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爱莲说同步练习-语文版.doc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爱莲说同步练习-语文版.doc

ID:52593734

大小:2.07 M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28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爱莲说同步练习-语文版.doc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爱莲说同步练习-语文版.doc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爱莲说同步练习-语文版.doc_第3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爱莲说同步练习-语文版.doc_第4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爱莲说同步练习-语文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爱莲说同步练习-语文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23课爱莲说一、字音字形甚蕃(fán)  淤泥(yū)  濯清涟(zhuólián)不染(rǎn)亵玩(xiè)隐逸(yì) 噫(yī)二、重要词语1.重点词理解(1)可爱者甚蕃:多(2)晋陶渊明独爱菊:仅,只(3)濯清涟而不妖:美丽而不庄重(4)不可亵玩焉:亲近而不庄重(5)花之富贵者也:……的人或物(6)花之君子者也:指人格高尚的人(7)陶后鲜有闻:少(8)同予者何人:我2.一词多义辨析3.词类活用解释(1)不蔓不枝活用词语:蔓 解释: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蔓。活用词语:枝解释: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节。(2)香远益清活用词语:远解释:形容词作动词,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4

2、.古今异义区分(1)亭亭净植古义:竖立 今义:种植(2)宜乎众矣古义:当然今义:合适,应当5.文言句式(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省略句,谓语动词“出”和“濯”后面省略了介词“于”)(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判断句)三、作家作品5本文作者周敦颐,北宋著名哲学家。字茂叔,谥号元公,道州(今湖南道县)人。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书堂讲学,世称“濂溪先生”,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著有《周元公集》。1.文章用了两个“独”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生活态度?点拨:两个“独”字,都表现出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生活态度。但“我”爱莲又与陶渊

3、明的爱菊有所不同。2.课文第一段和第二段前半部分均按“菊—牡丹—莲”的顺序写的,为什么文末却按“菊—莲—牡丹”的顺序写呢?点拨:前半部分按“菊—牡丹—莲”的顺序写,是为了突出作者对莲的喜爱;后文按“菊—莲—牡丹”的顺序写,是从褒贬的角度,说明凡是超凡脱俗的事物,欣赏的人就少,而趋势媚俗的事物,欣赏的人就多。把正面的内容放在前面写,最后用反面的内容来反衬一下,更有独到之处;这三句分别用陈述句、疑问句和感叹句表述,特别是最后写牡丹时用了感叹号,更表达了作者内心复杂的思想感情。3.核心图解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甚蕃(pān)    亵玩(xiè)B.出

4、淤泥(yū)鲜有闻(xiān)C.濯清涟(zuó)噫(yī)D.清涟(lián)不蔓不枝(màn)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1)可爱者甚蕃  ____________(2)陶后鲜有闻____________(3)亭亭净植____________(4)濯清涟而不妖____________3.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项是(  )。A.同予者何人何陋之有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可以调素琴C.晋陶渊明独爱菊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水陆草木之花莲之爱4.用原文语句回答。(1)周敦颐在《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表意相反的语句是:“____________”(2)公园

5、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他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________________”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爱莲说》的作者是唐代哲学家周敦颐。B.“说”是一种文体,既可以说明事物,也可用来抒发感情。C.《爱莲说》是一篇借物咏志的讽世散文。D.《爱莲说》这篇短文表明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10题

6、。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6.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自李唐来(从) 濯清涟而不妖(美丽而不庄重)B.香远益清(更加)不蔓不枝(长枝蔓)C.予独爱莲(独自)花之隐逸者也(隐居)D.予谓菊(我)宜乎众矣(当然)7.翻译下列句子。(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

7、同予者何人?8.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君子”应是怎样的人?(用自己的话回答)9.写陶渊明“独爱菊”和世人“甚爱牡丹”有什么作用?10.古人往往借助外物表达自己的理想情怀。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借__________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周敦颐借“莲”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类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1~13题。水 仙(清)李渔水仙一花,予之命也。予有四命,各司一时:春以水仙兰花为命;夏以莲为命;秋以秋海棠为命;冬以腊梅为命。无此四花,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