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文】实施合作与交流,培养创新意识 (2)【教师职称评定】.doc

【教学论文】实施合作与交流,培养创新意识 (2)【教师职称评定】.doc

ID:52602011

大小:55.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29

【教学论文】实施合作与交流,培养创新意识 (2)【教师职称评定】.doc_第1页
【教学论文】实施合作与交流,培养创新意识 (2)【教师职称评定】.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教学论文】实施合作与交流,培养创新意识 (2)【教师职称评定】.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实施合作与交流,培养创新意识作为学习活动主体的学生,是具有丰富个性的能动主体。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不同的学生对新知识产生不同的理解和建构。而通过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丰富、更全面。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除了集体合作学习以外,“小组合作学习”越来越受到重视。“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经历动手动脑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理地构建学习小组,是实现学生进彳亍合作与交流的基础和前提。一个学习小组应该是这个班级的缩影。学习小组的组建耍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水平、智力状况、个

2、性特征、能力大小、家庭背景等各方面因素。小组人数一般4七人,组建时做到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做到每组的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的比例相当。以4人小组为例,应有1名优等生,2名中等生,1名学困生。组内异质有利于组内学生相互合作,组间同质有利于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教师应协助各小组明确个人责任:谁是小组长,谁负责记录,谁负责汇报,谁负责检查等。当然,对于每个同学担任的角色不是固定不变的,教师可根据实际需耍实行轮换,使不同层面的学生得到锻炼。这样做既便于同伴间的合作,又利于组内的公平竞争,真正起到相互学习、讨论、交流的效果。教师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调控者,又是

3、直接参与者。教师针对教学目标、教学的重难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来组织学生合作讨论。如:学生思考陷入困境;问题解法多样,寻求最佳解法;学生的意见不一致时。教师在出示讨论题后,耍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在学生进行合作讨论、操作时,教师耍行间巡视,及时与学生沟通,及时调控。各小组讨论后,由组长向全班汇报合作结果。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使学生的自主意识、合作与竞争意识及创新意识不断增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