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方法

关于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方法

ID:5249039

大小:2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2-07

关于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方法_第1页
关于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方法_第2页
关于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方法_第3页
关于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方法_第4页
关于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方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方法  摘要:水土保持是指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以及合理使用山丘区以及风沙区水土资源,维护以及提高土地生产力,这样可以有利于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同时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综合性科学技术。关键词:水土保持;适宜性;评价方法中图分类号:S1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引言水土资源它人类赖以生存以及发展的基本条件。当前我国面对的现实是人口基数大,人均水资源低于国际标准,同时表现出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因此,水土保持规划这是同国家生态安全以及可持续发展而息息相关的,并且也是国土整治规划之中非常重要组成的部分,开发、利用、保护水土资源的一项不可或缺的决策技术。2

2、、适宜性评价的现状我国的水土保持工作大约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开展,经历了将近50年的发展其取得显著的成效。特别在近几十年来,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方面研究逐渐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于此同时也收到了一些同适宜性间接有关的研究成果,但是同适宜性直接相关的研究报道则相对来说较少。当前,同适宜性评价间接相关的研究,7主要则是通过评价水土保持措施的效应来评价它的好坏,并且通过水土保持措施的采纳程度以及保存率,和小流域水土保持措施的优化配置,来摸索水土保持措施的适应性。2.1、水土保持措施效应的估算以及评价方法水土保持措施效应的科学评估则是筛选以及确定最佳水土保持措施的基础,并且也是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一

3、个相当重要的部分。关实际上关于水土保持措施效应的评价方法,总共有2类5种,第一类对比分析法包括时序对比分析法以及集水区对比分析法,第二类是模拟分析法包括成因分析法,统计模型法以及物理模型法。并且偏多的学者使用成因分析法或者是对比分析法来对研究区域进行了一些相关的水土保持效应的估算。在学术界也有人提出其他的水土保持效应的评估方法,比方说可以能比较明确反映水利、水土保持措施以及减少单位泥沙量时减少的径流量的减沙水代价概念来进行评价水土保持措施的水沙效应,并且也有用建立水土保持措施的蓄水拦沙指标体系来进行区域的蓄水拦沙的估算。2.2、水土保持措施的采纳程度水土保持措施采纳程度将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4、,同时也包括了正负2个方面的因素。目前已经有学者使用决策模型以及成本-效益分析这些方法来对措施采纳程度的影响因素来进行相应的定量分析。在黄土高原地区,7不同措施的保存率一般是依照梯田、造林、种草,这样顺序排列的,而风沙区的综合治理较土石山区来说保存率较高,不同措施的保存年限顺序也是依照梯田、造林、种草,保存率以及保存年限等来呈显著的正相关。如此则正好说明梯田本地区最为适合的水土保持措施。2.3、水土保持措施的优化配置当前水土保持措施的优化配置这是近几年来的一个研究的热点,所以,这就有了不少的研究成果。而有的学者则通过分析评价黄土高原典型小流域现有的治理模式,提出了措施配置应该考虑到土壤资源的

5、合理利用、区域的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以及地形部位特征的变化,并且初步确定不同侵蚀类型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关键措施以及组合方案。并且也有学者曾经使用基于地理信息系统以及数据库软件的专家系统,这样则就对黄土高原林草措施的优化配置来进行相关的分析。据研究结果显示,水土保持措施配置同减沙效益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配置比例的不同,它的减水沙的效果则就明显不同,黄土高原小流域坝地配置比例则应该大于3%。同时还有学者将我国主要水土保持措施的减水减沙效益进行标准化,进而建立了不同措施的减水减沙指标,这样对流域的水土保持措施可以进行筛选以及配置;并且也有用多元线性规划数学模型来求解特定区域条件之下,7各种水土保

6、持措施的优化配置比例,使用水文模型来分析以及选择等高植物篱间距以及耕作制度的优化配置。3、当前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存在的问题3.1、水土保持措施的适宜性评价理论比较欠缺当前,仅仅只对措施的采纳程度以及保存率做了初步的研究,并没有切实涉及到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的有关研究报道,同时也还没有水土保持措施的适宜性评价的理论。3.2、水土保持措施的适宜性评价缺少可操作的方法。水土保持措施的适宜性是怎样进行评价的,主要有那些评价方法,并且从那些方面可以来进行评价,以及评价指标会有那些?等等。与之相关的研究的理论严重的滞后,并且不能满足当前国家水土保持建设的要求。3.3、因为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理论以及评价

7、的方法有所欠缺,而措施优化配置的研究也表现出不足。当前,单项水土保持措施它对水土资源影响的研究已经有了比较深;但是,水土保持措施的不同配置体系对水土资源的影响还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水土保持措施优化配置的区域适宜性理论以及方法是怎样的,以及不同区域下水土保持措施的配置模式是怎样的?同一区域之下,怎么样的配置才是优化配置?不同配置模式下的水土这些自然以及社会条件的响应特征如何?最佳配置模式在自然和社会条件作用下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