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运动反射.ppt

感觉运动反射.ppt

ID:52575632

大小:4.82 MB

页数:34页

时间:2020-04-10

感觉运动反射.ppt_第1页
感觉运动反射.ppt_第2页
感觉运动反射.ppt_第3页
感觉运动反射.ppt_第4页
感觉运动反射.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感觉运动反射.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神经系统感觉、运动、反射康复医学科大纲:感觉系统损伤:主要症状、体征、初步定位运动系统损伤:运动障碍类型、表现、初步定位反射异常:表现、意义感觉系统感觉定义:各种形式的刺激作用于感受器后在人脑中引起的直接反应。感觉分类:浅感觉—痛、温、触深感觉—运动、位置、震动复合感觉—实体、图形、重量、定位特殊感觉—嗅、视、味、听解剖、生理一、感觉传导通路1浅感觉(痛、温、粗触)→脊神经节周围突→脊神经节(一级神经元)→中枢突→脊髓后角中间神经元(二级神经元)→换元后在脊髓前联合交叉到对侧脊髓侧索、前索→组成脊髓丘脑侧束、前束→丘脑腹外侧核(三级神经元)→换元后形成丘脑皮质束→内囊

2、后肢后1/3→中央后回为主的皮层感觉投射区。2本体觉及精细触觉→脊神经节周围突→脊神经节(一级神经元)→中枢突→脊髓后索→薄束、楔束→延髓背盖部薄楔束核(二级神经元)→换元后组成内侧丘系→交叉到对侧→丘脑腹外侧核(三级神经元)→换元后组成丘脑皮质束→内囊后肢后1/3→中央后回、顶上回。3脊髓小脑前、后束:脊髓→小脑传递本体觉→调节共济运动,非感觉性投射。二、感觉系统特点1三级神经元组成2一、三级神经元固定3二级神经元位置不同4后根入脊髓后上下1-2髓节再入后角5后根、脊髓节段代表一定的皮肤区域,但有重叠支配。6脊髓从外→里,侧索为SLTC,后索为CTLS;大脑皮层呈倒

3、置人体分布。感觉障碍临床分类1刺激征感觉过敏感觉倒错感觉过度感觉异常疼痛:局限、放射、牵涉锐痛、钝痛、灼痛2损毁征感觉减退感觉缺失感觉分离感觉障碍的定位1末梢型远端、对称、手袜套样、多神经损害2周围神经型单神经:单一神经分布区,呈条、片状。多神经:多个单神经复合、神经干、神经丛呈条、片、肢体、肢带。3节段型后根:长而宽的条、片,单侧完全性。后角:同上或呈短褂、裤,单侧分离性。前联合:同上,双侧分离性。4传导束型脊髓半切综合征(Broun-SequardSyndrom):病变平面1~2个节段以下对侧浅感觉减退,同侧深感觉减退及运动障碍见,同侧节段性深浅感觉消失或感觉过敏

4、带。见于髓外压迫性病变。脊髓横贯性损伤:病变平面以下双侧深浅感觉减退,截瘫、尿便障碍。见于脊髓炎及脊髓压迫性病变等。5交叉型同侧面部,对侧肢体感觉减退。见于脑干病变。6偏身型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可伴偏瘫或三偏。见于大脑半球、脑干、内囊、丘脑病变。7单肢型单肢感觉障碍,皮层病变,多伴复合觉减退、感觉性EP。8癔病性不符合解剖分布,戏剧性变化,癔病人格。运动系统解剖、生理*随意运动:意识支配,锥体系统,皮层呈倒置人体分布,皮层对运动器官为对侧支配。*不随意运动:非意识支配,锥体外系,通路复杂,维持肌张力,稳定姿势,调节随意运动。*共济运动:由小脑、本体觉、前庭神经共同完成,

5、通路复杂,调节随意运动。随意运动传导通路额叶运动区Betzcell→轴突→放射冠→内囊,皮质脑干束经内囊膝部,皮质脊髓束经内囊后肢→下行中皮质脑干束逐渐交叉至对侧,支配颅神经核→中脑大脑脚→桥脑→延髓下部/C1水平→经锥体交叉或不交叉→对侧脊髓侧索、同侧前索→纤维分布为下肢在外,躯干居中,上肢在内→前角运动神经元→前根→骨胳肌。运动系统损伤的表现A瘫痪Paralysis*肌力:0IIIIIIIVV*肌张力*肌容积B不自主运动InvoluntarymovementC共济失调Ataxia一、弛缓性瘫痪FlacciaParalysis(下运动N元瘫、周围性瘫)表现:*肌力↓

6、肌张力↓腱反射↓*病理反射(—)*分布局限,肌萎缩早*可有肌束颤动及营养障碍*EMG:NCV↓失神经电位*肌活检:失神经改变定位*周围神经:与受损神经支配区一致,多发性呈远端对称性瘫,伴感觉、营养障碍。*神经丛:病肢多支周围神经瘫,伴感觉、营养障碍。*前根:节段性,可伴感觉障碍及根痛。*前角细胞:节段性,伴肌束颤动,肌萎缩早,无感觉障碍。颅神经核病变可非节段性。二、痉挛性瘫痪SpasticParalysis(上运动N元瘫、中枢性瘫)表现:*肌力↓肌张力↑腱反射↑*病理反射(+)*单瘫、偏瘫、截瘫、四肢瘫*肌萎缩无或晚*无肌束颤动及营养障碍*EMG:NCV正常,失神经电

7、位*肌活检:无失神经改变定位1皮层:对侧偏瘫或肢瘫,JacksonEP。2皮层下白质:对侧偏瘫或肢瘫,程度不等。3内囊:对侧偏瘫,三偏,均等。4脑干:交叉瘫,同侧颅N驰缓性瘫,对侧肢体痉挛性瘫。各种交叉瘫综合征。5脊髓:半切、横贯;颈膨大—上肢驰缓,下肢痉挛;腰膨大—下肢驰缓;胸段—下肢痉挛。三、不自主运动Involuntarymovement定义:清醒状态下,不能自行控制的骨胳肌运动。形式多样,睡眠后消失,激动时加重。不自主运动多因锥体外系病变引起。锥体外系传导通路*皮层→新纹状体→旧纹状体、丘脑、丘脑底核、红核、黑质→脊髓。*皮层→桥脑→小脑→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