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美术教育与德育

论小学美术教育与德育

ID:524037

大小:24.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7-08-22

论小学美术教育与德育_第1页
论小学美术教育与德育_第2页
论小学美术教育与德育_第3页
资源描述:

《论小学美术教育与德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论小学美术教育与德育德育在学校教育中历来占有重要地位。在小学教育中,除了有专门开设的思想品德课以外,也通过各科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美术教育便是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审美情趣,给学生以情感的陶冶,使学生在认识自然与社会、掌握知识与技能、发展智力与能力的同时,受到潜移默化的道德教育,美术历来作为宣传的手段和教育的工具而被人们所重视。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就说过:“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古代大兴庙宇、开凿石窟、画壁画、造佛像等等,都是为了宣传宗教教义,那也是一种“教育”;而今,美

2、术作为学校教育中的一门学科,成为培养青少年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教育作用对于提高青少年的精神境界,造就一代新人也就具有了更为重要的意义。美术教育的德育功能是十分明显的。作为一种美术活动所具有的德育价值,几乎随着美术课的整个过程而出现。美术课在作为德育手段方面,有着其它学科所没有的优势。因为美术的特征是艺术形象,它不是通过理论的说教与灌输,而是通过具体的、有情趣的、生动的形象反映出来的。尤其是在欣赏过程中,以其直观的艺术形象作用于人的情感,使欣赏者受到美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以及画家精神气质

3、、感情表达的影响。通过欣赏由情感上升到理智,从而获得情感的体验和道德的教育,并逐步掌握道德判断的标准。当欣赏到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时,必会被纤夫的形象所感动,感到沙皇俄国的贫富悬殊及纤夫劳动的艰辛而同情劳动者;欣赏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又会被其纯洁的心灵与美丽所打动;再如当学生了解并欣赏到我国传统的美术作品是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辉煌的成就光耀于世界艺坛,成为人类文化的瑰宝时,其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也就会油然而生。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而值得我们教师重视的是,要把握好教材内容,适时适度地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曾

4、听一位教师上敦煌壁画“九色鹿”一课,佛教传说讲得头头是道,构图、色彩分析得详详尽尽,但对佛教的传说没有批判分析,对敦煌的伟大影响也是只字不提,失去了对学生进行民族自豪感的教育机会。其实这位教师并不是不懂得敦煌宝库的教育价值,而是只顾了知识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德育渗透。而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并不只是通过欣赏教学来实现的,更主要的是通过其各课业自身的内容,如对工艺、造型、建筑和生活中人物的体态、动作、服饰等形式美感的识辨能力来辅助德育的。人的审美观与道德观念有直接关联,美好的情感促使人们有美好的行为。如果一个人不辨美丑

5、,就很难判断善恶,识别真伪,尤其是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必要的美的形象的教育和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不然便会美丑不分、善恶不辨、言行粗俗、恶习滋长。而通过美术教学,在形式多样的写生、创作活动中,使学生产生一个由观察、感受、动情、抒情到爱的升华的心理过程。观察生活,表现生活中的好人好事、先进思想和事物,就是一种高尚情感支配下的行动。因此,美育与培养美感就是培养对生活的热爱和为之建设为之献身的精神,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陶冶情操。德育以理论规范人们的道德观念,使学生晓之以理。美术教育则以美的形象动人以情,孕含着道德观念的

6、教育。因此,蔡元培说:“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