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扬州民歌特征.doc

浅谈扬州民歌特征.doc

ID:52507538

大小:6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28

浅谈扬州民歌特征.doc_第1页
浅谈扬州民歌特征.doc_第2页
浅谈扬州民歌特征.doc_第3页
浅谈扬州民歌特征.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扬州民歌特征.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扬州民歌特征摘要:扬州民歌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扬州当地人民的思想感情和精神生活。扬州民歌的特征与扬州当地的环境、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历史、生活习俗等均具有密切的关系。本文从地域特征、咅乐创作特征以及方言特征三个方面对扬州民歌的特征进行简要的介绍。关键词:扬州民歌;地域特征;音乐创作;方言一、扬州民歌的地域特征扬州是一座丿力史文化名城,景色优美、风光无限。扬州民歌的曲调主要由号子和小调构成。号子的节奏感较强,是当地人民在工作和忙种过程中所演唱的民歌,能够给予演唱者积极向上的情绪,使人们在劳作时能够节奏一致,步伐统一。高邮号子在

2、扬州的名气颇盛,由于高邮地区盛产鸭蛋,鸭蛋号子可以用来帮助人们來计数,曲风结构在不断重复的节奏中不断变化,曲风新颖。《数鸭蛋》是扬州民歌屮最具代表性的号子z—,曲子幽默生动。《数鸭蛋》中模仿鸭子嘎嘎的叫声,充满了欢乐活泼的氛围,让人民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工作。高邮号子是扬州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扬州地区的鸭、鱼、水、稻作等方血的元素进行了融合。劳动号子有关于劳动的也冇感叹劳动的艰辛生活反面的题材,真实的反应了当时扬州人民的生活现状以及风土人情。“扬州小调”受到江苏淮扬地区人民的深切喜爱。扬州小调的旋律优美、结构整齐,具有很强的感

3、染力。远古时代,秦岭淮河以南的楚越、巴蜀地区河流众多、地广人稀,人民的生活安逸富足、无忧无虑。扬州人已经适应了静谧祥和的生活氛围,性格温和。再加上扬州地区气候湿润,雨后景色更加秀美,扬州人民的性格更加细腻多情。因此扬州小调多是描写叩园、水乡、花草等景色以及历史故事。许多扬州民歌描述的是美好的爱情故事,更加凸显了扬州的风土人情。曲子优美流畅,让人们深刻的感受到扬州江南水乡的温柔美丽。《茉莉花》是扬州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保留了《鲜花调》的基木旋律,具有南方项目的色彩,曲调优美。清明时期是扬州民歌的再一次繁荣时期,当时的皇帝为了恢复经

4、济,大力推行各类生产措施,进行了淮河、运河的整治以便农民进行灌溉。扬州经济在当时得到了快速发展,在扬州民歌屮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如描写爱情、劳作以及风土人情的民歌题材较多。扬州民歌中以爱情为题材的各区是长久吟唱的主题,在扬州民歌中得以保存下来。劳动号子和扬州小调是扬州民歌的两大重耍题材,是城乡文化互相交流影响的结果,充分体现了扬州的地区特色,也印证了地域特征对扬州民歌特征的重要影响。二、扬州民歌的咅乐创作特征扬州民歌的旋律特点是柔中带刚,传统扬州民歌包括俗曲和杂调两大类。俗曲从明清时代流传至今,期间经过了多次修改形成了特定的曲

5、牌。杂调是节假FI以及劳作时用于娱乐的曲调。杂调的音域较小,情感的波动也较小,但是曲调婉转动听。扬州乡村地区的春秋劳作时节流行的是插秧号子。插秧号子的曲调宽阔,衬词独具特色,详细的描述了农作时的情景,具有浓厚的田园气息。扬州民歌充分的运用了润腔和衬腔衬词,使得扬州民歌更具特色。在扬州民歌中润腔的应用十分广泛,润腔在扬州小调中的应用使其更具流动感,形象的描述和刻画了扬州民歌优美的已经。通过润腔的点缀使得田秧号子的艺术感染力更强。除此之外,扬州民歌充分结合了地方戏曲音乐元素,如香火戏、维扬戏、花鼓戏、评话以及清曲等格式各样的艺术形

6、式。三、扬州民歌的方言特征扬州民歌的形式多样,每一首民歌都独具特色,需要演唱者对扬州民歌的地方特色、民族特色以及艺术特色进行全面的把握。在进行演唱时必须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扬州各地区的方言有所不同,所演唱出来的字韵感觉也各不相同。因此,在演唱扬州民歌吋需要对方言进行完美的处理。如扬州小调《茉莉花》中“茉莉花开雪也白不过它”里的“白”字,以及“我有心采一朵戴”的“戴”字都需要使用扬州方言进行演唱。再比如在演唱过程中运用口语都是扬州民歌的方言特色。如扬州人民经常说的“姑老太”、“歇脚”、“伸懒腰”、“哪块”、“甩上天”等都具有显著

7、的扬州地方特色。《扬州号子》中的“缈窗捂在外,请问一声姑老太,哥哥上扬州奔哪块”就体现了扬州独具的本土特色,具有浓郁的地方味道。许多扬州民歌中的衬词需要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唱出衬词所具冇的韵味,口腔应到位,如在听到“杨柳青子青儿虐”、“拔根芦柴花”时能够给人浓厚的扬州风韵。四、结束语本文从扬州民歌屮的劳动号子、扬州小调、地域特色、咅乐特色以及方言特色等多个方面对扬州民歌的特征进行阐述。扬州民歌从方方面面展现了扬州独有的地方特色、文化特色和历史积淀。民歌不仅仅是民歌,更重要的是对地方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的描写和刻画。因此,应将扬州民

8、歌中所蕴含的浓厚的地方特色传承下去。参考文献:[1]李媛•扬州民歌《拔根芦柴花》演唱解析[D]•南京艺术学院,2014.[1]邵萍•扬州民歌演唱屮的方言运用及其研究[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9(04):119-125.[2]杨殿斛•扬州民歌没有III歌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