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药治疗.ppt

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药治疗.ppt

ID:52523766

大小:78.5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20-04-09

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药治疗.ppt_第1页
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药治疗.ppt_第2页
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药治疗.ppt_第3页
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药治疗.ppt_第4页
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药治疗.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药治疗.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药 治疗概况肠易激综合症(IrritableBowelSyndrome,IBS)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慢性肠功能紊乱性疾病,临床表现为持续存在间歇发作的腹胀、腹痛、排便习惯及大便性状改变,而无器质性疾病证据的临床综合症或征候群。概念病因心理/精神肠道感染食物不耐受其他临床特征病史特征起病缓慢、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有缓解期。症状学腹痛—主要症状(便前腹痛、便后缓解;部分进食后出现;多位于脐周及下腹;疼痛性质多样但非进行性加重,不于睡眠中发生)腹泻—量少;禁食72H后多消失;1/4进食后诱发;夜间无;腹泻

2、便秘交替。便秘—可持续或有短期腹泻而暂时终止;便不尽感明显;可带较多黏液。腹胀—白天重夜间轻;自我感觉为主,但腹围不增加。罗马Ⅲ标准诊断标准需达到最近3个月症状发作满足上述条件;并且症状出现至诊断前至少6个月.不适意味着不舒服的感觉而非疼痛.治疗心理、精神治疗—认知治疗饮食调整药物对症处理西医治疗中医药治疗IBS的中医药 治疗一、疏肝理气法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设肝之清阳不升,则不能疏泄水谷,渗泄中满之证,在所不免。《血证论·脏腑病机论》临床患者常有情感方面的障碍,情绪异常

3、。病位在肠病机为肝郁脾失健运治疗用药核心在理气;常用药物:陈皮、佛手、绿梅花等;三药均为理气药,腹痛且胀,不论虚证实证,均常配伍施治;其温燥之性,陈皮偏重,佛手次之,绿梅花又次之。脘腹胀满宜用陈皮,胀甚嗳气频多宜用佛手,理气而不伤阴则可用绿梅花;舌苔白腻宜用陈皮,胃阴不足,舌质微红,舌苔薄净者可用佛手或绿梅花。二、健脾益气法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坤土也。脾助胃气消磨水谷,脾气不转,则胃中水谷不得消磨。《注解伤寒论》IBS患者大便习惯改变,提示可能存在肠道功能紊乱、肠平滑肌高反应性。病位在脾病机脾胃虚

4、弱,纳化无力,升降失调常用方:参苓白术散加减常用药:淮山药淮山药具有补益脾胃之功,甘而不温,兼能滋养脾胃之阴。脾胃气虚兼胃阴不足者,宜用山药,脾胃气虚,脘腹痞胀者,多用山药。三、祛湿化浊法夫情郁而不得伸则肝气乘脾,脾气不化,故为留饮。《儒门事亲》患者常见肠道感染、胃肠炎起病,迁延不愈,转成慢性特点。病位在脾病机为脾虚失运,水湿内停采用温化、清化、淡渗等法,可用薏苡仁、白术等。薏苡仁化湿清热而健脾胃肝胃郁热夹湿者可用苡仁配左金丸。与白米等量每日煮粥食之,颇有良效。白术为“脾之正药”,“功在除湿”,脾胃气虚,脘腹胀

5、且隐痛,背心觉冷且胀者,可重用白术。经常大便溏泄,舌红而苔薄白者,可配用炒白术。脾胃气虚兼有湿浊证,苍术、白术同用。IBS病机为肝郁脾虚为主,脏腑之中与肝脾关系密切。治疗以疏肝、健脾、化湿为主要原则。IBS发病与精神心理因素有密切的联系,所以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使患者怡情放怀,保持情绪稳定显得十分重要。谢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