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农业气象灾害应对措施

浅谈我国农业气象灾害应对措施

ID:5250960

大小:2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2-07

上传者:U-3335
浅谈我国农业气象灾害应对措施_第1页
浅谈我国农业气象灾害应对措施_第2页
浅谈我国农业气象灾害应对措施_第3页
浅谈我国农业气象灾害应对措施_第4页
浅谈我国农业气象灾害应对措施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我国农业气象灾害应对措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浅谈我国农业气象灾害应对措施  摘要:我国频临太平洋,受季风和洋流的影响,我国成为世界上受气象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现在,随着人们工业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环境形势日益恶化,资源不断减少,人口的增加带来的经济压力更为严重,这就造成近几年气象灾害呈不断扩大的趋势。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的比例在世界上排名靠前,农业生产直接关系到人民的安康和社会的安稳。由于近几年农业气象灾害的不断增加和影响不断加深,我国农作物布局和种植制度已经在不断发生变化。所以,了解并且关注农业气象灾害不仅仅是农业科研人员的工作职责,也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这样才能最大范围地做到防微杜渐、事先预防,把气象灾害对农业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可见,研究气象灾害不仅仅有助于农业生产和发展,而且直接影响到我国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的理念,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关键词:农业气象灾害灾害特点应对措施中图分类号:[S166]文献标识码:A一、前言7 今年来,我国农业生产技术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还没有完全脱离靠天吃饭的落后局面。要想达到先进国家的农业生产的局面,就必须依靠科技的发展,农业生产依赖的科技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气象气候学、土壤学、生物工程、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唯有摆脱落后的局面,才能使我国农业科技和生产力实现质的飞跃,解救国家人口吃饭的问题和生存的问题。那么怎样在农业气象的角度为我国农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呢?最主要、最当务之急的就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即把目光从国内移向国外,学习世界前沿的农业气象应对科技,在学习的基础上,做大“因地制宜”,学为我所用,从分调研国内的具体情况和原因,对复杂多变的农业气象环境和农业生产过程进行全程动态和准确的监测,开展有针对性的气象保障和减灾防灾调控服务,使气象科技对农业生产的服务和贡献上一个新台阶。因此,了解并且关注农业气象灾害不仅仅是农业科研人员的工作职责,也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这样才能最大范围地做到防微杜渐、事先预防,把气象灾害对农业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为我国农业发展做出己所能及的贡献。二、我国农业气象灾害的特点我国是世界上受农业气象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不仅种类多,而且时间长,总结起来,影响我国农业的气象灾害的特点主要有:7 (1)空间范围广,面积大。可以这样说,我国从西部边疆到东部沿海,每一个地区都受到不同的农业气象灾害的影响。(2)种类多,影响大。影响我国农业的气象灾害不仅有我们经常听到的干旱、暴雨洪涝、严寒等,而且还有热带气旋、雷暴、连阴雨、浓雾及沙尘暴等不常见的类别,不同类别造成的灾害程度是不一样的。(3)时间长,跨度大。在我国,干旱等常见的气象灾害持续的时间比较长,以贵州为代表的个别地区常年都受到干旱的影响。(4)集中性强。时间上,例如龙卷风、雷雨、冰雹、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只要集中在每年的3~5月发生;地域上,龙卷风、雷雨、冰雹、大风等强对流天气主要发生在东南沿海、台湾岛等热带、亚热带地区。(5)发生频率高。我国的旱、涝、风、冻等灾害年年都有,平均每年出现旱灾7.5次,涝灾5.8次,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6.9个,以上数据是对形成一定规模的灾害的统计,小规模不计算在内。