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与教学模式.ppt

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与教学模式.ppt

ID:52484821

大小:262.36 KB

页数:20页

时间:2020-04-08

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与教学模式.ppt_第1页
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与教学模式.ppt_第2页
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与教学模式.ppt_第3页
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与教学模式.ppt_第4页
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与教学模式.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与教学模式.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4章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与教学模式§4.1教育观的转变教育观: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对教育的系统的理论认识。教育观所认识的是整个教育中的基本问题或共同问题。基本问题4个方面:①教育是什么(本质)②教育的作用(价值)③怎样发挥教育的作用(实践)④教育作用的结果问题(质量)4.1.1传统教育观的发展及其弊端传统教育观的发展分两段:第一段:1949年—1976年,教育为政治服务,“5分加绵羊”的“优秀人才”(人=工具)。 第二段:1977年—1987年,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活动,注重个人价值和潜能的充分发展(忽视了思想教育)。4.1.2现代教育观的主要特点从20世纪70年代起— 对旧教

2、育观的反思和对新教育观的探索; 现代教育还在充实和完善之中; 但基本框架是:“P46,四个方面” 精髓与核心:是建立在科学人性观基础上的主体教育思想。 特点:P46主体性的3个基本特征:积、自、开 现代教育观强调:素、创、终、双、情、四现代与传统在思维上的对立(5条)P46§4.2信息技术教学系统与教学过程4.2.1教学系统系统:是指由若干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要素(或成分)为达到一定目的而组成的有机整体。教学系统可以定义为:由师生共同活动组成的旨在提高人的素质的管理系统。1、教学系统4要素:教师、学生、课程(或称教学内容)和条件(或称媒体)目前仍争论的问题:(1)要素个数:三

3、、四、五(2)师生的主体性:双边活动的主体(导—动)2、教学系统主体活动的特点多系列、多层次、多成分认识、实践5层次心理、社会、管理教师学生由低向发展研究目的:系统运行和功能的优化3、教学系统的功能(1)宏观:①历史:沟通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 ②沟通个人和社会的桥梁(2)微观:培养受教育者健全和谐的个性:教养、教育和发展(3)功能优化:①关系:3方面关系处理②重心:发展能力,培养创造性4.2.2教学过程1、概念教、学双边活动过程P48师生双方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逐步深入了解客观世界、发展自己的认识过程和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的实践活动过程。2、本质培养人:是学生

4、在老师的指导下批判继承和探索发展的学习过程。3、基本阶段5阶段:(1)课前准备阶段(备课、预习)(2)课堂教学阶段(主体)(3)复习巩固阶段(形成技能)(4)运用熟练阶段(巩固、应用)(5)评价反馈阶段(信息反馈)§4.3教学模式的研究4.3.1教学模式的概念课堂教学模式:构成课程和课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型或计划核心:创设一种学习环境。P49我国的3个定义:P49-503点认同:理论指导、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利用学习资源“传递—接受”式是传统教学模式的一个共同特点。基本程序:5步P50特点:以教师为中心,利于教学目标实现,适“初级学习”4.3.2传统教学模式的主要

5、特点4.3.3现代教学模式的研究适合“四大支柱”观的教学模式研究方兴未艾。1、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发挥主动,积极,创造性,实现对知识的有效建构。特征:6条,P512、新教学模式,或“主导—主体”教学模式传统与建构主义模式的结合,产生新的、更为有效的教学模式,为我国当前教学改革中的一个新的亮点。 两者理论基础同;奥苏贝尔+建构主义 从可操作性角度讲,新教学模式的“两个中心、三个学习空间”+“重视情感因素作用”较易于把握。两个中心:教师、生为中心三个空间:自主学习、有意接受学习、协作学习空间§4.4信

6、息技术新教学模式案例与点评4.1.1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李冬梅老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P52—55教学模式: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 教学内容:初中信息技术 教学对象:初中低年级 具体做法如下:每个模块的教学过程一般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基本知识的学习阶段第二阶段:电子作品设计阶段教学案例第一阶段:基本知识的学习阶段①   第一阶段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模式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使用所学模块完成一个电子作品,首先要让学生知道所学模块都能干什么。这就是一个模块的基本知识的学习。这一阶段主要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课堂教学过程如下:1.教师提出任务,给出样板2.学生讨论、分析任务,发现新问题3.

7、教师讲解任务中碰到的新问题4.学生上机实践,完成任务(教师随时解决学生碰到的问题)5.教师检验学生所做的任务,并做记录6.学生完成任务后在计算机上“自由活动”返回第二阶段:电子作品设计阶段学生通过第一阶段的学习,对一个软件能干什么有了一个基本了解之后,就可以进入第二阶段的学习了,即电子作品设计阶段的学习。这个时候就要向学生提出一个大问题:你相用这个软件做什么?这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定量的成型作品,启发学生的创作欲,去构思各自作品的蓝图。教学过程为:1.学生浏览以往学生的作品,构思设计自已的作品2.搜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