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容量休克复苏指南1(2007.ppt

低血容量休克复苏指南1(2007.ppt

ID:52509916

大小:679.00 KB

页数:62页

时间:2020-04-09

低血容量休克复苏指南1(2007.ppt_第1页
低血容量休克复苏指南1(2007.ppt_第2页
低血容量休克复苏指南1(2007.ppt_第3页
低血容量休克复苏指南1(2007.ppt_第4页
低血容量休克复苏指南1(2007.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低血容量休克复苏指南1(2007.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低血容量休克复苏指南(2007)解读温州医学院附属一医ICU王丹推荐级别依据Delphi分级法指南背景概念低血容量休克(hypovolemicshock)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循环容量丢失而导致的有效循环血量与心排血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病理生理过程。近30年来,低血容量休克的治疗已取得较大进展,然而,其临床病死率仍然较高。低血容量休克的主要死因是组织低灌注以及大出血、感染和再灌注损伤等原因导致的MODS。目前,低血容量休克缺乏较全面的流行病学资料。创伤失血是发生低血容量休克最常见的原因。据国外资料统计,

2、创伤导致的失血性休克死亡者占创伤总死亡例数的10%-40%。低血容量休克的最终结局自始至终与组织灌注相关,因此,提高其救治成功率的关键在于尽早去除休克病因的同时,尽快恢复有效的组织灌注,以改善组织细胞的氧供,重建氧的供需平衡和恢复正常的细胞功能。休克的传统概念:指有效循环容量不足,组织器官微循环灌注急剧减少为基本原因的急性循环衰竭综合症。现代概念:指不同原因造成急性循环衰竭、组织血流灌注不足、细胞水平急性氧代谢障碍、进而导致细胞及组织器官功能受损的病理过程的综合症。区别:加入了有关氧代谢障碍的内容。指南解读推荐意见1:应重视

3、临床低血容量休克及其危害(E级)。解读低血容量休克的治疗虽已取得较大进展,但其临床病死率仍然较高。创伤导致的失血性休克死亡者占创伤总死亡例数的10%-40%。主要死因:MODS。推荐意见2:传统的诊断指标对低血容量休克的早期诊断有一定的局限性(C级)。传统诊断指标精神状态改变、皮肤湿冷SBP(﹤90mmHg或较基础血压下降>40mmHg)或脉压差减少(<20mmHg)尿量<0.5mL/(kg·h)HR>100/minCVP<5mmHgPAWP<8mmHg解读低血容量休克的早期诊断对预后至关重要。收缩压下降绝非休克的早期表现,

4、而是休克失代偿的结果。低血容量时的代偿反应在血容量急剧减少的情况下对于挽救生命具有积极意义,但它们同时也带来一些潜在风险。虽然内脏器官灌注在紧急情况下的重要性不及心、脑,但对后续病程却有深刻影响。如:持续的肾缺血可以导致肾衰,胃肠道粘膜缺血可以诱发细菌和内毒素移位,这一机制已被一些学者假设为休克病人并发脓毒症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的重要原因。所以,在紧急情况下这些对机体有益的代偿反应实际上也是一把“双刃剑”。推荐意见3:低血容量休克的早期诊断,应该重视血乳酸与碱缺失检测(E级)。解读近年来,人们已经充分认识到传统诊断标准的局限性。

5、发现氧代谢与组织灌注指标对低血容量休克早期诊断有更重要参考价值。有研究证实血乳酸和碱缺失在低血容量休克的监测和预后判断中具有重要意义。推荐意见4:应当警惕低血容量休克病程中生命体征正常状态下的组织细胞缺氧(E级)。解读组织细胞缺氧是休克的本质。在各种代偿机制作用下,血压下降在休克中变得迟钝和不敏感,如果以血压作为判断休克的标准的话,必然贻误对休克的早期认识和抢救。对休克反应最敏感的是内脏器官,如胃肠道,它缺血发生最早、恢复最晚,所以有“哨兵”(sentinel)之称。上世纪90年代初,有学者把无全身休克表现但存在胃肠道缺血的

6、现象称作“隐匿型代偿性休克”(covertcompensatedshock)。推荐意见5:低血容量休克早期复苏过程中,要在MODS发生之前尽早改善氧输送(C级)。解读低血容量休克时,由于有效循环血容量下降,导致心输出量下降,因而DO2降低。由于组织器官的氧摄取增加表现为O2ER和动静脉氧分压差的增加,当DO2维持在一定阈值之上,组织器官的VO2能基本保持不变。DO2下降到一定阈值时,即使氧摄取明显增加,也不能满足组织氧耗。Hb下降时,Pa02对血氧含量的影响增加,进而影响D02。因此,通过氧疗增加血氧分压应该对提高氧输送有效

7、。Kern等回顾了众多RCT的研究发现,在出现器官功能损害前,尽早复苏可以降低死亡率,对其中病情更为严重的病人可能更有效。推荐意见6:低血容量休克的病人需要严密的血流动力学监测并动态观察其变化(E级)。解读对血流动力学的动态监测有助于病情的观察及治疗效果的评估。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MAP、CVP、PAWP、CO和SV等。任何一种监测方法所得到的数值意义都是相对的,因为各种血流动力学指标经常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单一指标的数值有时并不能正确反映血流动力学状态,必须重视血流动力学的综合评估。推荐意见7:对于持续低血压病人,应采用有

8、创动脉血压监测(E级)。解读血压的变化需要严密地动态监测。持续低血压状态时,NIBP测压难以准确反映实际大动脉压力,而IBP测压较为可靠,可保证连续观察血压和即时变化。推荐意见8:对低血容量休克病人,应监测血乳酸以及碱缺失水平与持续时间(C级)。解读休克的氧代谢障碍概念是对休克认识的重大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