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叶松叶蜂pristiphoraerichsonii(hartigl)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落叶松叶蜂pristiphoraerichsonii(hartigl)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ID:5303625

大小:100.94 KB

页数:1页

时间:2017-12-07

落叶松叶蜂pristiphoraerichsonii(hartigl)生物学特性的研究_第1页
资源描述:

《落叶松叶蜂pristiphoraerichsonii(hartigl)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落叶松叶蜂Pristiphoraerichsonii(Hartig1)性的研究杨子巍(鸡东县林业局凤凰山林场)摘要:落叶松叶蜂Pristiphoraerichsonii(HartigL)在黑龙江省鸡东县一落叶层下3—5mm表土下越冬。此虫有滞育现象,其滞育率为6%。年一代。8月中旬以结划的老熟幼虫在枯枝落叶层3—5CM表土层下越冬、越冬幼虫于6月上旬化蛹,8月上旬化蛹结束。成虫于6月中旬开始翌年6月初开始化蛹、7月中旬为化蛹盛期、8月上旬化蛹结束。6月中旬成羽化,8月中旬羽化结束。成虫于6月下旬产卵,至8月中旬产卵结虫开始羽化、7月中旬为羽化盛期,8月中旬羽化结束。成虫于6月

2、下旬产束。卵于6月下旬孵化,幼虫于7月下旬下树结茧越冬。9口,7月中旬为产卵盛期,8月中旬产卵结束,卵期平均6天。卵天7月上甸2.3生活习性开始孵化,7月下旬为浮化盛期。幼虫6%的个体有滞育现象。2.3.1化蛹:越冬幼虫于6月上旬开始化蛹,6月中旬为化蛹盛关键词:落叶松叶蜂生物学期,8月上旬化蛹结束。蛹期为12—16天,平均158天。O引言2.3_2成虫:成虫于6月中旬开始羽化,7月中下旬为羽化高峰,落叶松叶蜂Pristiphoraerichso(Hartig1)是我省落叶松jkq-林8月中旬羽化结束。成虫在9—12时羽化最多占日总羽化总数的的重要食叶害虫。2001年调查,越

3、冬幼虫密度最高为每株树(树冠投77%。12—14时羽化较少占日总羽化数数的23%。刚羽化的雌虫先影下)1042头。2001—2002年问对此虫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现爬行1m排出淡绿色粪便,然后做短距离飞行,一般上午9时进入飞将结果总结如下:行活动期。11—14时飞行最活跃,19时后逐渐静伏,夜间多伏于叶丛1研究方法或小枝上,阴雨天不活动。雌虫羽化后约44~B1,左右即产卵,卵成纵1.1落叶松叶蜂生活史研究:在落叶松林地设立观察地,每日观列集产于落叶松当年生嫩枝一侧的表皮下,产卵时,先将产卵器刺入察一次,并结合室内饲养进行。嫩梢表皮下切一长形裂口,然后静伏将口排出。落卵部位由

4、于组织受1.2落Ⅱ十松叶蜂生活习性观察:在4月初从林地采回5000头越损而逐渐干枯。产卵的小枝皮开裂极易观察,但产卵少的小枝卵隐冬老熟幼虫,放在室内饲养,每日观察2次,结合室外饲养观察进行o蔽,不易观察。一个小枝最多产32粒卵。1头雌虫可在3-6个新梢1.3取食量的研究在林地采大量卵放在室内饲养,待幼虫孵化上产卵。成虫寿命平均6天,有孤雌生殖的习性,成虫产卵量38-60时,每天称鲜叶重量一次,然后喂饲幼虫,再称取食后的叶重(24小之间。解剖6O头雌虫结果最大抱卵量为1O1粒,遗留卵最多为47时)计算取食量,共做三个重复组合:每组不少于50头,直到下树结粒,产卵的多少与当时的气

5、候因素有关,如果气温高,少雨时对成虫茧越冬为止。产卵极为有利。本虫雌雄比为20:1。雌虫最早于6月下旬产p,7月2研究结果18日为产9日高峰,8月上甸产卵结束。2.1落叶松叶蜂的分类地位,寄主及分布2.3.3卵:初产卵为淡黄色,随后卵色变浅,最后卵变黑时幼虫2.1.1分类地位:落叶松叶蜂属膜翅目(Hymenoptera);叶蜂科孵化。卵期为12—17天.(Tenthredinidae):丝角叶蜂亚门(Nematinae);丝角叶蜂族2.3.4幼虫于6月下旬开始孵化,7月18日为孵化高峰,8月中(Nematini)锉叶蜂属(Prizstiphora)。旬孵化结束。初孵幼虫群集树

6、木新梢取食,受惊后尾翘起呈船形。随2.1_2寄主:华北落叶松(Larixprinpis—rupprechtiiMayr)兴安落着虫龄增大逐渐分散取食,4龄后幼虫取食量增大。幼虫期20-25叶松(L.gmelini(kupr1))长白落叶松(L.olgensiiivarChangpaiensis天。幼虫各龄头宽及体色变化见表1。YangetY.);日本落叶松(L.Kaempferi(Lamb))。幼虫一生取食量为0.0967g,见表22.1.3分布:国内以秦岭为分布区的南界。内蒙、山西、陕西、河表1落叶松叶蜂各龄幼虫头宽值南、东北。国外分布在苏联(东西伯利亚)、北欧、中欧、英国

7、、美国、加拿大。危害情况:1990—1994年间,在鸡东及虎林危害。危害面积达I4.03.03.30560.40.47体绿色2O多万亩。严重爱害林地虫口密度最高达0.21万头/株。树叶全部ll653.O4.7O80720.72体黑色吃光如同火烧一般。ll956.0791231121.12体灰绿2.1.4体态特征雌虫体长8_5—10mm。体黑色有光泽,腹部背V13.57.O10.4161.51.56背中线宽,体暗板2—5节,背板前缘为桔红色,上唇黄色,触角茶褐色,前胸背板后V18512.O15.42.1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