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核心区地下空间规划设计探析

城市核心区地下空间规划设计探析

ID:5249230

大小:29.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7-12-07

城市核心区地下空间规划设计探析_第1页
城市核心区地下空间规划设计探析_第2页
城市核心区地下空间规划设计探析_第3页
城市核心区地下空间规划设计探析_第4页
城市核心区地下空间规划设计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城市核心区地下空间规划设计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城市核心区地下空间规划设计探析  摘要:本次规划范围为核心区西片,北起青虹路,南至徐泾中路,东接交通枢纽,西临铁路外环线。总用地面积约1.4平方公里。关键词:地下空间规划;分层布局中图分类号:TU113.5+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虹桥枢纽地处长三角都市圈重心,是上海市区与长三角地区衔接的门户,将分担上海服务长三角的职能。枢纽地区是未来上海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受到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根据《上海市地下空间近期实施性规划》要求,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地区作为上海市地下空间开发和近期建设的重点地区,应当将地下空间规划作为强制性内容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或者

2、单独编制地下空间控制性详细规划。1.地下空间规划理念与功能分析1.1规划理念1.1.1新前沿(NewFrontier)--AEROCITY的定义:新前沿(New8Frontier)空间:指的是诸如宇宙、海洋、地下等潜在的、待开发的、充满生机的未知空间。虹桥枢纽地区紧邻机场和高铁,具有向天空、宇宙无限延伸,与世界紧密相连的特点。AEROCITY虹桥:A.E.R.OA--Activity:长三角的中心、世界的中心,充满动感活力的城市。虹桥作为上海副中心,具有良好的可达性,多种交通积聚于此;磁悬浮、高速公路、铁路、机场通过枢纽建筑的地下步行通道相连。通过

3、地下空间的延伸开发,构建区域地下步行网络系统,与交通枢纽相接,努力打造出城市与世界直接相连的、与世界中心相符的充满活力的城市。E—Environment:采用高科技手段,注重节能环保,绿色生态的城市。引进与21世纪城区建设相符的最先进的环保技术,同时,在地面与地下的各个地方都能做到充分利用绿化和水体,通过地下生态新技术利用,努力打造出舒适明亮的生态城(EcoCity)。R--Renew:地上地下综合开发,具有良好适应性,可持续发展的城市。通过土地的集约化利用,地下空间的有效开发、为未来城市发展预留了弹性空间,城市具备了更强的适应性和可更新能力。O—

4、Open:一个包容万象,海纳百川,友好开放的城市。8通过地上地下空间的综合开发,创造一个无界互通的空间,展现了一个多元、友好开放的魅力城市。1.2规划目标由于虹桥地区的地下利用受到地面建筑高度的限制,因而该地下空间成为宝贵的城市空间。为了把它建设成为一个支援城市活动、市民宜聚集的城市和引导经济发展的城市,一个功能人性化、环境生态化的标志性魅力之城—AEROCITY,确定地下空间规划理念。1.3功能定位本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应优先发展以下功能性设施:(1)为缓解城市交通、改善地面环境而建设的地下交通设施主要包括地下人行交通设施、地下车行交通设施和轨道交

5、通设施。其中,地下车行交通设施又分为静态停车设施和动态车行通道等。(2)为扩充城市空间容量而建设的地下公共活动与服务设施公共活动空间:下沉广场、地下广场、地下商业步行街地下公共服务空间:主要包括地下商业零售、主题餐饮、文化娱乐、时尚休闲、运动健身、会议展示、旅游观光、金融通信网点等公共配套服务。公共管理设施:治安管理、环卫、公厕、咨询服务等。8(3)为改善地面环境品质而建设的地下市政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地下市政管线、地下变电站、可能的区域能源中心和地下垃圾收集运输设施等;(4)为增强城市综合防护能力而建设的地下防灾设施。2.功能结构与总体布局2.1总体

6、布局结构本区形成“两轴、两心、四片区”的地下公共空间结构。地下空间功能以交通设施(包括步行、轨交、停车等)、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商业、娱乐、休闲、展示等)为主,鼓励地下空间公共化和地下公共活动空间功能多样化。“两轴”:主轴:核心区中央绿轴下的地下空间是虹桥地下城市空间主轴。“两心”:核心区中央绿轴下的虹桥地下空间主轴上形成东、西两个地下空间核心,即商业核心和公共活动核心。“四片区”:主轴南北两侧及SN二路东西侧形成四片片状地下空间,轴线带状地下空间及其邻接地块地下空间以地下商业、商务配套服务,文化娱乐、会议展示等为主要功能。主轴两侧靠近核心区南北边缘

7、地块主要开发地下停车空间。2.2地下交通布局地下交通骨干性设施主要包括地下步行街及地下停车辅道。规划本区形成“1主轴”+“1网络”+“1环路”的地下交通布局。8“1主轴”:指中央绿轴地下空间,是核心区地下步行交通主轴,与枢纽东西向大通道共同构成地下空间的网路主干。“1网络”:规划利用地下空间构建舒适便捷的立体步行网络,地下步行网络以交通枢纽、商业空间、开放空间等为主要节点,以公共地下空间为骨架,连接地块地下一层或二层公共服务设施空间。步行通道的宽度以人流分析为指导,连接通道两侧多样化的公共服务设施。整个地下步行网络系统由通道、下沉广场、采光中庭、楼

8、扶梯等构成,空间形式多样,通过有序组织营造人性化、富有现代感的地下空间环境。“1环路”:规划利用地下空间修建环状专用停车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