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经济增长_中国_印度经济比较的理论反思.pdf

与经济增长_中国_印度经济比较的理论反思.pdf

ID:52430885

大小:623.11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27

与经济增长_中国_印度经济比较的理论反思.pdf_第1页
与经济增长_中国_印度经济比较的理论反思.pdf_第2页
与经济增长_中国_印度经济比较的理论反思.pdf_第3页
与经济增长_中国_印度经济比较的理论反思.pdf_第4页
资源描述:

《与经济增长_中国_印度经济比较的理论反思.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随笔文化精神!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中国!印度经济比较的理论反思韦森对近十几年来中国与印度在经济增长与绩效方面的差异,国几年!原因何在?作为一个制度经济学领域的探索者,笔者自然会内外学术界甚久以来一直觉得是个谜。()%’年中国改革开放前,基于理论经济学思考的“偏好”来反思近些年来中国与印度在经济同作为亚洲的两个世界人口大国,中国与印度在综合国力以及人增长的制度层面上的原因。这里仅从以下三个方面谈一点自己的均*+,等指标上相若。经过!"余年的经济改革,中国在整体经济看法。业内同行会发现,这些看法与其说是源自笔者的逻辑推理,实力和人均*+,上均大

2、大超过了印度。譬如,在!""-年%月印度毋宁说只是构成了笔者的直观印象。总理瓦杰帕伊访华后,英国《经济学家》杂志曾发表了一篇题为“印一!对经济增长而言"制度是重要的"度对中国:落在龙后面的老虎”的专题报道。这篇报道一开篇就但可能不是决定性的指出“:!.年前,中印这两个又脏又穷亚洲大国的生活水准颇为相似,但如今中国人的平均收入几乎是印度人的两倍(”/012!对于在近代史上西方世界社会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34546789:!""-)。按照世界银行的数字,中国!""(年的人均*+,系,())-年诺贝尔经济学纪念奖得主之一诺思(+4=@A;88B

3、4<90)教为’)"美元,而当年印度只有#."美元。即使按照购买力平价计授已在一系列著作中做了许多理论阐释(见诺思和托马斯,())#;算,中国人均实际收入也比印度高出%""。然而,近来国际上也有诺思,()));诺思:())")。按照诺思和其它新制度经济学派理论家学者对印度的经济增长速度与实力有许多正面的评价。譬如,按照的见解,以较充分和明晰地界定产权为核心的制度变迁,改善了十麻省理工学院的政治学者黄亚生(音译)和印度出生的哈佛大学商七、十八世纪西方世界市场经济发展初始阶段上的要素和产品市学院的/;<=5>0;55;教授于!""-年%月!#日在《

4、华尔街日报》场,其结果是“,市场规模扩大导致了更高层次的专业化分工,从而发表的一篇文章,投入中国的外资尽管超过印度的("倍,且中国增加了交易费用。”继之而来的是“,组织的变迁旨在降低这些交易的国民储蓄率高达*+,的#"("印度只有!#"),但在过去("年费用,结果是市场规模扩大,发明的产权得到更好的界定,从而在中,中国经济的年增长率实际上大约为%",印度则为?"。这说创新收益率提高的同时,创新成本得到了根本性的降低。”由此,诺明,与中国相比,印度的资金利用得更有效率。与中国整体经济发思认为,正是这一系列相互促进、相互关联的组织形式和制度安排展水

5、平和经济绩效相比,印度到底如何?的变化,为西欧的科技和工业革命铺平了道路(诺思,())))。诺思最近,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邀,笔者赴新德里参加了一次在其后的一系列文著中,还用了大量史实来说明这一观点。诺思和有关世界贫困问题的国际讨论会。赴会期间,笔者对印度首都新德其它新制度经济学家的理论见解,归纳地说,就是在人类历史发展里进行了一些实地走访,并与印度中国研究所的几位专家就中国的长河中,制度是重要的。制度与市场与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为与印度的经济问题进行了一个下午的交流。从高楼大厦林立的东经济增长提供了空间和激励。方大都市上海来到人力车、牛车、三

6、轮车、拖拉机、大小卡车、小汽受诺思和其它新制度经济学家的理论观点的影响,国内经济车和公共汽车(几乎全没空调)车水马龙的新德里,觉得反差甚大,学界的不少同仁亦相信,对于一个社会或地区的长期经济增长而也感触颇深。笔者还没到过孟买和加尔各答这些有着许多世界著言,制度是决定性的。这一见解,与马克思主义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名贫民窟的印度大城市,单就印度首都新德里来看,与中国东部沿方式是人们社会交往形式变迁以致历史发展最终动因的观点,形海城乡相比,笔者贸然判断,印度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可能要落成了鲜明的对照。对于这一点,笔者已在最近的一些著作(韦森,后中国十几

7、年甚至二十年。!""(;!""-;)中做了一些评述。这里,笔者只想提出进一步的初步中国经济改革开放二十余年,竟把印度经济甩后十几、二十判断:把印度近现代社会的历史发展轨迹与新制度经济学的论辩60国际经济评论!""#$%&’随笔思路结合起来,我们会发现,诺思对西欧社会近代历史观察所得出宁波、绍兴等地区民营企业家“制度创新”的结果。但是,这种倒因来的这些理论结论,可能并不适应于东方和亚洲社会,至少我们可为果的论辩思路却难以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把浙江民营企业以认为,在近现代印度社会历史的演化过程中,诺思的制度变迁理的发展归结为某种“制度创新”,那么

8、,这种“制度创新”为什么会发论难以验证。生在像温州这样的浙江“边缘地区”,而不是发生其它任何地区?是首先,从理论上来说,新制度经济学家们的“制度是重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