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断层地震动作用下变电站隔震研究.pdf

近断层地震动作用下变电站隔震研究.pdf

ID:52499402

大小:204.86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28

近断层地震动作用下变电站隔震研究.pdf_第1页
近断层地震动作用下变电站隔震研究.pdf_第2页
近断层地震动作用下变电站隔震研究.pdf_第3页
资源描述:

《近断层地震动作用下变电站隔震研究.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范俊伟等:近断层地震动作用下变电站隔震研究45近断层地震动作用下变电站隔震研究范俊伟,张烨,冀珩(1.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710055;2.上海大学。上海200444)【摘要l变电站基础隔震在远断层地震动下是有益的,但是在近断层区域它的隔震效果还有待研究。本文选取台湾集集地震四条常用近震记录及一条远震记录作为地震动输入,对110kV变电站隔震和抗震结构及进行非线性地震反应时程分析,比较分析结构的地震反应。结果表明:变电站隔震结构在近断层地震动作用下产生的地震反应大于远断层地震动作用下产生的地震反应,采用隔震技术能有效降低近断层地震动作用下变电站结构的地震反

2、应。【关键词】变电站;近断层地震动;隔震【中图分类号】TU47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6864(2012)10—0045—03近断层地震动对变电站破坏作用最重要的原因性效应;④近断层的速度大脉冲;⑤上盘效应。是由地面运动带动结构装置剧烈振动所造成的,而地2变电站隔震的基本理论震时通过结构底部的有限滑动,使上部结构的破坏程通常变电站刚度较大,自振周期短,即使输入较度得到大幅度地减轻。因此,近年来在基础隔震实大的加速度,位移也很小,只有进一步加长其白振周用技术开发方面就有了大量而系统地研究。期,才能降低其反应加速度。采用隔震装置是为了降1近断

3、层脉冲型地震动的基本概念低地面输入加速度,以保证上部结构和电气设备的安近断层地震动的含义是当震源距较小时,震源辐全性。因此,在上部结构与地基之间设置刚度很小的射地震波中近场和中场不能忽略的场地的地震动,一隔震装置,来延长整个结构的自振周期,使隔震装置般将距离断层破裂面小于20kin的区域看作近断层区在地震时承担主要的变形J。域。近断层地震的基本特征:①近断层地震强地震3算例分析动的集中性;②地表破裂和永久位移;③破裂的方向3.1模型概况(3)梁端部的弯矩较大,梁和柱搭接处应保证规范要求进行构件的加固设计和施工,以保证新老结有可靠的搭接长度,确保梁端弯矩能有效

4、的传递给框构有可靠、有效的连接,保证加固工程质量。架柱,避免因两端负弯矩过大而导致梁、柱节点破坏。(4)基础及边柱加固:由于中柱抽除后,荷载将参考文献传至边柱,故需对边柱及其基础进行加固,边柱采用加大截面法加固,原边柱基础为独立基础,也采用加[1]JGJ116-98,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s].大截面法加固。[2]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3]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构)筑物检测鉴定站.综合楼加层抽柱4结语可靠性检测鉴定报告[R].西安:2011.首先,加层抽柱改造工程中,包括抽柱处梁、相关[4]葛洪波,徐青兰.扬州某综合楼抽柱改造设

5、计[J].江西建材,柱及地基基础都应做相应加固处理。其次,加固方案201O,(4).的选择应考虑承载力要求、使用要求、工艺要求及经[5]王尚智.钢筋混凝土植筋加固技术[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济要求等因素影响。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确定经济、2010,(14).可靠的优化方案。再次,加固改造工程中,对新老结[6]黎群.钢筋混凝土梁跨中段植筋试验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构的连接、施工工艺和施工次序应充分的考虑,应本(应用技术版),2008,(8).[7]q:-花.植筋法新老混凝土粘结面剪切性能试验研究[D].郑着先加固后拆除的原则。最后,工程改造加固中,植州:郑州

6、大学。20o6.筋的好坏,往往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工程加固的最终效果。而植筋技术的成败主要取决于混凝土基材质量、[收稿日期】2012—04—09钢筋质量、粘结剂强度、钢筋植入混凝土深度(锚固长[作者简介】王林科(1963一),男,陕西宝鸡人,硕士,高级工度)、施工温度等因素。因此,应严格按照植筋的相关程师,从事结构可靠性研究工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