(6)灾情后果重。联合国公布的1947~1980年全球因自然灾害造成人员死亡达121.3万人,其中61%是由气象灾害造成的,气象灾害的严重后果可见一斑。(7)灾害链接性大。气象灾害的发生往往不是单一的,例如,暴雨能够引发或者加重洪水、泥石流、风暴潮和植物病虫害等其它相关自然灾害的发生。7 三、如何应对农业气象灾害(1)正确认识农业气象灾害预警工作的重要性根据农作物种类划分的不同,针对具体作物品种开展气象灾害指标研究工作,这样才能够不断提高研究指标的确定性和针对性,得出的结果的利用程度才更高。1)病虫害是由于气象条件带来的农业生产比较严重的弊端,要想减少或者避免病虫害带来的损失,就需要我们不断加强对病虫害的发生与气象条件关系方面的研究。同时,要想做到提高农业气象预防系统的服务效率,就必须逐渐细化和深入农业气象灾害预警平台的建设。2)扩大农业气象灾害知识的科普宣传,使普通农民提高对农业气象灾害的认识和防止知识,这样就提高了农民应对农业气象灾害的防御能力。3)建设气象灾害监测机制和预警系统,从而不断提高气象灾害预警能力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重视天气预报的作用。虽然到现在位置,我们还没有能力阻止恶劣天气的发生,不能在灾害发生之前通过人为的方法加以阻止,可是,我们能够通过不断进步的科技手段来分析一段时间以内的气象和气候变化,预感恶劣天气发生的前兆。例如,卫星遥感技术、雷达探测技术等技术都能在逐步提高天气遇到的准确度,不断延长天气预报准确的时间长度。(2)气象气候预测产品应用服务与保障7 随着现在天气预测、雷达和卫星遥感信息的进步,我们对影响农业生产的关键性气象问题的把我越来越到位,这就保证了能够在综合运用现代多种气候监测信息的基础上,逐渐发展直接针对作物生长关键时段和关键性农业气象灾害的中、短期综合预测技术和长期预测新技术,以及将加工处理的区域性农业气象灾害预测产品更迅速分发到农业生产的决策指挥和服务部门,为作物生长关键时段各类农业气象灾害的减灾防灾调控技术的实施提供咨询服务。(3)建立健全农业气象防灾减灾法律法规体系要发展农业气象灾害的应急预警机制,要提高农业气象灾害的预报准确程度,就必须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就必须把农业气象防灾减灾纳入中央和地方的财政预算。有了足够的资金保证,然后把预防农业气象灾害的预防措施纳入法律法规、行为规范,这样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人为因素带来的损失。在另一个层面上,要不断提高从事气象灾害防御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充分发挥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与应急系统的建设效益,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对国民经济和人民财产所带来的损失。(4)建立气候影响评价服务和保障体系7 建立气候影响评价服务需要从农业生产过程和环境的联系着手,不断改进科研水平,研制出新型的机理性农业气象影响评估模型。通过科学的分析和评估,不断提高气候对农业影响的客观定量化程度和科学水平。并投入信息保障服务业务,及时提供评价服务产品。如果在农业生产中,能够利用评估体系生成的多种模型来集成结果,同时方便用户使用和查阅,就达到了综合预测、使用简洁的目的。四、结束语我国是农业大国,但却不是农业强国,究其原因,农业生产技术不够先进是主要的原因,反映在应对气象灾害上就是不能够及时应对常见的农业自然灾害。我们知道,气候变化对农业带来的影响是最大的,也是农作物减产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我国人口不断增加的现在,做好农业研究,保证农作物高质高产成了不可回避的课题。在世界上的农业大国中,我国是自然灾害发生最多的国家之一,其中气象灾害最为严重。关注气象灾害常发地区及防治措施,有利防灾减灾,减少损失,提高我国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文章写作以期和同仁共同探讨,促进农业生产与农民增收,为我国农业的发展进步作出自己的绵薄之力。参考文献:[1]湖冰.华北地区主要气象灾害及预警系统建设[J].山东气象.2010(02).[2]何建业,何建秀,王卫国.乌拉特前旗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J].内蒙古气象.2010(04).[3]李艳春,李凤霞,陈兴财.7 青铜峡市气候资源及气象灾害分布特征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9(08)[4]刘良平,谢俊英,袁芳菊,顾欣.黔东南州气象灾害发生规律及影响分析[J].贵州气象.2008(02).[5]易志学,王长金,吴廷兴.黎平县气象灾害特征分析以及防御对策浅析[J].贵州气象.2010(02).7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