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地区落叶松叶蜂生物学特性和综合防治措施

华北地区落叶松叶蜂生物学特性和综合防治措施

ID:5256108

大小:2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12-07

华北地区落叶松叶蜂生物学特性和综合防治措施_第1页
华北地区落叶松叶蜂生物学特性和综合防治措施_第2页
华北地区落叶松叶蜂生物学特性和综合防治措施_第3页
华北地区落叶松叶蜂生物学特性和综合防治措施_第4页
资源描述:

《华北地区落叶松叶蜂生物学特性和综合防治措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华北地区落叶松叶蜂生物学特性和综合防治措施  摘要:本研究采用室外调查与室内饲养相结合的方法,初步掌握了落叶松叶蜂的生物学特性和综合防治措施。结果显示,在华北地区落叶松叶蜂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结茧于树冠下枯枝落叶层及土壤里越冬。营造混交林、加强抚育管理可增强林木自控能力,减轻落叶松叶蜂对林木的危害。使用3%高渗苯氧威人工喷烟、喷雾防治,虫口减退率可达95%以上。关键词:落叶松叶蜂;生物学特性;综合防治措施中图分类号:S791文献标识码:A落叶松叶蜂Pristiphoraerichsonii(Hartig),又名落叶松红腹叶蜂,膜翅目扁叶蜂科。主要寄主为华北落叶松、兴安落叶松、日本落叶松

2、等,尤其在干旱高温年份发生较频繁。幼虫取食针叶,大暴发时可将成片落叶松林针叶食光,造成枝梢弯曲,枝条枯死,生长势衰弱,连续几年危害可造成树木枯死,是落叶松林主要的食叶害虫之一。由于大面积人工纯林,导致生态系统脆弱,落叶松叶蜂几经发生。笔者经过多年的观测研究,初步掌握了落叶松叶蜂的生物学特性和综合防治措施,可为该虫适生区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41形态特征1.1卵卵梭形,长1.3mm,宽0.4mm。初产时黄白色,半透明,渐变黄色,孵化前黄绿色。1.2幼虫1龄幼虫体长2.4~3.1mm。老熟幼虫体长12~20.9mm,黑褐色。1.3蛹蛹体长8.6~9.5mm,初为乳白色,羽化前为棕黑色。茧长椭

3、圆形,长l1mm,宽5mm,茧初为白色,3~5天后变为橘黄色,逐渐变为暗褐色。1.4成虫雌成虫体长8.5~10mm,体黑色;触角茶褐色;前胸背板两侧黄褐色,中、后胸黑色。翅淡黄色、透明,翅痣黑色。腹部第二至第五背板、第六背板前缘均为橘黄色,第一、第六背板大部分和第七至第九背板黑色,第二至第七腹板中央橘红色;头部刻点细匀。雄成虫黑色,触角黄褐色,腹部第二背板两侧、第三至第五及第六节背板中央均为橘红色。2生物学特性4在华北地区1年1代,以老熟幼虫结茧于树冠下枯枝落叶层及土壤里越冬,入土深度2~5cm左右。翌年5月中旬开始化蛹,5月下旬和6月上旬为化蛹盛期,蛹期8-12d。成虫羽化高峰期为6月中

4、旬,成虫羽化后4~5h即产卵,卵多产于新稍,卵期为20d。7月上旬孵化,幼虫20~25d,幼虫共5龄,l~4龄幼虫群集危害,先取食产卵枝附近的针叶,逐渐向枝条的基部扩散。5龄幼虫分散危害。幼虫受惊后胸足紧抓住针叶,腹部向背面弯曲静伏不动。5龄幼虫取食3天后食量逐渐减弱或不再取食。其中1~2龄幼虫取食量极少,3龄后取食量开始逐渐增加,5龄为暴食期,平均历期10d左右,1d可取食松针8.5g。8月中旬后进入落地结茧期,以老熟幼虫在树下枯枝落叶层及土壤里越冬。3综合防治措施3.1营林措施3.1.1营造混交林营造针阔混交林,对落叶松叶蜂有天然的阻隔作用,利于天敌昆虫的繁衍。尤其是以落叶松、白桦、山

5、杨为主的混交林中,以带状混交、块状混交,通过逐步调整林分结构,有计划地改变纯林的生态环境,发挥林木对落叶松叶蜂的自然控制作用,增加森林的自我调控能力,可以避免或减少落叶松叶蜂暴发成灾。3.1.2加强抚育管理对幼树适时修枝抚育,及时清除伐倒木、雷击木、风折木、枯死木等,增强树势,提高林分自控能力[2]。3.2物理防治4人工捕杀,在秋冬季节或者年初5月之前,组织劳力结合抚育将林下枯枝落叶集中销毁。重点将发生地区虫茧进行翻挖、暴晒、集中销毁。3.3生物防治调查发现,保护山雀等食虫鸟;保护金小蜂、茧蜂、姬蜂等寄生性天敌;保护一些捕食蜘蛛;保护蚂蚁及蝽象等天敌,对落叶松叶蜂有很好的抑制作用。3.4化

6、学防治3.4.1人工喷烟防治在无风天气,大气在逆温效应明显时进行,烟雾机间距在8~10米,每公顷兑3%高渗苯氧威600克,虫口减退率可达95%。3.4.2人工喷雾防治根据不同树高,分别采用车载喷雾器、背负式机动喷雾器、手压背负式喷雾器,喷施4.5%高效氯氰菊酯或3%高渗苯氧威,每公顷560~750克。虫口减退率可达95%以上。参考文献:[1]肖刚柔.中国森林昆虫,第二版(增订本)[M].中国林业出版社,1992,1141.[2]王功.甘肃兴隆山落叶松叶蜂发生及防治初探.[J].甘肃林业科技,2009,9.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