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效果观察.doc

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效果观察.doc

ID:52606987

大小:6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29

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效果观察.doc_第1页
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效果观察.doc_第2页
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效果观察.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效果观察.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效果观察【摘要】目的了解剖宫产围手术预防感染用药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110例围手术期感染用药与传统术后用药进行效果比较。结果术后最高体温、术后退热时间、术后病率、腹部切口感染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明显优于传统术后用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提倡围手术期用药,减少了切口感染,缩短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关键词】围手术期用药;剖宫产术;切口感染;效果观察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抽取2009年3月至6月份110例足月剖宫产产妇,无内外科合并症,无产科并发症的患者作为观察组;2004年3月至6月份90例足月剖宫产产妇,无内外科合并症,无产科并发

2、症的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在年龄、孕次、术前血细胞计数、术前血红蛋白、手术指征、术前肛阴查次数、胎膜破裂时间、产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用药方法观察组:脐带结扎后静脉滴注头胞嚎肪30g,术后2次/d静脉点滴,用药3d,过敏患者给予克林霉素06go对照组:剖宫产术后当日开始用抗菌药物静脉点滴头胞嗟厉4Og,l次/d,过敏患者给予克林霉素06g,连续7do13观察指标①术后体温变化。②腹部切口感染:术后腹部切口红肿、硬结、压痛或渗液。③术后病率:手术后24h后至10d内体温连续2d^38°C(无其他原因)。2结果31根据表1观察指标,两组患者术后最高体温、术后

3、退热时间、术后病率、腹部切口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O32凡存在发生感染的因素或有可能导致感染的条件下,在手术前与手术中开始系统性使用抗生素以预防术后感染的发生,称为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2]。术后切口感染是剖宫产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切口感染发生率在美国达69%~109%,国内报道为30%~160%[3]o我院结果是观察组为273%,对照组为1667%,与国内报道略有差异。在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要求,抗菌药物的预防应用,时间是关键,预防用药提倡在手术前05~2h或麻醉开始时给药,总的预防时间不超过24h,必要时可延长至48h,以其手术切口暴露时局部

4、组织中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入侵切口细菌的药物浓度,有效降低术后感染的风险[4]。我院剖宫产手术观察组是脐带结扎后开始给药,总的预防时间是72h,纵观所有观察指标,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这样即缩短了静脉给抗菌药物的时间,减少了药物给患者带来的不良反应,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但我院预防用药时间比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原则》要求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h,个别情况延长至48h还长,我们会在以后的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精神,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参考文献[1]SmaillF,HofneryGJAntibioticprophylaxisforcesareanse

5、ction.CochraneDatabaseSystRev,2002,3:CD000933.[2]原本旭妇产科围手术期抗生素的预防性利用.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9,15(11):707.[3]程怡明,袁伟,菜卫东,等北京、上海、成都三市剖宫产的影响因素研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2):893.[4]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0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