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ppt

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ppt

ID:52595645

大小:85.50 KB

页数:27页

时间:2020-04-11

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ppt_第1页
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ppt_第2页
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ppt_第3页
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ppt_第4页
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1993年10月北京修订诊断(一)诊断标准大便性质有改变,呈稀便、水样便、粘液便或脓血便。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二)小儿腹泻病分类1.病程分类1.1急性腹泻病(AcuteDiarrheaDiseases):病程在2周以内。1.2迁延性腹泻病(PersistentDiarrheaDiseases):病程在2周至2个月。1.3慢性腹泻病(ChronicDiarrheaDiseases):病程在2个月以上。诊断诊断(二)小儿腹泻病分类2.病情分类2.1轻型:无脱水、无中毒症状。2.2中型:有些脱水或有轻度中毒症状。2.3重型:重度脱水或有明显

2、中毒症状。(烦躁、精神萎靡、嗜睡、面色苍白、高热或体温不升、外周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等。)诊断(二)小儿腹泻病分类3.病因分类霍乱感染性痢疾腹泻病其它感染性腹泻食饵性(饮食性)腹泻非感染性症状性腹泻过敏性腹泻其它腹泻(二)小儿腹泻病分类3.病因分类霍乱感染性痢疾腹泻病其它感染性腹泻食饵性(饮食性)腹泻非感染性症状性腹泻过敏性腹泻其它腹泻诊断(三)临床诊断根据腹泻病程、大便性质、大便的肉眼和镜检所见、发病季节、发病年龄及流行情况,估计最可能的诊断。急性水样便腹泻,多为病毒或产毒素性细菌感染。水样便或米汤样便,腹泻不止伴有呕吐,迅速出现严重脱水,要考虑霍乱。粘脓便或脓

3、血便,要考虑为细菌性痢疾或阿米巴痢疾或侵袭性细菌感染。诊断(四)病因诊断在未明确病因之前,统称为腹泻病,病原明确后应按病原学进行诊断,如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霍乱、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致泻性大肠杆菌肠炎、空肠弯曲菌肠炎、轮状病毒、肠腺病毒以及小圆病毒肠炎、蓝氏贾第鞭毛虫肠炎、隐孢子虫肠炎、真菌性肠炎等。病因(一)内因1.小儿消化器官发育尚未完善,肠腔长度相对较长,肠壁较薄,其屏障功能较弱。2.神经调节系统、免疫功能均较差。3.肠道菌群不稳定,易受外界因素影响。4.小儿生长发育迅速,需要的营养物质相对较多,胃肠道的负担相对较大。病因(二)外因(感染因素)1.病毒

4、:轮状病毒、肠腺病毒、诺沃克病毒、杯状病毒、星状病毒2.细菌:①肠毒素性细菌,如霍乱弧菌②肠侵袭性细菌,如痢疾杆菌3.真菌:白色念珠菌4.原虫:阿米巴、隐孢子虫、蓝氏贾第鞭毛虫5.蠕虫:鞭虫、绦虫、吸虫发病机理(从病理生理角度分)1.渗透性腹泻2.分泌性腹泻*3.渗出性腹泻*4.吸收不良性腹泻5.胃肠运动异常性腹泻发病机制*分泌性腹泻:指由于肠道水和电解质分泌过度所引起的腹泻。如霍乱弧菌、产肠毒素大肠杆菌等这类产肠毒素细菌所致的腹泻,其特点是促进肠粘膜上皮细胞的主动分泌,不引起肠粘膜上皮细胞的明显损伤。发病机制*渗出性腹泻:肠粘膜的完整性受到炎症、溃疡的破坏时,

5、可造成大量的渗出并引起腹泻。ⅰ病原体吸附于肠粘膜表面ⅱ病原体吸附侵入肠粘膜ⅲ病原体侵入肠粘膜上皮细胞引起炎性细胞浸润。临床表现1.消化系统症状:腹泻、呕吐2.全身症状:体温、精神状态、面色、神志3.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⑴脱水⑵代谢性酸中毒⑶钠代谢紊乱、钾代谢紊乱、钙代谢紊乱、镁代谢紊乱等。(五)脱水的评估一二三1.望诊:一般状况良好*烦躁、易激惹*嗜睡或昏迷、软弱无力眼窝正常下陷明显下陷眼泪有少或无无口舌湿润干燥非常干燥口渴无*口渴、想喝水*只能少量饮水或不能饮水2.触诊:皮肤弹性回缩快*回缩慢(小于2秒)*回缩很慢(大于2秒)3.诊断:无脱水征有些脱水,2

6、个或2个重度脱水,2个或2个以上上述体征,其中以上上述体征,其中至少包括一个*所示的至少包括一个*所示的体征。体征。4.治疗采用方案一采用方案二采用方案三几种常见肠炎的临床特点(一)病毒性腹泻:轮状病毒肠炎(rotavirusenteritis)*好发年龄6个月至2岁*秋冬季高峰*腹泻,便次频繁,每日十余次至数十次,水样便/黄绿色稀便*可伴发热、呕吐、咳嗽,易有脱水*大便镜检正常/少量白细胞,可见大量脂肪球*病毒抗原检测阳性几种常见肠炎的临床特点(二)细菌性肠炎1细菌性痢疾(bacillarydysentery)、霍乱(cholera)、沙门氏菌感染(salmo

7、nellainfection)2致泻性大肠杆菌肠炎(diarrheicescerichiacolienteritis)①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②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③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④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⑤肠道聚集粘附性大肠杆菌(EA-AggEC)霍乱的临床表现为甲类烈性传染病,起病急骤,传播迅速,从1817年至今已发生过七次世界大流行,临床上以剧烈泻吐大量米泔水样排泻物、严重脱水、肌肉痉挛及周围循环衰竭为特征。霍乱的临床表现典型临床表现病程可分为三期1.泻吐期:无痛性腹泻(100%)---先无恶心性呕吐(83%)---后泻吐物米泔

8、水样2.脱水虚脱期(脱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