔英娟.沥青混合料位移场测定与流动性车辙分析[D].大位移大小的分界线处显示只有竖向(斜向)裂缝,这连:大连理工大学,2007.与试验中观测到的破坏形式一致。[4]张蕾,陈静云.间接拉伸试验条件下沥青混合料变形特性[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7(6):856—4结论858.[5]乔英娟.沥青混合料位移场测定与流动性车辙分析[D].大1)通过采用变形数字图像测量系统,对规范规连:大连理工大学,2007.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